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紅"輩出各領風騷 新媒體時代的"平民造星"運動

2016年06月27日07:1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媒體時代的“平民造星”運動

  新媒體給普通人帶來的“自由發展”的可能,恰恰讓我們朝著馬克思的說法前進了一步:你在現實中有一個角色,但是這並不妨礙你在網上做一個“網紅”,充分展示自己。然而,新媒體環境下網民“自由表現”的精神和“資本增值”的沖動,到底誰能戰勝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詩人趙翼的名句,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可以改為“月月網絡出紅人,各領風騷三兩天”。

  日常化審美不應變成“審丑”

  “網紅”頻出是大眾審美活動轉向日常化與生活化的一個結果。在我們這個時代,大量普通人變成“網紅”,個人以為,首先應該得到理解和認可。

  英國文化研究大師威廉斯曾經給文化下過一個定義,大意為“文化是平常的,它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今天,網民願意去花時間看一個人直播自己做美食,願意購買一個網絡達人推薦的商品,願意點擊一部“網紅”拍攝的短劇,甚至願意把自己變成一個”網紅”,這本身意味著過去整齊劃一的審美行為和審美風格被打破了。

  傳統媒體時代,媒介內容的生產一直處於國家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士主導之下,媒介關注誰,宣傳誰,都有一套規制。當年的“電影紅人”“報紙紅人”“電視紅人”,他們的影響力同樣很大,隻不過對這些“紅人”的塑造更多與社會政治、經濟建設、藝術價值、文化傳承等概念聯系在一起。我們把今天的“網紅”與過去的媒體名人放在一起,則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如果把“網紅”與穿越劇、電子競技、視頻網站、微博微信放在一起看,你會發現,他們本身就是新媒體光譜中的一部分,也是社會多元與新媒體發展的產物。

  但值得警醒的是,“日常化的審美”絕不能變成“審丑”。隨著“網紅”的涌現,一些人為了讓自己迅速成名而劍走偏鋒,用低俗的內容、出位的語言甚至違法的行為去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個網絡平台出現了這種把“肉麻當有趣”的做法,這是需要全網絡、全社會共同抵制的。

  協調“內容生產”與“利益生產”

  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時代,我們可以自己創造文化內容並將它廣為傳播,“用戶生產內容”(UGC)同樣是“網紅”和“網紅經濟”的核心。然而,今天的“網紅”已經和5年、10年前的“網紅”不一樣了。

  稍微做點梳理可以發現,當年“竹影青瞳”(2004年)、“芙蓉姐姐”(2004年)、“后舍男生”(2005年)、“勵志哥”(2009年)等名噪一時的人物,基本上偏重於吸引網民的眼球,基本不產出直接經濟利益﹔與之不同的是,近兩年來的“網紅”在為網站提供搶眼內容的同時,更多地將網民的注意力直接轉化為了真金白銀,實現了O2O(線上到線下)交易的閉環。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做主播打廣告,還是玩電商做代言,整個“網紅經濟”創造價值的速度格外地快。

  目前,國內專門為“網紅”配套的商業模式比其他國家都多,因為要快速變現,所以很多模式並不太考慮內容的質量。以熱門的網絡直播為例,網絡直播催生了一大批“網紅”,一個人、一台電腦、一個攝像頭、一個話筒就是“造星”的工作台,大量網民通過圍觀、送虛擬禮物、語言互動等方式“捧場”,一陣歡樂之后,什麼有意義的內容都沒有留下。對於網站來說,最重要的是流量:沒有什麼比讓你沉浸其中、延長頁面逗留時間更重要的事情了。逗留時間越長,網站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廣告和更多的投資。從這個角度說,看起來各種網絡媒介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普通人自己生產內容,通過PK產生“網紅”,但是網絡平台是最大的贏家,一大批“網紅”為其提供了廉價內容,吸引並且黏住了更多的網民。

  因為商業機制的存在,個人為了出名而“博出位”的沖動,會系統性地被商業力量利用。“網紅”的大量出現,直接和網絡上的商業需求有關。“網紅”們說什麼,做什麼,尺度如何拿捏,都包含著商業策略。伴隨著娛樂化的風潮,“網紅”的“過度商業化”需要警惕。如何既尊重“網紅”的創造性、真正體現其價值,又能讓網站在內容選擇的過程中起到把關的作用,這對於“網紅”和“網紅經濟”來說,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

  新媒體時代的“變與不變”

  追捧“網紅”的主要人群是80后與90后,與他們父輩年輕時集體讀報、集體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單位組織包場看電影不同,當下的年輕人更習慣於一個人的“人機對話”。有了新媒體技術之后,人心裡的某些東西就像打開瓶蓋的汽水一樣被激發出來了。

  這個東西就叫“欲望”, 新媒體技術不僅滿足了欲望的實現,而且又激發了新的欲望。在淘寶上,“網紅”代言的服裝可以一天內賣掉上萬件,買方和賣方都獲得了滿足感,在網絡直播平台上,為了討某個“網紅”的歡心,兩個用戶會比著“燒錢”。當我們發現陪伴自己一路走來的“網紅”,竟然有很多都是“精心策劃的意外”,都是相關網絡推手包裝出來的時候,你有沒有幻滅感?大眾文化和流行文化就是這樣,以“網紅”為賣點的運作模式,永遠比普通人的感覺和意識“領先一步”,當你身臨其境時欲罷不能,當你驀然回首時隻能啞然失笑。

  值得注意的是,“網紅”中女性的比例遠遠高於男性。中國文化觀念中,女性是溫婉而內斂的,但是在近年來的“網紅”案例中,無論故事以何種方式展開,但是“身體”“漂亮”“敢愛敢恨”等關鍵詞常常貫穿其中,女性“網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使用了自己的身體從而獲得了關注。這到底是女性個性的解放,還是女性再次被束縛?

  在理想狀態下,新媒體技術不僅應該帶來青年女性的解放,而應該是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在預想人類未來生活時曾經說過:“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願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並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新媒體給普通人帶來的“自由發展”的可能,恰恰讓我們朝著馬克思的說法前進了一步:你在現實中有一個角色,但是這並不妨礙你在網上做一個“網紅”,充分展示自己。不過,新媒體環境下網民“自由表現”的精神和“資本增值”的沖動,到底誰能戰勝誰?(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 陳一)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