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經濟報道如何做到觀點制勝 以軟話語闡述硬主題

2016年06月23日15:0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經濟報道如何做到觀點制勝

在經濟報道中,要主動設置議程,將“常規報道策劃化、策劃報道日常化”。應秉持及時准確、公開透明的原則,積極主動做好熱點、敏感問題的引導,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敢於發聲,善於發聲,才能有效發聲。

評論的傳播效果取決於受眾的接受度,在語言方面,摒棄“高、大、全”式的政治用語,堅持“官話民說”,從而令讀者對評論觀點入耳並入心。

經濟評論從數量、質量、內容、方式、對象、手段等多個維度做文章,突破以往的單向灌輸式報道,針對受眾關注點和需求,抓住社會熱點,改變話語方式。

在經濟報道領域,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出現了很多新趨勢、新特點、新現象、新挑戰,受眾急需聽到權威的觀點和解讀。越來越多的經濟類媒體意識到,沒有獨家的事實,就要有獨家的評論。與其與新媒體拼速度,不如拼縱深﹔談資時代已經過去,論資時代正在來臨。高水平的經濟評論已經成為經濟類媒體的旗幟和靈魂,正在主導和引導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輿論發展。可以說,經濟報道已經進入了觀點制勝的階段。

經濟報道應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經濟新聞不僅直接影響國計民生,關涉社會穩定,也反映了黨的執政能力和國家形象,因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並且,隨著中國經濟對全球影響力的日益上升,尤其是總量居全球第二以來,中國經濟更為國際社會所關注。特別是當下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各種棒殺、唱空、唱衰的聲音不絕於耳。在這樣的國際輿論背景下,經濟評論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盡管網絡資訊來勢洶洶,但高水平、新視角、深度解析的經濟評論文章仍然不多見。在眾聲喧嘩的年代,讀者已經不滿足於枯燥的經濟數據,而是希望在遇到重大經濟事件時,能夠獲得更多分析性的文章,從而了解事件背后的來龍去脈。

作為江西省唯一一份財經綜合類日報,《經濟晚報》多年來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報社意識到經濟評論在當前輿論環境中的重要性,每期報紙均在2版和3版辟出“觀點聲音”和“觀點縱深”兩個版面,專門集納各種評論和言論,受到讀者的好評。同時,在其他版面也注重配發評論和解讀。

報社鼓勵記者積累專家資源,確保及時發出權威解讀以佔領輿論高地。在以“讀秒”為特征的信息傳播時代,對熱點事件及時點評,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最權威、最准確的觀點,是增強言論表達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重要砝碼。

以軟話語闡述硬主題

以觀點統領經濟報道,以軟話語闡述硬主題,是《經濟晚報》在寫作手法上的嘗試。對受眾而言,特別是對江西省經濟整體狀況不甚了解的讀者,有人物、有情節、有解釋性的觀點,往往比通篇充斥數字、術語的冷冰冰的八股文更具親和力與可接受性。那麼,如何讓觀點統領經濟報道?《經濟晚報》有以下幾點嘗試。

首先,注重打造有影響力的評論品牌欄目。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報道江西經濟新聞的關鍵判斷從“從哪找新聞”變成了“聽誰說新聞”,特別是在經濟社會新常態下,一些過去不常見的經濟現象層出不窮,受眾急需聽到權威的解讀。《經濟晚報》致力於成為經濟新聞的權威解讀者,基於此,報社將經濟評論提升至整張報紙最重要的部分,每期均將位置重要的第二版和第三版辟出來做整版的評論集納,其中2版的“觀點聲音”主要集納各種權威的觀點和聲音,3版的“觀點縱深”則主要刊登深度的解讀和評論。這種版面安排奠定了整張報紙注重評論的特色和基調,凸顯了評論作為整張報紙的靈魂和旗幟的地位。多年來,“觀點聲音”和“觀點縱深”已成為頗受讀者歡迎的品牌欄目。

