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類綜藝扎堆明星齊下廚 觀眾期待節目更"下飯"

佘詩曼在節目中制作拿手菜。
《誰是你的菜》包含做菜、競技、深度訪談等看點。
《拜托了冰箱》
湯唯為小學老師制作東坡肉。
賈玲在《星廚駕到》中。
《透鮮滴星期天》笑料百出。
明星展示廚藝的美食類綜藝節目近期扎堆熒屏,包括《星廚駕到》、《透鮮滴星期天》、《熟悉的味道》、《誰是你的菜》等多檔節目在各大衛視熱播,攻佔合家歡市場。此外,網絡綜藝上也同樣是“吃貨”的天下,《拜托了冰箱》第二季、《姐姐好餓》、《飯局的誘惑》等也紛紛打出美食牌。但指望著節目“下飯”的觀眾發現,不少美食節目很用心地講述故事營造情懷,卻沒有用足夠的篇幅傳遞菜肴的色香味誘惑。
熒屏綜藝變“吃貨”陣地
在這個人人以“吃貨”自居的年頭,各種美食綜藝層出不窮。今年夏天,熒屏綜藝更是出現了美食類節目扎堆的現象,有的節目聚焦美食制作,有的讓明星開展廚藝比拼,還有的則是以一道美食串起人物故事,但無一例外具有“美食”與“明星”的雙重屬性。
其中,近日收官的湖南衛視《透鮮滴星期天》12期節目一共請來了46位明星,節目為每期挑戰美食任務的明星做了一個大膽而新穎的設置:一個特別會做飯的廚神搭配一個完全不做飯的小白,“會做飯的廚神”不下廚,遙控“不會做飯的小白”下廚,笑料百出。
江蘇衛視《星廚駕到》第三季則繼續比賽模式,多位星廚通過團體賽、個人賽等方式比拼廚藝。在本周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中,王琳、賈玲、田亮、秦海璐等七位星廚的任務就是制作各式各樣的早餐,挑戰早餐搭配新高度。
《熟悉的味道》則是讓美食和感恩主題相融合,明星委托人“回到過去”,與記憶中的味覺、場景和人重逢。《誰是你的菜II》則包含了明星做菜、競技、深度訪談、高顏值廚師等看點,明星嘉賓們通過獨家私房菜一比高下。除此之外,謝霆鋒的《十二道鋒味》第三季和黃磊、何炅領銜的《一廚二仆》也即將跟觀眾見面。
除了熒屏綜藝美食不斷,網絡綜藝也同樣“吃吃吃”。近日,《拜托了冰箱》再次上線引起網友關注,此外《姐姐好餓》、《飯局的誘惑》等也將陸續在線上播出。《姐姐好餓》是一檔集合了美食料理和兩性話題的互動式綜藝,觀眾將再次感受到小S跟男嘉賓的麻辣互動。《飯局的誘惑》採用的是“邊吃邊聊邊玩”的新模式,在馬東與眾嘉賓的機智交談中,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節目不約而同用美食傳遞情感
在這些熱播的美食類綜藝節目中不難發現,美食的制作過程和最終呈現只是一小部分,節目更多時候在傳遞情感、講述明星故事。
《星廚駕到》突出的是“美食傳遞愛”。在制作拿手菜時,佘詩曼透露自己做的是一道“親親魚”。“親親魚”的菜名是佘媽媽為了哄4歲的佘詩曼吃魚才起的別名,這道承載著兒時記憶和媽媽味道的菜,讓網友非常感動,“希望小曼可以回家做給媽媽吃”。節目雖然含有競技成分,但嘉賓之間還是一個溫暖的團體。郭麒麟不擅長廚藝,秦海璐和王琳輪流幫忙﹔佘詩曼不小心刺破手指頭,小伙伴們趕緊上前幫忙找創可貼幫她包扎……
《熟悉的味道》則強調人文情懷。與以往美食類節目不同,《熟悉的味道》雖然也涉及尋找食材、美食制作等過程,但菜肴的制作過程並非重點,其背后的情感故事才是被放大的重頭戲。節目裡,湯唯為小學老師制作東坡肉,李雲迪為媽媽烹飪酸菜魚,這些普通的菜肴包含的是明星的感恩之心,而菜肴到底做得好不好吃、色香味夠不夠,沒有人知道。網友在看節目時也明顯感覺到節目的情懷意味,“湯唯做的是一道感謝師恩和母愛的東坡肉。美食確實是這樣,承載著某種記憶以及濃淡相宜的情感,這是烹飪之人花心思賦予菜肴的味覺和口感,以及做菜過程中對品嘗菜肴的人的一種關懷,也是品嘗這道菜肴的人對菜肴本身的體會和對做菜之人的一種情感升華”。“李雲迪為媽媽做了一道充滿兒時回憶的酸菜魚。不管你在台上多麼華麗、帥氣,但在台下你是個孝子。”
