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聞出版業:強化信息化支撐 拉動融合發展引擎

2016年06月30日13:2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強化信息化支撐 拉動融合發展引擎

  編者按 為總結“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網信工作,思考“十三五”時期工作思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支持、指導下,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組成調研組,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間,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14個省(區、市)開展了調研。調研期間,共召開14次座談會,考察18家單位,與107家出版發行機構、科研院所、新媒體企業等進行了研討和交流。本期《數字周刊》特刊登此次調研主報告,以饗讀者。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新聞出版業“兩個融合”注入更多活力。本報記者 韓東 攝

  談成績

  科技創新助推行業轉型

  “十二五”以來,新聞出版領域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迅速增強,行業的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成為“十二五”期間新聞出版新業態發展的重要走向。

  信息化基礎建設逐步完善

  按國家網絡安全規范要求,企業普遍改造升級了基礎網絡,性能指標大幅度提升,部分企業基礎網絡達到較高水平。一些大型集團企業採用SDH(同步數字體系)數字專線技術、VPN(虛擬專用網絡)技術等,將集團網拓展到全國。新聞出版行政機關大力推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軟件正版化工作﹔網絡安全意識、保障手段進一步增強,多數企業重視內容資源安全、數字版權保護,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普遍建立。

  政務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電子政務建設明顯提速。“十二五”以來,新聞出版各級行政部門積極推進政務信息網絡、業務應用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和資源數據庫建設,覆蓋總局和各省局的電子政務體系逐步建立,統一規劃、分步建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安全有效、互聯互通的新聞出版電子政務建設格局基本形成。總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政務管理三大電子政務平台基本形成,四大類19個業務應用及管理系統為全國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上萬家新聞出版從業單位提供服務,與省級行政管理部門互聯互通率達到95%以上。

  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因地制宜、統籌協調,各具特色的新聞出版政務信息資源數據系統相繼研發,初步實現了對傳統新聞出版活動的信息化分類管理,推動管理形態發生了深刻變革。各省普遍通過政務內網、外網建設基本實現網上審批、信息公開、信息共享和執法監督,保障了權力公開、公正運行。

  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十二五”期間,總局拓展公共服務新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全民閱讀項目、數字版權保護工程、“中華字庫”工程、中國數字報刊雲服務平台、出版發行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網絡編輯在線教育培訓平台以及國家數字報刊融合發展工程等項目帶動成效顯著。以政府為主導,以財政資金為支撐,以公益性出版單位、城鄉基層服務網絡為骨干,以重大工程項目為載體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快速提升

  以信息化手段構建企業現代管理體系初現端倪。“十二五”以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以全產業鏈為重點的企業管理,以此加強系統整合、業務協同與管理方式科學化,成為行業的共同行動。圖書出版單位基於業務流程搭建的多功能智能決策和信息發布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實現了信息共享,加強了精細化管理,使圖書出版單位運營管理的科技含量和集約化水平處於行業前列。發行單位依托信息技術改造有力地拓展了出版物的傳播廣度和深度。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省級發行單位基本建立了發行信息管理平台和現代物流系統,形成連接集團與分公司、子公司的網絡營銷體系,建立的覆蓋全流程的ERP系統和利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建立的現代物流體系,提高了出版物流通效率。

  以技術創新助推新聞出版信息化工程建設效果日益明顯。以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為代表的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各重大科技工程均已啟動。目前已完成62家“復合出版工程應用試點單位”遴選工作。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已完成初驗,即將進行成果推廣及應用。“中華字庫”工程中的文獻整理及未編碼文字提取正形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大數據平台建設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有目共睹。以B2B、B2C、C2C、O2O為基本模式的“互聯網+新聞出版”轉型升級探索正在全行業深度展開。全國大部分圖書、發行、報紙、期刊等新聞出版單位建有各類業務資源數據庫,實現了優質存量資源數字化轉換、增量資源同步數字化,信息資源聚集度顯著提升,信息資源管理體系初具規模。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一大批傳統企業加強與互聯網企業、技術公司、新媒體的合作,促進內容與產品升級,打造全方位、一體化數字資源平台和新興數字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與內容具有關聯的各種增值服務。

