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封神傳奇》導演回應質疑 神話改編電影怎麼玩?

2016年08月02日07:18 | 來源:京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自帶特效下凡神仙如何不尷尬

  由梁家輝、范冰冰、李連杰、向佐、古天樂等主演的電影《封神傳奇》上映4天目前票房已超2.14億元。影片上映后引發了網友的諸多吐槽,該片導演許安近日接受京華時報專訪進行了回應,在他看來初心是為了在影片中建構一個平行宇宙,而被網友吐槽的造型等是希望有所創新。神話改編的電影,如何才能口碑票房兼顧?

  《封神傳奇》導演回應

  1特效花費多,還是請明星花費多?

  做特效片對資源需求很大

  《封神傳奇》是導演許安執導的電影處女作,被問及對現今電影票房是否滿意,他表示其實也很在意觀眾的聲音,“這部戲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學習,第一部戲,觀眾的反應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許安透露他1991年開始入行跟徐克學習導演工作,一直目標是當導演,“1999年,我跟徐克導演做《蜀山傳》,其實它也很像《封神傳奇》,需要大量用特效,但那時候我們的經驗不足夠做這樣的(大制作)電影,還沒有好技術管理好這個電影。做(大量特效)的電影有三個方面需要兼顧,就是創意、技術和管理。后來我1999年以后開始自己經營特效公司,目標是希望為做這樣的電影做准備。”他稱開始是想做關於哪吒的動畫片,但市場沒成熟,籌備了但沒拍成,后來一直把創意放在《封神》上,“幾年前我遇到向先生,我說10年都在准備想做這樣的電影,現在時候到了,他也希望做有工業質量的電影。做特效片對資源需求很大,如果投資人沒有決心做到最好,這是很難的。”

  被問及《封神傳奇》中是特效花費更多,還是請眾多大牌明星花費多,許安表示都屬於大的花銷,“我們音效是《指環王》團隊,音樂是《奇幻森林》的作曲來做,每一個環節都是不惜工本的。這部戲特效量巨大,工師又分布在很多國家,需要我們用不同語言每天溝通。拍戲前整場戲我們會用三維做出一個版本來,讓攝影導演組知道每個場景最終會呈現什麼。拍攝現場很多時候是綠幕,讓(演員)想象很難,我們用了虛擬空間技術,在攝影機拍攝時顯示屏已經出來了最終合成的背景。這些技術是國產電影很少用到的。”

  2緣何古代故事混入好萊塢元素?

  希望創造平行宇宙

  影片上映后,爭議比較大的其中一點是這部依托於中國故事的魔幻大片,卻處處有好萊塢元素影子,比如伴隨雷震子、哪吒一路行的會說話的樹枝萌物,以及諸多怪獸、機甲等,談及此,導演許安稱這是希望從娛樂片角度讓觀眾看影片有樂趣,“我們希望提供更全面的元素,現在觀眾看片機會很多,各地影片都能接觸到,視覺胃口是打開了,所以我們希望提供更多觀賞體驗,初心是為了滿足觀眾需求。”

  影片中申公豹后來化身怪獸,問及片中的這些形象、設定會否是受好萊塢大片影響,許安表示沒有直接聯系和借鑒,而是從創作出發,希望每個人物都有特別視覺元素,讓角色更飽滿,“我們希望創造一個世界,嘗試新的東西,我一直覺得中國神話最有價值的是永恆的精神,這是超越時間的。我們創造全新世界還要保留這種精神。”

  而機甲會否和中國古代背景不搭?許安表示,這是希望創造一個世界,“它其實是一個平行宇宙,不是真實的歷史時代背景。為了展現這點,(一開始)有3個太陽,而我們地球是1個太陽。但具體人物設定,我們有參照仿生物學,比如雷震子的翅膀就是這樣。”

  影片中不少人物的法術和法力被指像一些漫威等片中超級英雄的“超能力”,比如姜子牙一開篇讓時空慢起來,有點像漫威電影中的“快銀”。許安表示這和快銀沒有直接聯系和參考,“這只是從一個效果考慮,那場戲需要姜子牙跟紂王有單獨對峙,他希望紂王懸崖勒馬,需要一個單獨的空間溝通,於是我們就再想視覺設計怎麼做。”

  3為何沒有照原著路子?

  龐大故事拍電影需取舍

  有觀眾表示,《封神傳奇》故事和大家熟悉的故事不太一樣,談及此導演解釋,“原來的故事很龐大,有很多細節,做電影改編,就得經過過濾,長篇電視劇能把這些細節都包括在裡面,但拍電影要做取舍,人物眾多,就得構建一個世界。原著也是一種創作,每個時代再去演繹經典,也有自己的嘗試。”

  對於為何選擇尋找光明之劍的這條故事主線,他表示老的故事是講述商朝覆滅、正邪對抗的斗爭,於是《封神傳奇》故事主線就抓住正義戰勝邪惡的主線來發展,“電影需要概念化的東西,從大的概念開始構思,概念化到正義的代表是一把劍,邪惡代表是黑龍,他們就像太極的符號。”

  美國好萊塢片沖擊全球市場,他們出了很多奇幻題材的,或者超級英雄題材的《變形金剛》《魔戒》,因為數碼年代一般人視覺看很多,我就一直在想,有什麼題材是國產電影裡可以發揮的影片,我也看過一些同行做現代題材的,但觀眾對於我們有科學的理解不太說服,中國神話有很多發展空間,精神價值觀-做人精神、人格升華,神話電影中保有文化中有精神價值的東西,糅合現代科技中創新視覺沖擊力。

  許安表示,東西方文化都會影響自己拍這部電影,但創作時沒有參考好萊塢大片,但也可能有潛移默化思維影響,“《星球大戰》也是有神話精神價值,然后演變出來的,它對我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它講述了正義感,相信正義的信念,讓‘原力’對很多人來說變成精神文化。”

  4主要捧雷震子?

