《余罪》讓人不再挑網劇瑕疵 張一山獲贊演技派
從昨晚八點開始,觀眾可以免費觀看網絡自制劇《余罪》第二季了,周一到周三每日更新一集。《余罪》成為《太陽的后裔》之后帶動愛奇藝會員增長的一部現象劇,愛奇藝採取會員獨播模式,先每周更新三集給VIP會員觀看,全部播放完畢后,再依次開放給非會員免費觀看。兩季連續播出后,《余罪》累積了足夠的口碑效應,主演張一山也一洗童星面貌,獲贊青年演員中難得的演技派。
職業警察也參與到劇情討論中
《余罪》改編自常書欣的同名網絡小說,講的是一個臥底刑警的成長故事,有人把《余罪》稱之為《無間道》的網劇版,因為劇情和人設有相像的地方。常書欣的原著小說以劇情跌宕起伏著稱,同時更散發著強烈的時代生活氣息,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價值。2013年12月20日,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間》節目以《余罪:我的刑偵筆記》的火熱為話題採訪過常書欣,那時,很多職業警察以讀者身份在網上熱烈討論故事走向,更是參與到小說劇情討論當中,引發了現象級的閱讀狂潮。
網劇《余罪》今年5月第一季播出僅72小時就點擊量破億。6月中第二季開播,觀眾熱度不減,贊美的、吐槽的、護長揭短的聲音,評議不斷。截至發稿前,《余罪》第一季總點擊量9.2億,第二季開放免費前,總點擊量已達到4.6億,兩季24集,待完全開放免費后,點擊量突破20億不是問題。這一成績,不輸去年的《太子妃升職記》(以下簡稱《太子妃》)。
不重破案推理,重心理角力
《余罪》的成功模式與《太子妃》雷同,故事、拍攝手法和一名主角表演都具有突破性,但與電視劇比,整體制作還不夠精良,這是受成本所限。然而精致的老舊對觀眾的吸引力往往不及充滿活力的新意,雖然朴拙但處處萌動生機,因此,網劇制作上的瑕疵缺陷很容易被原諒。
《余罪》的新意首先是男主角余罪的人物設定,既不是充滿正義感的高大全,也不是簡單的表面平庸但內心執著堅定的反偶像,事實上,余罪吸引觀眾的是十分現實的部分,因為不得已在掙扎中完成反轉的小人物。故事一開場,余罪就是一個想著混日子的警校學生,希望畢業后當一個片兒警,罩著以賣水果為生的父親不受人欺負。然而在警校的一次特殊選拔中,余罪被選為特情人員(即臥底),不是因為他有高明的偵破能力,而是在心理上,比起警察,他對違法者更有認同感。他在劇中的一句台詞說:“好人當不了警察,因為善良在作奸犯科的人看來,是一種可笑的懦弱。”憑著這份理解,余罪對犯罪有著非同尋常的觸覺,他可以從匪夷所思的角度窺探到犯罪者的犯罪手法和心理﹔同時知道如何以惡制惡,用不合法的手段對付犯罪者。另一方面,《余罪》不似過往刑偵劇重在推理破案過程,而是聚焦於警察與罪犯之間的明爭暗斗,人與人的心理角力,也因此卸掉了刻板的包袱,棄廣入深。
《余罪》第三季得明年見了
故事之外,張一山的表演是《余罪》的最大亮點,他遠超同齡年輕演員那種要麼不痛不痒,要麼聲嘶力竭的普遍表演狀態,與角色合為一體。他油嘴滑舌、痞氣十足的模樣演活了余罪那副被稱為“賤人余”的模樣,竟還十分有魅力,令很多女性觀眾著迷。完全讓人忘了他昔日在《家有兒女》中曾飾演過的鬼精靈劉星了。很多演員都會在演戲中投射自己的性格,張一山坦言 “賤人余”和生活中的自己有相似之處,“演員演戲多多少少會帶有自己的性格,我不否認生活中有痞氣。”
《余罪》第一季12集讓人欲罷不能,到第二季開始產生爭議。發端是小說原作者在第二季第一集播出當天即發微博抗議,聲稱:“邏輯不要了,人物關系駕馭不了了,罪案推進細節也亂了,原來這個故事叫《陰謀與暗戰》,現在叫《白痴和笨蛋》了。編劇應該沒看小說,自己謅出來的。”
隨著劇情漸進,又有大批觀眾全力維護,認為第二季比第一季精彩太多了。因爭議產生的話題度令《余罪》漸從一部小規模網劇走向全民熱議、非看不可的現象級。第二季結尾,余罪的臥底身份已經暴露,但他有一段自白:“以后的情況會越來越險。”由此,很多劇迷開始期待第三季。不過,出品方愛奇藝還沒有相關消息發布,男主角張一山也在拍攝新戲,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第三季,恐怕也要明年再見了。(記者 金力維)
鏈接
《余罪》原著小說銷量大漲
記者從京東圖書獲悉,6月上半月,小說《余罪》因網劇的火熱躥升到銷量榜前列,《歡樂頌》、《親愛的翻譯官》和《女不強大天不容》等書也銷量快速上升,且都進入了電子書下載量的前十名。《歡樂頌》原著小說2012年底出版,經過影視劇團隊的二次創作,原著小說也跟著大賣,月銷量是之前的5000多倍。
京東圖書音像業務部總經理楊海峰告訴記者,他最為吃驚的是“網紅”們對於圖書銷售的驚人號召力:“‘羅輯思維’這個公眾號前幾天發了一條推送,推薦了兩本少兒書,這兩本書平時每天隻能賣出去兩三套,結果文章發布當天就賣出去幾千套,一下上了少兒書的暢銷榜,到今天為止短短幾天時間已經賣了二十多萬套了。”(記者陳夢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