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等你12年 圈內交口稱贊觀眾口碑不一

夜航
漂浮
泛舟
嬉戲
追逐
大概沒有哪部動畫電影能像《大魚海棠》這樣勾起觀眾如此巨大的好奇心和期待。歷時12年制作,幾次因資金短缺停擺,4000多網友參與眾籌,上映時間一拖再拖……在毀譽參半的爭議聲中,《大魚海棠》背負著“國漫崛起”的壓力,終於在今天上映了。
現場黃牛兜售國產動畫電影首映票
記者在前晚的北京首映禮上就已經感受到了影迷們對《大魚海棠》的格外關注。即便沒有星光熠熠的紅毯環節,也有黃牛已經早早蹲守在萬達影城門口,向前來打探的影迷們兜售不公開銷售的首映場電影票,就連媒體的記者票也相當緊張。這一幕在國產動畫電影的首映式上還真不多見。
導演管虎看完直言“震撼”,“情感很充沛,這在動畫電影裡比較少見,畢竟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動畫電影,所以特別值得欽佩。”作家張嘉佳認為,影片的意向特別宏大,“追求的是人生命的本質,整體做得很完整。我覺得如果是我,肯定編不出這麼宏大的故事,很了不起。”《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看完也特別感動:“雖然之前看過粗剪版,但是這次真的特別不一樣。別的不說了,我想說你們干得漂亮,太棒了!”
相比這些圈內的“交口稱贊”,首映后來自媒體和普通觀眾的口碑卻呈現出巨大的落差。喜歡的人把它捧為“近幾年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直呼“看完如同造夢一場”,甚至被“美哭了”。但也有觀眾吐槽其“畫風模仿宮崎駿”,且故事槽點多,人物太蒼白,“如果脫離了動畫的形式拍成普通電影,那就是一個講三角戀的三流韓劇”。
快訪
創意靈感來自庄子的《逍遙游》
面對期待和質疑,導演梁旋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承認,《大魚海棠》還有很多青澀和不成熟的地方,甚至有些台詞讓人跳戲,“但我感覺這是我們做的最好的作品,到現在為止。”
《大聖歸來》制作了8年,《搖滾藏獒》制作了6年,而《大魚海棠》前后歷時12年,一度被網友戲稱為中國動畫的一大“神坑”。“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做一部特別好看的電影,這個標准其實對我們來說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倆是新人,12年前我們對電影完全是門外漢,只是憑著熱愛和沖動來做喜歡的短片。”
從2004年的最初創意,到2007年開始寫劇本,從清華大學熱能動力專業退學的梁旋隻能完全靠自學,用了近3年才完成第一稿。
其次是人才的斷層十分嚴重。“如果你要做一部特別高品質的動畫電影,你會發現很難找到非常成熟、有經驗的制作人才。因為太久沒有好的動畫電影讓那些人才去鍛煉自己了,所以我們費了很長時間才組建起這樣一個團隊。”
當然,最難的還有資金問題。“2010年,賣座的隻有像麥兜和喜羊羊的七千萬和九千萬, 大家覺得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投資方不會花那麼大的預算來投《大魚海棠》這樣一部電影。直到2013年,整個電影市場往上走了,我們才真正找到了投資,最終跟光線走到一起。”
負責美術設計的另一位導演張春從小學習國畫,因此他筆下的一切自然浸潤著濃濃的中國風韻。在很多人看來,去年《大聖歸來》的成功讓國產動畫開始復蘇,但張春認為,真正的人才培養不可能僅靠一兩部成功作品就能完成,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至少也需要6-8年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魚海棠》最早源於梁旋的一個化魚之夢,創作靈感來自庄子的《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電影從故事到畫風都充滿中國元素,盡顯中國之美,以水墨畫風的方式表現了福建土樓、華山雲海、西南梯田、茶卡鹽湖等中國人文景觀和山河風光。
