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穿越吧"被贊"神還原" 真人秀拍出歷史劇味道

在真人秀《咱們穿越吧》節目中,於小彤(左)和海陸為制作狼筅,進入竹林砍毛竹。
上周,“南海仲裁案”結果揭曉,舉國關注。周日在四川衛視播出的歷史體驗真人秀《咱們穿越吧2》第五期節目,張衛健、沈騰等一眾明星嘉賓恰巧“穿越”回明代化身戚家軍,向觀眾展現500年前“東亞最強軍隊”的抗倭史,被網友贊為“太燃了”。有觀眾直言,面對南海仲裁的結果,我們500年前就已有答案了。這檔與眾不同的真人秀節目,不戲說、重考証,兼具歷史的厚重與綜藝的喜感,讓不少觀眾直呼:原來歷史可以這麼有趣!
模式
像歷史劇的真人秀
設置好故事背景和劇情,同時用明星嘉賓強化節目故事感的劇情化綜藝,這兩年在中國扎堆出現,前有《極限挑戰》《奔跑吧兄弟》,后有《全員加速中》。但同為劇情化綜藝的《咱們穿越吧》,卻有一副不一樣的面孔。一位知乎網友這樣評價:“這檔節目感覺像是一部歷史劇,還是輕鬆的古裝喜劇,節奏非常流暢,基本沒有廢戲,讓人可以反復看。”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觀眾有這樣的感覺,和節目總導演張國立有很大關系,這位出演過多部經典電視劇的“老炮兒”,曾表示要讓這檔真人秀“換臉也換心”。
每期《咱們穿越吧》都有完整的劇情,而隨劇情展開的明星體驗項目也以史實作為邏輯線。在前幾期節目清代山西票號穿越故事中,成為“大東家太太”的楊千嬅需要四處尋求票號股東﹔金聖柱、宋小寶等嘉賓學徒則要從基本的銀兩計算方法學起,掌握票號的經營流程﹔而在近兩期的節目中,戚家軍的列隊操練,雖看似枯燥,實則是在練兵之精氣神,節目也呈現出戚家軍著名的“五連環訓練”科學練兵方法,將4000名散兵游勇、烏合之眾訓練成了驍勇善戰的精銳部隊。
在劇情化的演繹之外,節目組還通過動畫、資料影像、專家解說等方式,補充並還原具體的歷史細節,讓觀眾在嬉笑娛樂之余,習得中華傳統文化中流傳下來的寶貴知識與氣節。張國立介紹,有關山西票號的幾期節目,從始至終都貫穿著“誠信”二字,“嘉賓向穿越賬號匯款,是嘉賓和劇組間的信任考驗﹔學徒拜關公,是古代晉商對‘義薄雲天’精神的尊崇。”他還說道,戚家軍這幾期,則講的是“正義”。
道具
神還原一般的存在
出於對歷史的尊重,節目中出現的場景和道具,基本按原貌還原,也因此被網友稱為“神還原一般的存在”。有關“山西票號”的拍攝,在山西榆次常家庄進行,為了還原清代道光年間的票號,節目組煞費苦心,大到服裝,小到銀票、保薦書、杆秤,制作精細程度和水准都堪稱電影級別。在精准還原的背后,節目組聘請了近50位歷史專家作為顧問。
“山西票號”節目中,重達百斤、需要倆人才能抬起的銀錠“沒奈何”被眾多觀眾津津樂道。當年在萬裡茶路上行走的山西商人攜帶銀兩上路,飽受蒙、漢騎匪劫掠之苦,以常家為主的旅蒙商幫想出奇招,將銀兩化零為整,熔鑄為蛋形的銀錠。節目中,嘉賓們抬著高度還原的“沒奈何”,累得氣喘吁吁。觀眾王斌看到這段,特別感慨:“一開始覺得很好玩,但很快就感受到當年商幫的不易。”
在上周日有關戚家軍的節目中,出現了由明星嘉賓自己制作的“光餅”,這是戚家軍當年在長途奔襲作戰中的主要軍糧。這種白面小餅,中間打眼,戚家軍用繩連成一串系在腰間,隨時食用,被譽為最早的壓縮餅干。長約5米、粗約6厘米的狼筅(xiǎn)作為重要道具出現在節目中,它選用韌性極強的毛竹制成,是當年戚繼光為了對付倭寇長刀而專門發明的武器,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於小彤、沈騰等嘉賓親自經歷了砍毛竹、安槍頭、削附枝等制作工序。而節目中的“監軍”可謂是“細節控”,甚至指出了於小彤制作的狼筅少綁了一截綁帶的問題,如果在實戰中,這樣的狼筅會扎到手。
嘉賓
守“那個時代”的規矩
本季《咱們穿越吧》中的嘉賓,也為節目增色不少。除了沈騰、宋小寶、黃小蕾等第一季的老面孔繼續加盟外,節目組還請來了香港喜感明星張衛健、大笑姑婆楊千嬅以及韓國藝人金聖柱。香港和韓國藝人由於語言等原因,為節目增添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笑果”:在“山西票號”一期節目中,正沉醉於票房大東家太太身份的楊千嬅,一不小心說了個OK,引發眾人大笑。而“逆襲哥”沈騰、“大淘寶”宋小寶兩位喜劇明星,在角色的入戲和搞笑的本色出演中游刃有余。
在電視模式觀察者胡言看來,節目中的歷史不僅僅是裝飾和背景,它直接影響了嘉賓的行為方式。他們如果不按照歷史劇情賦予個體的各種“規矩”行事,就會遭受無情的懲罰。在上周日播出的節目中,於小彤撕下軍規中的一張墊腳,又隨意把軍規丟棄到海中,被“大將軍”張國立怒斥,“褻瀆軍規是一個軍人不可饒恕的罪過。”這也導致於小彤一人犯錯,連累海陸和楊千嬅一同受罰,被打軍棍。
節目中還安排了嘉賓參與實打實的水兵訓練,在風高浪急的自然環境下,身為“戚家軍”一員的黃小蕾干脆跳進水中,推著竹筏控制方向。胡言覺得,明星的入戲,塑造了節目相較於其他真人秀更為嚴謹的氣質,“所謂寓教於樂中‘教’的功能,不僅依靠穿插的知識講解和近乎真實還原的道具,更依賴於明星自覺將‘那個年代’的規矩內化為自己在節目中的行為。”(記者 徐顥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