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人民日報狠批網絡“李鬼”

讀報君 研究事兒
2016年07月11日15: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今天,人民日報再批網絡亂象,指出:互聯網應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沿陣地。“抄襲有理”“山寨無罪”的強盜邏輯橫行霸道,侵蝕原創精神,成為內容產業的尖銳痛點。

近期,人民日報新媒體版刊文多篇報道,痛斥網絡亂象。6月17日,讀報君在看人民日報三批網絡亂象中,給大家介紹了人民日報新媒體版刊梳理的三大網絡亂象:一是競價排名信息濫,二是網上百科內容雜,三是網絡內容同質化。對於這些網絡亂象,您也有不少同感吧,人民日報對這些現象及時發聲,也反映了公眾對淨化網絡空間的呼聲。“三批”還並非是結束,這不,該系列的最后兩篇報道已於今天刊發完畢,讀報君就帶大家細讀這兩篇文章,看人民日報如何揭露網站搜索競價排名,如何呼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網絡內容創新的。

網站搜索以價排名

網站搜索,是信息時代的“導航儀”,本應當為公眾提供客觀、公正、權威的信息。但但搜索排名,價高者得﹔搜索平台,把關缺失﹔搜索信息,虛假成災﹔搜索路徑,陷阱重重等搜索亂象,日益侵犯公眾權益,嚴重破壞網絡生態,深受詬病。

1.廣告泛濫,商業尋租,盈利模式深陷競價漩渦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三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企業通過搜索引擎進行營銷推廣的使用率達到47.4%。其間,一些搜索引擎公司一味追求利益,大肆進行競價排名推廣,帶來了廣告泛濫下的信息失真,甚至造成了違法網站暢通無阻。

不僅如此,某些搜索巨頭缺少對商家資質的嚴格鑒定,任其投放市場,導致一些黑心商家投機取巧,模仿正規商家制作虛假網站。

目前有很多網民並不了解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的規則,他們易輕信排名靠前的網站,認為其人氣高、值得信賴,結果一不小心栽了跟頭,甚至生命健康受到威脅。

2.熱詞認購,排名出售,花樣百出令人防不勝防

作為“營收利器”,競價排名不僅在綜合性搜索中無孔不入,在垂直搜索領域同樣被經營者運用得如魚得水。據調查,各大電商平台均有各自的競價推廣服務,諸如房產類、外賣類、招聘類等垂直服務行業,都有專門的會員置頂、信息頭條、關鍵詞競價等多種玩法。搜索競價的觸須,已延伸到生活各個方面,花樣手段令人防不勝防。

各類電商平台的站內搜索極盡營銷之能事。如淘寶網的官方營銷工具“淘寶直通車”,僅圍繞搜索這一塊,就有“熱搜詞”“聯想詞”“關鍵詞”等多方位覆蓋的競價推廣。當買家搜索商品信息時,競價商家的信息將會排在前幾位,第一時間搶佔用戶視線。

日常的美食搜索也被競價排名所裹挾。北京市朝陽區一家餐館的經營者向記者透露,他們每天都需要砸重金在某外賣平台上“搶購”特定排名席位,比如第五、十、十五名之類,以此吸引客源。

由競價排名泛濫而滋生的問題,在網絡招聘平台上尤為嚴重。在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信息網上,職業關鍵詞、黃金展位、置頂加精、誠信標識等均可競價售賣,給了虛假信息可乘之機。另外,相關網絡平台審核把關不到位,使得許多“黑職介”寄生其中,甚至“名列前茅”。

網絡知識產權保護乏力

內容生產,抄襲成風﹔內容流通,盜用恣意﹔內容市場,“李鬼”遍布。當下的互聯網生態,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嚴重,網絡著作權官司糾紛頻發,與今年國際知識產權日“ 數字創意,重塑文化”的主題背道而行。互聯網應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沿陣地。“抄襲有理”“山寨無罪”的強盜邏輯橫行霸道,侵蝕原創精神,成為內容產業的尖銳痛點。

1.“任性轉載”漠視權利

原創圖文內容在網絡空間被任意轉載和 “二度創作”,沒有取得他的授權,也未署名或標明作品出處,付費使用者更是寥寥無幾,大規模的盜用使得作者的受關注度與作品的傳播度極不相稱。如問答平台“知乎”上,許多熱門回答同樣飽受“肆意搬運”“任性轉載”的困擾,在電商平台上,由自家品牌畫師、攝影師親手設計、親自拍攝的商品展示圖,被一些競爭對手直接復制。網絡文學領域也遭受盜版猖獗的“切膚之痛”。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14年,盜版網絡文學共造成77.7億元的付費閱讀損失。

2.“網絡創新”舉步維艱

目前多數網站內容原創比例僅為10%左右。習慣吃“免費的午餐”,創新能力不足的網站比比皆是。以視頻網站為例,不少網絡視頻節目的名稱形式都很雷同,視頻拼接、搞怪出鏡的成名之路極易復制,抄襲之風日盛。微信、微博等生活常用社交應用,也成為網絡知識產權侵權重災區。以微信為例,《2015年微信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指出,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針對知識產權的投訴超過1.3萬件,佔比達到60%。高等教育殿堂中的剽竊抄襲事件也屢有發生。美術作品,學術論文等智力成果在網上被剽竊的案例時常見諸報端,著作權人自身的復制權、傳播權被搶奪,創作積極性難再。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使得一些網站、應用之間的相互模仿、無序競爭愈演愈烈,也讓網絡創新發展舉步維艱。

3.“山寨產品”借勢撈金

在新興的移動應用商店中,某些冒充正牌的“李鬼”產品已經提前佔據了市場,利用他人品牌為自己牟利。各大移動應用商店存在大量的盜名、盜版權頁、盜封面的,未經授權的盜版、山寨軟件。以游戲為例,一些游戲制作商利欲熏心,利用知名IP的品牌影響力,搶注雷同商標,推出名稱相仿、內容相似的山寨游戲,以低廉的成本攫取相當可觀的經濟回報,游走在侵犯著作權的法律邊緣。此外,一些商家雇佣第三方維權代理公司,甚至向平台提交偽造材料發起侵權投訴,導致真相被金錢裹挾,知識產權歸屬何方難辨難分

以上內容摘自人民日報6月30日新媒體版《網站搜索以價排名》、 7月7日新媒體版《網絡知識產權保護乏力》。感謝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和新媒體版張欣、楊虹艷提供稿件。

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

編輯:耿磊 統籌:王向令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