與很多國漫不同的是,《大魚海棠》用中國傳統元素創造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憑空架設起一個宏大神秘的全新世界觀。在這個世界裡,海天相接,大魚在人間和“其他人”的世界穿越游弋,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風家族的傳人湫與人間的少年鯤相遇,一場奇幻的生命輪回由此開啟。除了三位主角,還有椿湫的家人、靈婆、鼠婆、后土、句芒、嫘祖、祝融等等家族各位長老等配角,以及祝融、赤鬆子、帝江、白澤等背景角色,每一個人物均有創作來源,很多靈感都來自古籍《山海經》、《列仙傳》、《搜神記》、《詩經》等等。
“我們也受到經典動畫的影響,包括《哪吒鬧海》、《大鬧天宮》,裡面很多角色很有仙氣,比如鯤的眼睛就參照了哪吒的眼睛。”梁旋說,借鑒歸借鑒,但他們並沒有照搬,而是在古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編和融合。
答疑
和宮崎駿其實區別還很大
很多觀眾對《大魚海棠》的直觀感受是,“畫面唯美,大有宮崎駿電影風格”。其實,這對一部處女作來說並不算是不好的評價。但兩位導演堅持認為,他們的作品和宮崎駿其實區別很大。
梁旋認為,宮崎駿非常追求手繪的質感,給人一種遠距離欣賞的美感。而《大魚海棠》源於自己的一個夢境,所以他們會用很多技術手段幫助觀眾進入這個夢,“光影會更偏向於真人電影,更注重用濃郁的色彩和光進行對比,讓觀眾覺得好像進入一場夢境一樣,而宮崎駿更追求清新、優美的畫面。在整體的美術風格上,《大魚海棠》更有一些神秘感和厚重,而宮崎駿更追求童真。”
之所以會讓很多觀眾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梁旋解釋,是因為宮崎駿作品來源於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古中國,比如古裝、禮儀、書法、建筑等。“因為日本的動畫產業太發達了,而中國太久沒有這樣原汁原味的動畫電影出現,所以觀眾的第一反應是源自日本動畫。實際上有很多靈感我們是同源的,因為都來自於古中國。”
另一方面,極致中國風的制作,會使制作難度和周期加倍。“目前這種風格在我看來是最適合量產化的風格,但是並不代表我們擅長這個風格,因為它畢竟是一個商業電影,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預算內把它做出來。所以,基於目前的人才所熟悉的一個風格,所以我們才選擇了這樣一種。”張春坦言。
從首映評價看,觀眾主要的差評還是在於故事。在搭建了一個如此奇幻瑰麗的世界后,故事的主線最終還是俗套地落到了三個主角的愛情上,有些台詞甚至像是狗血的偶像劇。
“的確不同的觀眾看到不同的東西,一千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和《大魚海棠》。”負責劇本的梁旋認為,其實這個故事的層次很豐富,就看觀眾如何理解。比如,在純真的小孩子看來,這就是一個單純的友誼故事﹔在年長的人眼裡,他可能更多看到的是生命輪回,人要大膽去追求自己希望守護的東西。“我們畢竟是要面向市場的,電影最主要的還是16至25歲的觀眾群,所以我們這部電影是為他們講述的,怎麼打動這些年輕人?我覺得還是純真的愛,可以不要把它理解為愛情或者‘三角戀’,只是你要追求和守護的東西。”
電影中不少配角人物很有意思卻著墨不多,有些故事並沒有講完,結尾的彩蛋更是開放式的。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大魚海棠》還有續集。梁旋坦言,他們確實有續集計劃,但前提是一定要找到續集故事的靈魂,“我們不能憑著市場需求去創作一部作品,必須要自己特別有創作的欲望,同時跟市場需求結合到一起,這樣才會成功,否則的話就會變成爛片。”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大魚海棠》的正版衍生產品已經在天貓光線旗艦店上線,從鑰匙扣、手機殼、家居用品,到T恤、玩具、首飾,可謂應有盡有,“超過30個品牌100個產品,都是比較有品質感的。”看來這一次,《大魚海棠》真的是有備而來,誓要在國產動畫史上再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李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