其次,注重用觀點詮釋事實。《經濟晚報》在報道事實時,非常注重對事實本身的解讀。“事實+觀點”成了許多重大報道的“標配”,或在事實中融入觀點,或在事實后配發評論,或輔以專家訪談,來解疑釋惑、析事明理,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讀者了解經濟數據或事件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2015年《經濟晚報》推出的“見証國企改革力量”系列報道,每篇報道之后,都會配發幾百字的記者手記,點評每篇報道所折射出的看點和深意。

再次,注重策劃,主動設置議題。在全媒體傳播時代,能否在第一時間推出有獨特視角、獨到觀點的經濟解讀稿件,成為影響媒體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報道中,報社強調主動設置議程,將“常規報道策劃化、策劃報道日常化”。在策劃過程中,尤其注重評論類和解讀類稿件的配發,使其成為重大經濟報道“標配”。在操作過程中,格外注意盡可能接近讀者的閱讀需求,特別是圍繞讀者最關心的經濟問題展開評析,增強評論的針對性、可讀性和可接受性,有助於實現點滴滲透。

讓經濟評論更有分量和力量

評論是引導社會輿論和社會實踐的媒體“重器”,如何讓經濟評論更有分量、更有力量,更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具體而言,應著重在時、度、效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重視時效,第一時間直面熱點、敏感問題,解析重大政策事件,搶佔輿論先機。在重大經濟政策出台、重要經濟事件發生后,讀者急需獲得分析解讀,若在其尚處於研判和揣測階段時發出較高水准的解析性報道,可以在輿論引導上搶佔先機。

此外,相較於主動設置外界可能感興趣的議題,及時回應外界的關切也是取得傳播效果的關鍵一招。在密切跟蹤和准確判斷輿情的基礎上,能否抓住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進行有效引導,關系到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在經濟報道中,應秉持及時准確、公開透明的原則,積極主動做好熱點、敏感問題的引導,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敢於發聲,善於發聲,才能有效發聲。

其次,要注意評論度的把握,不刻意渲染和拔高。其要點在於:吃透黨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精神,保証方向上不走偏﹔密切聯系政府相關部門,與專家學者深度交流,了解背景和未來動向﹔借助輿情收集系統研判外界對中國經濟和江西省經濟的關注點,有針對性地設置議題加以引導。《經濟晚報》的不少前瞻預判分析為事實走向所印証,既提升了報道的品牌美譽度,也延伸了輿論引導的流程,讓報紙的影響力從引導新聞事件余波到未雨綢繆管控潛在新聞的源頭。

再次,要注重評論的效果,從內容、形式、語言多方面追求親和、入心、入耳的輿論引導實效。評論的傳播效果取決於受眾的接受度,報社非常注重通過內容的安排、寫作形式乃至一字一詞的選取來增強文章的親和力。在語言方面,摒棄“高、大、全”式的政治用語,堅持“官話民說”,從而令讀者對評論觀點入耳並入心。

在具體的改進創新過程中,應考慮到經濟報道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果流於數字堆砌、從概念到概念,則枯燥無味,欠缺可讀性和吸引力。因此,《經濟晚報》的經濟評論從數量、質量、內容、方式、對象、手段等多個維度做文章,突破以往的單向灌輸式報道,針對受眾關注點和需求,抓住社會熱點,改變話語方式,推出一批有分量的評論稿件,在報道的時效性、權威性、預判性、解釋性、生動性、豐富性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取得了良好的輿論引導效果。

最后,在評論的視角上,立足江西省情,融合國際視野與中國立場,形成自身的立論高度。雖然《經濟晚報》是省級報紙,但也要有國際視野,首先對全球經濟大趨勢要了然於胸﹔其次,在評論的視角上,用全球視野和全國視角來觀照經濟現象,有時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和立論高度﹔再次,要讓報道融入既有的全球話語體系,遵循“中國立場,國際表述”,才能保証中國聲音傳得出去、落得了地。

(周小雅 作者單位:經濟晚報社)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