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重生》:一部像電影的紀錄片 174位演員情景再現

2016年06月29日14:5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重生》:一部像電影的紀錄片

紀錄片中的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

紀錄片中,毛澤東、周恩來、博古在延安。

伯璟文化 供圖

拍攝191場戲,呈現了174位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設計了162個場景,動用1291位群眾演員,使用500套服裝,道具佔用3個大庫房,足夠拍3部電視劇。

這是紀錄片《重生》的拍攝“陣容”,拍攝團隊是紀錄片《河西走廊》原班人馬。作為第一部全面反映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28年間重大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黨史類紀錄片,《重生》完全顛覆了文獻紀錄片原有的拍攝手法,用總導演趙啟辰的話說,“希望讓這部紀錄片走電影化路線,因此從不同角度靠近電影,包括創作流程、演員選擇、國際化攝影團隊的使用等。”

174位演員“重返”歷史

完成情景再現

一部紀錄片用了這麼多演員?是的!174位“特型演員”再現了174位真實歷史人物,包括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在以往的歷史文獻類紀錄片中,很少用演員,即便演員出現,也多是剪影、背影之類,而《重生》選擇的是情景再現的拍攝方式,全部由演員實景演出。

“找這麼多形似又神似的演員,工程太浩大了,僅青年毛澤東的扮演者就試了十幾個,直到開機前3天才確定最終人選。李達、李漢俊隻有幾場戲,但保証與人物照片有90%以上的相似度。”趙啟辰介紹。

劉川是片中陳獨秀的扮演者,這不是他第一次接觸紀錄片拍攝,此前在《河西走廊》裡曾飾演張騫。被問及拍攝《重生》的感受,他說其實挺難的,雖然看起來一句台詞沒有,但實際上演員在現場不但要說台詞,而且要完全按照史實說台詞。對此,趙啟辰也表示,如果把演員的台詞放出來,《重生》就是一部電影。

人物像,場景、道具也要完全尊重史實。於是,就有了這樣一些細節。上海,法租界,漁陽裡2號,陳獨秀公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就在這裡成立。導演組在浙江橫店影視城找到一處實景進行改建。根據史料,《新青年》編輯部當時是在陳獨秀公館的地下室,但橫店實景沒有地下室。於是,美術師就做出一堵很高的圍牆,搭建一個地上“地下室”。此前,工作人員在圖書館找到《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翻拍每一張圖片,然后做成道具《新青年》給演員用。道具不只是封面做到一樣,裡面所有的內容都是一樣的。用導演的話來說,片中所有的電報文件、地圖、雜志都經得起觀眾隨時按下暫停鍵檢驗。

上述種種,使得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看完片子后表示,反映我黨歷史的片子很多,但《重生》有不一樣的特點,“這部片子既保有認識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又能嚴格、客觀、真實地還原歷史﹔既有沖擊力,還有震撼力﹔既超越歷史,還穿越時空。”

《紙牌屋》攝影團隊加盟

全程柔光拍攝

《重生》的攝影團隊本身就是話題。來自美劇《紙牌屋3》的攝影指導和攝影掌機,為這部黨史類紀錄片加進了看似超級大膽的嘗試:全片閃回拍攝,全程使用柔光鏡拍攝,高亮度都做過曝處理。

籌拍時,趙啟辰給很多美劇攝影師發了邀請,《紙牌屋》《大西洋游戲》《權力的帝國》等知名美劇的攝影都給予回復,在眾多攝影師中,《紙牌屋3》的攝影師馬丁最為積極,甚至發來很多供想象的光影參考,這種高投入度使得他與《重生》結緣。

接下來,趙啟辰與《紙牌屋》團隊做了多次前期磨合,目標是尋找一個調性,一個在以往片子中沒有出現過的調性。在好萊塢,攝影的地位非常高,中國攝影師是盡量完成導演的想法,而好萊塢攝影師是在盡量理解導演想法后,按照自己的創作想法拍攝。多次商討后,最終選擇用全程閃回讓歷史重現——幾乎沒人用閃回的方式去拍一整部電影﹔全程加柔光鏡突出記憶感——這也是好多攝影師不敢嘗試的一點,但馬丁說,可行。“全程加柔,讓人物自帶光環,形成一種高反差,會把人帶入一種浪漫的記憶中。即使表現一些嚴酷的場面,在加柔光鏡后,能更加突出回憶基調,哪怕是殘酷的回憶。”趙啟辰說道。

6月28日21︰03,《重生》登陸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多家衛視、愛奇藝、鳳凰視頻也將在“七一”檔陸續播出,英文版本通過網絡平台面向海外同步播出,這種大范圍播出將是紀錄片的又一個“新紀錄”。(記者 牛春穎)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