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呂岩鬆:讓世界傾聽亞洲的聲音

2016年07月25日13:15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際部主任呂岩鬆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際部主任呂岩鬆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環球時報社協辦的第八屆東盟與中日韓(10+3)媒體合作研討會評論員對話會今日在京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際部主任呂岩鬆圍繞“在東亞凝聚更多‘思想共識’,謀求國際傳播中的‘亞洲話語權’”議題作了題為《讓世界傾聽亞洲的聲音》的主旨發言。

他指出,媒體擁有特別的影響力,也承擔著非同尋常的社會責任。我們寫下的每一個文字都會載入歷史。媒體人要始終秉持責任感和建設性態度,不意氣用事、不火上澆油、不搬弄是非,讓各種觀點碰撞、激蕩,以最大限度的形成共識,努力展現亞洲各國之間的合作進程,增進亞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

發言如下:

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憑借總體和平穩定的有利環境,亞洲國家依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亞洲奇跡,讓世界刮目相看。目前亞洲經濟總量超過全球的3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隨著全球經濟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一種新的建立在合作共贏基礎之上的區域發展模式開始出現。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度過了“黃金二十年”。合作取得長足發展,經貿關系尤其令人矚目。如此輝煌的成就,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這種發展成就以及伴隨而生的發展模式帶來了更多的話語權。但是,我們的話語權和亞洲在世界格局中具有的重要地位還不相匹配。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能感受得到,亞洲近來有點不太安寧,攪動亞洲安全局勢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海洋”。審視當下的不平靜,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有自己的視角。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句中國的古話,一句叫“無風不起浪”。風平浪靜多年的海洋家園近年來顯得波詭雲譎,風從哪裡來,浪是怎樣掀起來的?不管代表哪家媒體,面對這個問題,我想此時此刻我們大家都會想到某一個域外國家,這裡不是那個域外國家的家門口,可它卻在我們亞洲興風作浪。國際關系的歷史早已証明,給別人帶來麻煩,就是給自己制造麻煩,就是讓自己面對更大的麻煩。

剛才說“無風不起浪”,中國還有一句和海洋相關的古語,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思是說,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環顧現實,東海、黃海足夠大,可以容納中日韓共同發展﹔南海足夠大,可以容納中國-東盟共同發展。太平洋更是足夠大,可以容納中國和不斷在亞洲挑事的那個域外大國共同發展。

人民日報是中國媒體的旗艦,有一種說法,我想在座的各位朋友一定也聽過,讀懂人民日報,有助於讀懂中國,凡有大事發生,人民日報從不失聲、不失語。我們努力通過自己的報道,向外界傳遞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在事關亞洲安全問題上的主張。正如我們的評論寫到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視南海為溝通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橋梁,視南海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平、友好、合作和發展的紐帶,決不會因為某些國家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而改變初心。

山水相連。亞洲各國需要抱團取暖、守望相助,亞洲各國需要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縱使海洋上波濤洶涌,我們作為媒體從業者、作為評論員,一定要有平波踏浪、凝聚共識、攜手共行的定力,這種定力源自何處?首先是命運共同體意識。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感動在開幕式的發言中,我們來自韓國的媒體同行也提到了命運共同體。亞洲國家大多有過相似的歷史遭遇,在通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亞洲各國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運、共同的責任,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今世界,國際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演變為話語權政治,西方世界在當今國際話語權格局中,仍然擁有強勢地位。但隻有亞洲人民才最了解亞洲,如果從歐美媒體獲得信息,並不能真正全面了解亞洲。亞洲國家致力於謀發展、搞開放,更需要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媒體在增進溝通和交流、增加了解與互信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

人民日報社願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供相應的媒體支持,提高亞洲新聞資訊交流與傳播的效果。我們開創了對外定制推送工作,主動把人民日報的重要新聞編發翻譯成外文,向兄弟媒體推送。目前人民日報的報道已先后在200余家亞洲媒體上刊發。我們把這個過程看作是一個知己知彼、推進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和各家媒體增強溝通和了解。在推送自己資訊的同時,人民日報也積極轉載各國媒體的報道,發表國外權威人士的文章。今天的人民日報刊發了韓國青瓦台前秘書官金忠煥先生的文章,金忠煥明確表達了反對在韓國不僅僅是他的家鄉,包括韓國各地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的立場。

亞洲媒體人在凝聚共識的過程中,除了命運共同體意識,我們還要強化求同存異的意識。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同舟共濟與合作共贏才是時代的呼喚。地域的廣袤、發展的差異、文化的多樣,造就了亞洲獨特的生機與活力,承認和尊重彼此不同,並尋求合作共贏,是實現良性互動的必然選擇。

媒體擁有特別的影響力,也承擔著非同尋常的社會責任。我們寫下的每一個文字都會載入歷史。媒體人要始終秉持責任感和建設性態度,不意氣用事、不火上澆油、不搬弄是非,讓各種觀點碰撞、激蕩,以最大限度形成共識,努力展現亞洲各國合作進程,增進亞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

共識形成不易。人民日報堅持舉辦10+3媒體合作論壇,就是想搭建起一座橋梁,提供一個平台,大家在這裡暢所欲言,溝通彼此,增進理解與信任。

(責編:楊牧、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