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手游"PokemonGo"點燃AR熱 經濟效應正在席卷全球

2016年07月20日07:53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麥當勞日本搭上Pokemon股價瘋漲 附送當紅手游口袋妖怪的玩具,股價昨飆升23%觸發熔斷

7月19日,受麥當勞日本開始在歡樂餐中附送當紅AR手游Pokemon(注:精靈寶可夢,也叫口袋妖怪)玩具消息影響,麥當勞日本股價一度飆升23%,觸發熔斷,創2001年7月上市以來最大漲幅。而游戲發行方任天堂自游戲發行以來,股價已近翻倍,躋身日本市值前20的公司,一場“PokemonGo”的經濟效應正在席卷全球!

麥當勞要做PokeStop

15日,麥當勞日本宣布,限定期間在快樂餐中附送口袋妖怪玩具。受此消息影響,原本去年股價一直居於高位的日本麥當勞昨再度飆升23%,在個股影響下,日經225指數昨日收盤報16723.31點,也上漲了1.37%。

但麥當勞並不滿足這種慣用的推廣手段。早前,有眼尖的網友在《Pokemon Go》的游戲代碼中就發現了麥當勞的標識,顯示為“Sponsor.McDonalds”。這意味著麥當勞將會成為這款游戲的贊助站點(sponsored loca-tions),使實體麥當勞店面被設置成游戲中的道場或者是PokeStop,可能出現特殊的神奇寶貝、誘捕道具等。

《PokemonGo》開發方Ni-antic公司首席執行官JohnHanke表示,贊助地點將成為除應用內購買能量和虛擬物品之外的又一收入來源。而相關實體店的廣告推廣效果也很客觀。雖然目前有分析師懷疑,在目前這種狂熱的追捧下,個股股價會出現暫時虛高。但不得不否認,Poke-mon標簽是當下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目標。

國內玩家“跟風”腳步緊

雖然此款游戲在國內並未正式發行,但依然擋不住國內熱情的玩家與嗅覺靈敏的商家。

記者發現,在國內某知名購物網站上隻要搜Pokemon Go,就會出現許多可以下載此游戲的蘋果賬號或者谷歌賬號,價格從幾毛到兩三塊不等,最高的銷售量已經過萬。但有玩家評價說,都是一次性賬號,在更新后就無法使用,需要重復購買。且不說這些賬號的安全性,這種尷尬的賬號購買會對游戲體驗大打折扣,部分急脾氣的玩家還是“三思而后行”。

除此之外,國內的許多電子廠商也借勢打起宣傳戰。上周,果殼電子率先用Pokemon的寵物提醒等功能做文章,借勢宣傳自家的果殼智能手表,但該表並沒有搭載這款游戲,所有的功能建立在假設基礎上。這種搭順風車的宣傳,消費者會不會買單呢?

現實版“游戲世界”冒頭

雖然山寨版是否吃香還是未知數,但Pokemon本身周邊的產業鏈,正在高速發展。

《Pokemon Go》雖然本身免費,但和大多數網絡游戲一樣,內置收費道具需要購買。此舉不僅降低了游戲門檻,讓更多的游戲用戶加入,玩家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購買,針對性更強。

而發行方考慮到用戶的游戲需求,還在6月22日發布了官方周邊——Nintendo Pokemon GoPlus。據悉,這款智能手環可以與裝載此款游戲的智能手機藍牙連接,可以起到“精靈”提醒以及道具拾取等功能。目前這款售價為34.99美元的Go Plus手環已經在亞馬遜上架,雖然各國媒體報道正式出售的時間並不一致,但還是有許多玩家已經預定。

隨著游戲玩家的劇增,不時有玩家人身安全陷入危險的新聞傳出。前一段時間,美國密蘇裡州奧法倫地區警察局更是公開了一份聲明:有四名犯罪嫌疑人利用在《Pokemon Go》當中的精靈站(Pokestop)做標記來吸引玩家上鉤,進而實施搶劫。

為了應對這種游戲意外,俄聯邦儲蓄銀行人壽保險公司推出了針對該游戲玩家意外受傷的保險。一時間,這個虛擬游戲的現實周邊不斷完善,構筑起了一個真實的資本世界。

誰都想趁勢分一杯羹

當玩家還沉浸在樂此不疲地抓捕寵物時,現實世界中,已經有很多雙手在撥打著利益算盤。

近期,也傳出聯想欲趁著這波“精靈熱”推出自己的AR手機游戲的新聞。不論是相關游戲本身的利用價值,還是借勢宣傳的自我炒作,國內外的商家都是鉚足了勁。

但有些老玩家已想出了游戲創收的新辦法。據報道,美國有團隊順勢推出了“代走服務”,2公裡收10美元(約合人民幣67元)、10公裡收20美元(約合人民幣134元),派專人到你家去拿裝有PokemonGo的手機,帶著你的手機出去抓捕小精靈。

但代走賺的終究是辛苦錢,真正聰明的玩家是借著Poke-men的熱潮,在資本市場賺取最大的利益。國內市場方面AR/VR板塊已經有不少投資者關注,長江証券研報表示,國內A股市場的AR相關概念股受到該游戲的影響,會迎來多輪漲停。而國外市場上,關注任天堂、谷歌等游戲直接發行方、制作方的股價早已直接獲益。(見習記者 沈璇平)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