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開公司"笑果"變"錢途" 如何打造喜劇"獨角獸"

喜劇演員賈玲上頭條了,不過這次不是娛樂新聞,而是財經新聞。本周二晚,A股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發布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與賈俞玲、張廣輝、孫集斌共同投資成立北京大碗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碗娛樂”),並佔該公司成立后總注冊資本的20%。如此,意味著“大碗娛樂”這家剛成立的新公司估值已達5000萬元人民幣。而賈俞玲正是大家熟悉的喜劇明星賈玲。
據了解,北京文化(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公司)是一家泛娛樂類型的上市公司。公司總裁為原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領頭人包括金牌經紀人王京花、影視投資人婁曉曦、制片人杜揚等業界大腕。
出資35萬元出任估值5000萬公司董事長
該不該?
北京文化公告顯示,大碗娛樂擬注冊資本100萬元。其中,賈玲出資35萬元,持股比例為35%,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擔任董事長。孫集斌出資25萬,佔股25%,為第二大股東,他是東方衛視喜劇真人秀《歡樂喜劇人》的幕后編劇、導演,曾幫助第一季的賈玲和第二季大潘佳佳進入總決賽。
注冊資本100萬的公司,還沒成立,估值就到了5000萬,賈玲的大碗娛樂憑什麼被如此看好?這與賈玲在娛樂界的獨特地位關聯很大。2010年賈玲與搭檔白凱南登上春晚,從此成名。今時看來,他們的作品與大多數春晚語言類節目一樣,笑點不多。但彼時,一干春晚老將逐漸遠去,宋丹丹明確表示拒絕春晚,蔡明正大步走在毒舌老太的路上,開心麻花的馬麗還未登場,賈玲的出現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賈玲的幸運還在於遇上了湖南衛視的《百變大咖秀》。這種相遇就像趙薇遇到《還珠格格》、陳赫遇上《愛情公寓》,互利互惠、彼此成全。賈玲在這個節目裡解放天性,犧牲形象,反串模仿過火風、阿寶、周曉鷗、騰格爾、劉歡等男星,也搞笑模仿過席琳·迪翁、韓紅、千頌伊、雪姨等女明星以及各種經典角色。這個節目為賈玲建構起其獨一無二的形象定位:性格隨和,大大咧咧,開得起玩笑,勇於扮丑耍寶而且認真敬業……這種定位不僅被觀眾接受,更顛覆了女明星在電視節目裡的矜持、放不開的形象。
這幾年,隨著真人秀大戰的升級,賈玲更是成為《喜從天降》、《喜樂街》、《奇葩說》、《星廚駕到》、《愛笑會議室》、《奔跑吧兄弟》、《全員加速中》、《歡樂喜劇人》等一系列熱門節目的通告女王,而其在《快樂大本營》撂倒宋仲基的能耐,恐怕連同為綜藝大咖的謝娜和Ella陳嘉樺也要甘拜下風。
1000萬綁定了賈玲五年的合約
貴不貴?
大碗娛樂的經營目標為“背靠股東優質的娛樂圈資源以及豐富的從業經驗,主要從事喜劇創作、IP研發、藝人管理和影視劇綜藝節目的制作、投資等綜合業務,通過喜劇創作、IP研發、藝人管理、影視綜藝制作、投資,形成一套垂直產業布局,打造未來中國首家喜劇獨角獸公司”。
賈玲此次進入資本市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不久前圍繞范冰冰、劉詩詩等人進行的明星証券化運作。不過,與前兩位高達數億的交易額不同,此次賈玲“入市”估值不高,且運作方式不是收購而是增資入股。對此,北京文化董事局秘書陳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確實曝出很多高溢價收購明星公司的消息,証監會也出面表示嚴控。(不過)賈玲,並不屬於投資變現的情況,而且公司希望拓展喜劇和相聲等相關業務類型。
賈玲的稀缺性正是她的價值所在。因此,北京文化出資1000萬的同時,在與賈玲的合約中,特意加注了以下約束條件:第一,賈玲和孫集斌要全職在公司工作5年,其間不得離開,一旦離開就要按照市場價格買回北京文化手上股份﹔賈玲方面將簽訂禁止競業協議,不得從事與運營公司業務相同或相似的經營活動。這種約束也可以理解為北京文化以1000萬價格綁定了賈玲與孫集斌未來5年的合約,以今時今日兩人的發展勢頭,這筆買賣應該不虧。
對於這個估值,北京文化方面認為,估高估低是見仁見智,公司經過商議決策認為是合理的便可以執行。公告顯示,北京文化此次對外投資不構成關聯交易,也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即無需經過証監會批准。這意味著,賈玲“入市”已是鐵板釘釘。
借賈玲打造喜劇“獨角獸”
難不難?
可以預見,成立后的大碗娛樂將圍繞賈玲打造一系列的節目和影視產品。不過,這家公司在賈玲以外的拓展之路則可能前途未卜。
解讀此事件時,有媒體梳理了喜劇產業變現的幾條通路:第一,如《今晚80后脫口秀》制作公司笑果文化一樣,吸納幕后寫手和編劇,制作線上、線下的喜劇脫口秀﹔第二,如鄧超、陳佩斯以及開心麻花一樣,建立一支完整的演出團隊,表演駐場喜劇,時機成熟后進軍電影市場﹔第三,如歡樂傳媒一樣,通過《笑傲江湖》挖掘喜劇素人,通過《笑傲幫》將喜劇素人培養為喜劇達人,然后送到《歡樂喜劇人》完成從達人到明星的轉化,此后再通過網劇、電影、電視劇兌現人氣……
不過,每條路都不好走。走通喜劇演出這條路,陳佩斯花了30年,至今他仍然認為很難賺錢:“說實在的,賺了,但都是剛夠下一部戲的前期籌備。然后還得再貸款重新做。每次都是持平……”笑果文化、開心麻花以及鄧超背后的俞白眉團隊,每家也有超過十年的發展歷史。
盈利模式之外,真正制約喜劇產業的是人才的荒蕪。《笑傲江湖》導演朱慧曾在採訪中介紹找人之難:“選人階段,足跡遍及東北農村的市集、內蒙古的草原文化節、四川的市民廣場、台北西門町的白領劇社…… 20支小分隊,在全國60個城市,但有的時候一天連一個人都找不到,報上來的2000組選手沒有一個能入選。”這也是《笑傲江湖》到了第三季,不得不邀請國際大腕與喜劇素人同台競技的重要原因。
“一百個人裡面會有一個達人選手,一千個人裡面有一個唱歌好的人,那麼一萬個人裡面才會有一個喜劇人。”人才如此短缺,剛剛入場的大碗文化,又將如何作為?
北京青年報記者還獲悉,大碗文化的志向是“中國首家喜劇獨角獸公司”。財經領域,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被稱為獨角獸公司。2015年初,《財富》發表了一篇名為《獨角獸時代》的封面文章,列出全球173家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名單,其中35家在中國,但沒有一家來自文娛產業,更何況是市場剛剛起步的喜劇產業。
這一切都將是北京文化和賈玲要共同破解的難題。(記者 祖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