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解密》口碑不佳 陳學冬和麥家誰是"背鍋俠"?

2016年07月08日07:4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解密口碑不佳 陳學冬or麥家誰是“背鍋俠”?

  導演安建

  《解密》劇照

  諜戰劇《解密》正在湖南衛視熱播,收視率穩居榜首,網絡點擊量輕鬆破25億。若以收視成績定論,《解密》已算相當成功。但作為原著作者麥家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之一,這次的影視改編較之《暗算》、《風聲》,影響力和口碑都大不及前作。究其原因,有一派觀點認為是錯在啟用偶像明星陳學冬——以“小鮮肉”迎合市場無奈演技不佳拉低了全劇品質,“一人毀了一部戲”﹔另一派則認為讓陳學冬當“背鍋俠”不公平,《解密》的最大問題恰恰在於原著本身不適合改編,它是麥家小說裡文學性最強的一部,麥家本人都承認“詩意和美的一面讓它走向了世界,但它離影視比較遠”,客觀上其改編權被購買七次、退貨七次也是一個佐証。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解密》這部電視劇?聽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導演安建怎麼說。

  談改編

  看戲的可能不講道理

  拍戲的一定要講道理

  北青報:《解密》是麥家小說裡文學性最強的一部,也大大增添了電視劇改編的難度,您是怎樣解決的?

  安建:這部劇的背景是上世紀50年代,在還原當年的時代風貌時,的確遇到了一些問題。它比民國、古裝要麻煩得多,不單是建筑和環境,包括那個做派。那個年代的人還活著呢,他一看就知道是真是假。但我一點不排斥這裡邊的人文情懷和抒情性。這種東西會不會降低節奏?不會,因為它附著在一個諜戰的類型裡面。

  北青報:《解密》是麥家第一部小說,卻是最后一部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作為導演,您覺得這部小說影視化的難點在哪裡?

  安建:這個劇其實很難用諜戰這個框去概括。當時我看了小說之后,感覺很難改編成電視劇。麥家找到了我,談得比較投機。其實之前別的公司拍他的兩部小說都找過我,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這種題材肯定是有限制,有挑戰性,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麥家對創作非常寬容,沒有太多的要求。另外一方面,為什麼《解密》這麼長時間沒有改編影視劇?我認為最主要原因在於,他的小說風格化的特質其實是“去故事化”的。電視劇改編小說,第一條就是“俗化”的過程,把一個凝練的東西去具象化、故事化,讓普通觀眾看得懂。小說可以大量描述、情節緩慢,但電視劇必須上來就很清楚。

  北青報:觀眾吐槽諜戰劇普遍都是數量濫,情節都是老套路。和其他的諜戰劇相比,您覺得《解密》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安建:看戲的可能不講道理,但我們拍戲的一定要講道理。第一,一定要老老實實把這個故事的邏輯講清楚,這是必須的。在進入到諜戰部分之后,你是不能有任何破綻的,分析推理一定要嚴密,這是簡單的故事邏輯﹔第二,人物命運的邏輯一定要符合人設,有的戲為了把故事說清楚,不該他說的話也讓他說,不該他辦的事也讓他辦,這是經常會發生的,我們不能這樣﹔第三,最高級的是性格的邏輯,其實是“反邏輯”。比如,兩人剛認識但是不一會兒他們就打了起來,看著意外但是回頭看真漂亮,其實有原因,他倆就是要干起來。

  我們這部《解密》基本是按照這三條原則來拍攝的,我希望它是講道理的,清清楚楚圍繞容金珍講了一批年輕人的成長史。不光是“小鮮肉”的角色,像印小天和郭京飛演的教官,我也把他們的人物發展脈絡捋得清清楚楚。比如有些人是犧牲了,有的是奉命調走了,留下八個字“降級使用,另有重用”,從此在這個劇中就消失了。還有個女的愛上一個人,愛他的方式是放棄他,離他遠遠的,從他的生活中消失,讓他永遠見不到她,這樣他才最安全。這都是單獨個體的命運,有意外有反轉。

  談“鮮肉”

  制作方拿大數據向我推薦的

  北青報:《解密》匯集了很多高顏值的“小鮮肉”,當初選演員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

  安建:用了一批“小鮮肉”,年輕演員是制作方拿數據跟我推薦的。剛開始我還戴著有色眼鏡,但是拍攝以后,我相信他們至少在表演上會有巨大的突破。陳學冬是第一次演電視劇,在這個戲裡頭需要幾種表現形態。要表現一個天才,天賦異稟卻不諳世事,就是智商超常而情商很低,這其實比較考驗演員。

  北青報:作為一個傳統電視劇導演,和這些“小鮮肉”、偶像劇演員合作,有沒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安建:對我來說沒有什麼不一樣,這些孩子來之前都知道他們會換一種方式來演戲。我原來做好准備花一定時間和他們磨合,但是幾天之后他們就非常自然了。另外我比較注重那種氛圍,首先要像那個年代的人,我們致力於營造一種氛圍,一旦進入那個狀態,我希望大家都回到那個年代。

  我要表揚的是他們對角色是喜歡的,他們來這個劇組非常努力,互相配合,他們拍這個戲在體力上付出了很多,而且周期很長。陳學冬有一次跑了一整天,中途還那麼冷,人工造雨澆著,照樣堅持,這種精神永遠值得尊重。我不管你掙多少錢,你是多麼有名,你從事了這個職業,就要對這個職業有尊重。《解密》這一批都是好孩子,他們是奔著做一個好戲來的。

  談行業

  我們現在是永遠在妥協觀眾的審美

  北青報:諜戰劇由盛而衰,目前正在經歷艱難爬坡的低谷期。對此,您如何看待?

  安建:電視劇到了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兩件事:一個是人物,一個是故事。塑造好人物,講精彩的故事,這永遠沒有錯。現在玩概念的太多,做花活的太多。故事本身不精彩,要求我們所有的演員都像周星馳和憨豆,用個人魅力驅動劇情,可能嗎?要不然就是無休止的動作,為什麼一些戲槍戰不停、跟蹤不停?因為它沒情節,玩命抻時間。

  這個劇還是認真的,從麥家開始,包括整個團隊,正兒八經想做一件東西,但究竟出來能否讓觀眾滿意是另外一回事。但就我所看到的諜戰劇裡頭,這個肯定是有特點的,它塑造的人物是比較極致的,所有的篇幅和筆墨都是圍繞人物而設置。

  北青報:在人人追逐IP的當下,您卻選擇了一個“冷門”、“冬眠”的作品。這是否也反映了您對待IP熱的態度?

  安建:我還是認為,說那麼多概念都沒用,還是要掌握兩把刷子:講好故事,有好人物,什麼IP這兩點都不能喪失。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電視劇這樣的歷史,產量如此之大,從業人員如此之多,社會影響力如此之廣。但是反過來在產生影響的同時,我們培養了觀眾怎麼樣的品味?我們不能說沒有好作品,但總體上而言,還是敗給了商業力量。觀眾的審美是需要培養的,我們現在是永遠在妥協。我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但是我自己拍戲是非常清醒的,迎合也迎合不好,我干脆怎麼舒服怎麼來。創作怎麼才能好玩,絕對不是大家都在做一種東西,而是所有的作品要有個性。(楊文杰)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