盡管《誰是你的菜II》有私房菜的制作和分享,但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是其中情感的部分。在上周節目中,張柏芝大方爆料自己手背的燙傷疤痕“整個手上都是,現在還有一些,這些(疤痕)全都是一輩子的了”。她自爆公司讓她去做鐳射祛疤,自己堅決拒絕,聲稱“這個(疤痕)是對喜歡煮菜的人的一個見証”。主持人李響現場大呼“這是媽媽的勛章”。
網絡綜藝方面,《拜托了冰箱》、《你看起來很好吃》都分別包含著廚藝競賽的元素,但基本是比較淡化的處理。有觀眾認為,《拜托了冰箱》是一半脫口秀加一半美食的混合產物,《你看起來很好吃》就更像是明星八卦的定制節目,而美食更多的可能只是來打醬油的噱頭之一。
觀眾期待節目更“下飯”
雖然美食類綜藝情感描繪確實動人,但也有觀眾認為,節目既然標榜美食,食物的色香味和制作過程都不應該忽視,“不然就失去了看這些節目的‘下飯’樂趣”。
有網友認為:“現在有的美食節目完全不能說是一檔美食節目啊!就是明星版尋人,食物和菜肴只是一個載體,重在情感推送!好在明星自帶魅力,不然節目更沒法看下去。”“節目裡更多注重明星之間或明星和嘉賓的互動,下廚過程常常就一閃而過……這應該是重點才對啊!”“節目競技性大幅下降娛樂搞笑性飆升,這對於美食類人是致命的定位錯誤,因為這打擊了美食受眾的興趣。”
還有的觀眾懷念《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的誘人程度,“當時看《舌尖上的中國》大半夜餓得不行,食欲那是杠杠的,但現在那些綜藝卻很難激發吃貨的欲望,說好的美食呢?”“我雖然不會做飯,但熱衷於美食紀錄片和美食劇,甚至《星廚駕到》這種做菜的綜藝我也會看。但有的節目沒有讓我熱愛做飯。”“如果節目不把鏡頭聚焦在美食之上,為什麼還要打著美食的旗號?拜托把鏡頭對著做的菜肴吧。”(記者 莫斯其格)
頭評
下廚讓明星沾上煙火氣
莫斯其格
民以食為先。當每一個人都標榜自己是“吃貨”時,以美食為主題的綜藝節目突然就扎堆了,有明星展示廚藝,有明星用美食競技,還有的以做菜為名展示風光和故事。當在節目中看到黃磊這樣廚藝高超的明星時,廚房小白們是艷羨的,隻恨自己唯有煮方便面的技能﹔當節目裡明星手忙腳亂地去魚鱗拆雞骨時,內心隱隱有幾分滿足:原來,電視劇裡懂得花式顛勺的TA生活中也hold不住一條活魚。
大明星會不會做飯?眾多真人秀節目總有一個能讓觀眾見識他們真實的生活技能。相比看到張亮、黃磊的游刃有余,觀眾似乎更樂於看田亮、王岳倫、郭麒麟的無助和茫然——此時的明星比舞台上光鮮靚麗的他們多了一層煙火氣息,也因此更可信可親。
真人秀通過煙火氣還原了明星走進生活的一面,明星們也很樂於通過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拉近跟觀眾的距離,於是,他們在節目裡展示自己或五谷不分、或畏高怯懦的一面,這種最真實的表現讓觀眾有直觀的感受,明星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們也要面對每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