  以信息標准化工作夯實轉型升級基礎能力極大提升。“十二五”期間,全國新聞出版信息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成功升格為國家級標委會。標准體系建設逐步完善,《新聞出版信息化標准體系表》《數字出版標准體系表》《新聞出版標准體系表》以及電子內容、學術出版規范等多項標准體系開展了研究並完成發布,使標准研制工作具有整體性、立項呈現系列化特征。近幾年,數字出版標准成為標准化工作主體,2013年、2014年共立項行業標准60余項,其中數字出版標准約佔80%。國際標准方面,我國逐步由國際標准的使用者向國際標准的參與者和主導者轉變,ISO 5776《文字校對符號》、ISO 16762《印刷技術-印后要求-一般要求》等標准的制定都有了中國的參與或主導。

  析難題

  解決好五個“不相適應”

  認真梳理、深入分析調研中反映出的問題,是破解當前新聞出版信息化建設系列發展難題的關鍵。

  頂層設計與發展形勢不相適應

  當前,新聞出版信息化建設正經歷從分散到集中、從孤立系統到有機整合的“陣痛”過程,亟須科學的戰略規劃奠定基礎。但從實際情況看,行業信息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能力明顯不足,普遍存在結構布局不合理、項目建設畸輕畸重等問題。從行政機關看,“十二五”期間,全國隻有10個省(市)制定了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從企業主體看,企業信息化建設與全國、省級科技、信息化建設規劃相銜接的中長期規劃少之又少,“微循環”“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致使傳統出版業長期積累的大量優質內容資源,因技術基礎薄弱,難以發揮資源優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進程。

  體制創新與工作要求不相適應

  信息化建設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同志高度重視、班子成員齊抓共管,是推動信息化建設的先決條件。在新聞出版業面臨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巨大變革的今天,在領導體制上存在著分頭管理、“一把手”主導不力的問題,工作驅動力不足,還沒有從“要我干”轉到“我要干”,導致一些地方信息化流於形式,效果不佳。從企業層面看,一些中小型企業沒有長遠規劃和戰略思考,固守傳統經營的既得利益,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舉步維艱。

  創新內驅與發展環境不相適應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的影響已滲入到內容組織、編輯審校、讀者互動等各環節,創造並不斷生發出許多新業態。在這種嚴峻發展態勢下,很多傳統出版單位的創新內驅力仍然處於“蒙昧”狀態,一些企業仍習慣於孤立的單純性技術活動,技術改造、創新之間缺乏應有的內在聯系,投資巨大但綜合效果並不理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經濟效益的相關性還不高,面向市場提升技術服務的創新能力尚有待深入挖掘,等等。

  數據應用與國家戰略不相適應

  新聞出版業大數據供給體系尚未形成。行業各環節信息流通不暢,尤其是市場銷售數據難以對稱流動,選題策劃信息一般在企業ERP系統,生產加工信息在生產系統(協同編輯系統或線下),發行數據在發行單位的發行系統,電子書及網上銷售數據在電商處,用戶信息及行為數據或者沒有收集或者在電商處。一個統一權威、共享共有、覆蓋全面的行業數據採集、使用大數據體系尚未建立起來。

  現有數據未被充分分析利用。由於數據利用率低、壁壘阻隔嚴重,使一些出版行為存在一定盲目性,內容生產與發行脫節。出版盲目性帶來的庫存暴漲這一行業痼疾,不僅給許多出版單位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而且嚴重影響了行業整體效益和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匯聚平台尚未構建。由於缺乏權威的行業數據服務平台,致使全國書目信息及發行數據難以統一管理。個別發行單位能夠做到對本省以及部分外省出版社出版內容書目及發行數據的統一管理,但缺乏一個全行業統一的信息發布平台。

  大數據對市場熱點趨勢的預測價值未充分發掘。由於出版單位與發行商間的信息壁壘,前者通常難以快速掌握業內動態、輿情熱點和市場導向,不能及時了解自身產品的市場反應和評價,缺少自身產品全面的銷售數據支持。

  投入現狀與發展速度不相適應

  受傳統體制影響,大量新聞出版企業對新技術的應用不敏感,對技術平台建設缺乏主動性,信息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問題突出,嚴重制約新聞出版業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新聞出版單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但項目資金投入不足、資金支持渠道不暢通、自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依舊突出。

