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原平方:APP新規讓理性的人做理性的事

2016年06月30日08:21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相關新聞:

讓理性的人做理性的事?

這個說法貌似多余,因為:理性的人不都在做理性的事嗎?否則為什麼是理性的人?

但事實上,未必。

1968年,英國學者哈丁講過一個故事:面對一塊無人看管的公共草地,牧羊人往往會不顧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數量。別的牧羊人自然不甘示弱、紛紛效仿。由於羊群的進入不受限制,草地狀況迅速惡化,直到大家放牧的羊再也找不到可以吃的草。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牧羊人不理性嗎?恰恰相反,正因為牧羊人是出於完全的理性考慮、為自己算經濟賬,才會過度放牧,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草地是公共資源、免費使用,多一隻羊造成的過度放牧后果由大家承擔,養大后賣羊的收入則屬於自己。當每個牧羊人都這樣“理性”,不理性的放牧行為隨之出現,公共草地很快損耗殆盡。

理性的人出於自利目的,常常會訴諸非理性行為破壞公共資源,這就是“公地悲劇”。

如何避免公地悲劇?哈丁認為一種方法是將公共資源私有化,成為個人財產后的資源才能更好利用和珍惜﹔另外一種方法是加強管理,包括制訂必要的法律、加強社會責任及實施彼此制約的規則等等。

網絡作為一種公共資源,當然不能被私有化。因而,加強管理就成為移動互聯網治理的自然而然的選擇。

2016年6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是對於互聯網治理的一種必要而適時的舉措。

信息通訊技術迅猛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個體可以利用網絡平台獲取、傳播和發布信息,個體被賦權,個人有了發聲的機會,自媒體快速發展﹔但如影隨形、隨之相伴隨而產生的問題是由於發聲的便捷而眾聲喧嘩、眾聲嘈雜,信息與謠言齊飛、便利共損失一體。

開放的網絡平台怎樣有效利用?怎樣才能保証個人權益不受損失?怎樣才能履行社會責任?新規在這些方面都做出了細致的規定。

移動閱讀成為主流的今天,APP也成為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主要載體。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樣,APP也不會白使用,APP的所有者、運營者要搶市場,要賺錢要盈利,當然得接受管理。隻想著多爭草場、隻為自己利益著想,肯定會破壞公共資源、公共利益,甚至侵害別人的利益,為擴大影響力不惜吐槽他人隱私的所謂“無秘“不就是這樣的產品嗎?上海陸家嘴不雅視頻事件當為前車之鑒。

如何保証APP提供的是真實信息?至少APP必需取得相關資質才能提供信息服務,也就是必需審核把關,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做這樣的事。

具體而言,就是APP的提供者,不管是所有者或運營者,要讓使用APP的用戶實名認証,同時也要保護用戶個人信息,使用用戶信息要告知用戶、征得用戶同意。

為杜絕流氓軟件、惡意安裝,APP的提供者還得告知用戶安裝了哪些程序、有什麼樣的后果,讓用戶了解哪些該安裝哪些沒必要裝,一句話,就是要充分保障用戶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不僅如此,APP的提供者還得建立內容審核機制,要對信息發布的內容進行管理。違法違規的,要處理﹔具有知識產權的,要保護。

這同樣適用於APP商店。

頗具創新的是,APP新規還要求APP提供者和APP商店設置便捷的投訴舉報入口,以及時處理公眾投訴舉報。擔心竊取自己信息的用戶有福了,以前投訴無門,現在便捷維權。

對於公共資源的使用,APP新規從進入資源的權利、獲取資源的權利、管理資源的權利、排除其他使用者的權利即保障使用者知識產權等四個層面進行細化規定,簡單通俗可操作可執行,重要的是,APP新規實現了多抓共管、相互配合的互聯網治理思路,明晰了責、權、利,相信會對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公共治理、人人有責﹔公共資源、共同維護,APP新規的目的在於:讓理性的人做理性的事!(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