  話發展

  提升技術應用水平

  “十三五”時期,新聞出版業面臨如何順應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趨勢,依托內容優勢,整合內外資源,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全媒體融合、立體出版的關鍵性問題。為此,我們建議:

  強化頂層設計

  強化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立足《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圍繞國家《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性文件,提出行業貫徹落實系列指導意見的具體措施、任務,規劃幾項影響行業全局發展的信息化重點工程、項目,引導全行業全領域提升和“涵養”信息化建設能力,創新行業發展方式。

  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協調指導各省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將涉及信息化的工程項目和相關工作歸納整合、提煉升華,盡最大努力納入本地科技“十三五”規劃中,制定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監督崗,並全面推動各項制度落實。

  建立責任考核機制。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將出版融合發展任務、重點項目落到實處。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親自抓、負總責,以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明確領導責任,切實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形成統一高效的議事決策和協調推動機制。強化內部協調,加強外部協作,為推動信息化工作營造良好內外條件和環境,對各地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給予合理引導、嚴格管控,不可視而不見、放任自流。

  保障網絡信息安全

  必須把網絡安全放在新聞出版信息化建設的戰略位置,根據信息化發展實際,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增加必要的安全設備,從技術上為網絡安全工作開展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理順行政機關信息安全工作機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與管理相結合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與此同時,加大網絡空間治理力度,加強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建立網絡信任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和監管體系。加強網絡信息傳播安全檢查制度建設,鏟除低俗、黃色、暴力等信息毒瘤,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加快電子政務建設

  “十三五”期間,電子政務建設應堅持需求導向,強化頂層設計,按照標准統一、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安全可控的要求,加快推進新聞出版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重要信息資源庫、重點業務系統和相關技術條件建設,完善電子政務規章和標准規范,健全與政府履職相適應的電子政務體系,推動電子政務科學、可持續發展,有效服務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推進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創新管理方式,實現管理現代化。

  拓展行業大數據服務

  建議總局加快組織實施建設“出版發行數據中心”“國家知識服務大數據應用工程”和“國家出版發行大數據應用工程”等以大數據應用為重點的基礎性工程。目前,由總局數字出版司領導、信息中心組織建設的“出版發行數據中心”,已列入總局“十三五”規劃,這將為“國家出版發行大數據應用工程”籌計、組織和實施奠定基礎、積累經驗。建議總局通過深化新聞出版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建設新聞出版大數據綜合服務平台,實現行業基礎數據的開放與共享,為新聞出版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加快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大力推進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建設。該工程從新聞出版單位核心需求出發,通過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深入研發,為新聞出版業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化重大技術裝備,必將為實現出版產業新一輪技術革命,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行業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巨大技術支撐。

  抓緊推動“新聞出版業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工程”深入發展。建議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研發應用知識組織、知識管理、知識服務、數字印刷、按需印刷裝備制造和材料,不斷提升數字版權管理與保護能力,提高高新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

  深化“國家數字出版創新促進工程”建設。建立數字出版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國家數字出版技術服務平台,結合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中華字庫”工程等新聞出版重大科技成果,推進技術應用,貫徹實施《國際標准關聯標識符(ISLI)標准》、電子書系列標准等數字出版領域標准。

  重視信息標准化工作

  加強《新聞出版內容資源加工規范》《數字內容對象存儲、復用與交換(DC-OSRE)》等重點標准的建設,推進《國際圖書貿易主題分類表(THEMA)》國際標准的應用與研究。

  加快推進《中國出版物在線信息交換(CNONIX)》、電子書內容、數字內容長期保存、RFID、知識服務、綠色印刷等標准的制定及應用推廣,大力推進《國際標准關聯標識符(ISLI)》標准在國內外的產業應用。

  支持組建專業化、專職化的標准符合性測試機構,完善標准符合性測試流程與規則﹔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化活動,加強與國際標准化組織、相關國際標准聯盟及有關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修訂。

  (調研報告起草人員:劉曉凱、劉成勇、柯尊全、劉勇、盧大振、邢永德、戚立峰、王曉麗、黎羽珅)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