  原本哪吒楊戩雷震子戲份差不多

  影片故事主線是由向佐飾演的雷震子帶領下眾神尋找光明之劍,因而也有觀眾質疑稱電影像在捧向佐,許安表示並非如此,“原來我們三個角色哪吒、楊戩、雷震子(戲份差不多),我一直在想‘封神’的含義,每個人物都有潛能,如果能做超越自己極限的事,犧牲自己為世界,就能達到‘神’的境界,三個人物開始都有把自己困住的經歷,慢慢成長,戲份本來差不多,后來因為片長關系,雷震子為主線,但也需要三個人一起的力量才能抗衡黑暗力量。”談及如何處理和平衡眾神的戲份,許安表示自己的理念是人物情感發展最重要。

  5造型被吐槽有雷點?

  初衷是想有創新

  影片造型也引發吐槽調侃,比如妲己的王冠被調侃像醬鴨架,而這個王冠其實是3D打印造就的,許安表示:“它的結構很復雜,它的線條是手工難以打造的,錯落穿插,細看有狐狸形狀,是有設計的概念在裡面。其實我們每樣造型都花心思,每件衣服花了很多手工,打造服飾的服裝工廠就有200個師傅。”

  而對於黃曉明飾演的楊戩多個造型被吐槽,他表示造型的變化是為了體現人物情感發展,開始楊戩的內心迷失,原來故事設定他有一幫兄弟,因為他的自負害了兄弟。后來他才覺醒,隻要放下自我,就能對抗邪惡,所以有盔甲的變化。對於造型,許安稱初衷也是想有創新。

  6影片會拍第二部?

  會對人物和故事下功夫

  《封神傳奇》的結尾暗示影片有第二部,許安表示確實最初有拍第二部的想法。被問及如果拍第二部哪些會改進,他說:“會更從人物給予觀眾的認同感(下功夫),還是故事希望能更完整。這部(第一部)最重要是構建一個世界,故事和人物發展沒有來得及用太多筆墨,有機會會在這個方面側重多一些。”

  借鑒海外

  國外神話改編電影怎麼玩?

  在《封神傳奇》之前,中國不少神話故事也被改編為電影,最成功的“IP”要屬《西游記》系列,無論是周星馳的《西游降魔篇》,還是近幾年鄭保瑞執導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都獲得市場認可。《畫皮》系列也算同題材的成功者,而2015年春節檔的《鐘馗伏魔》雖然奪得4億票房,但口碑慘淡,中國神話搬上大銀幕還有待挖掘。

  在國外,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日本神話、印度神話都有各自譜系特點,也為不同文化下的電影作品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其中的代表像《特洛伊》、《諸神之戰》、《驚天戰神》、《斯巴達300勇士》等又是如何玩轉神話改編的?

  希臘將神性移駕到人身上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在身體和情感上都很接近,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神也會為情所困,也會被利益所驅動。但希臘神話的神是永生的,沒有生老病死的困擾。

  代表電影:《特洛伊》(2004年)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主演:布拉德·皮特、黛安·克魯格、奧蘭多·布魯姆、朱利安·格洛弗等

  特洛伊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銀幕,此前版本《新木馬屠城記》把英俊、勇猛的英雄阿喀琉斯拍成了一個嗜血狂人。《特洛伊》則還原了阿喀琉斯的英雄面目。沃爾夫岡·彼德森將《伊利亞特》的時間線、人物關系、角色性格等進行了改動,阿喀琉斯的“憤怒”不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而是著力拍出這位英雄的復雜內心世界。利用希臘神話的特點,《特洛伊》將神的特性移駕到人的身上,展現了阿喀琉斯的神勇、赫克托耳的忠貞、普裡阿摩斯的仁愛、奧德賽的睿智和阿伽門農的雄心,給了觀眾一個英雄形象的還原。此外,也有觀眾樂意將《特洛伊》定義為愛情片而不是戰爭片,導演花費了很多篇幅表現阿喀琉斯與布裡塞伊斯之間的愛情。

  ★其他影片:《諸神之戰》《特洛伊》《大力神》《斯巴達300勇士》《波西-杰克遜與神火之盜》《驚天戰神》《潘神的迷宮》

  北歐視覺特效不搶故事風頭

  北歐神話為多神系統,有巨人、神、精靈、侏儒“個體系,巨人生出了眾神,主神有十一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為神服務。北歐神話中首先被創造出來的人類是女人,而神不是萬能的,世界最終是會毀滅的,其中人物有奧丁、托爾、洛基、冰霜巨人等。

  代表電影:《雷神》《雷神2》

  導演:肯尼思·布拉納、艾倫·泰勒(第二部導演)

  主演:克裡斯·海姆斯沃斯,湯姆·希德勒斯頓,娜塔麗·波特曼等。

  電影《雷神》中,北歐神話索爾完成了性格成長之后,開始反省之前的“自我”,到了續集后雷神已經是一個體貼紳士形象了。《雷神》從

  神界的角度講到了家庭沖突,還有熱鬧的打斗和笑點。當科幻和神話結合時,《雷神》沒有完全讓故事情節讓位於視覺特效,而把神話和科幻進行了有機結合,比如片中托爾等人在仙界和冰巨人國度以及地球之間的穿越受了“時間旅行”概念的啟發,並且影片也試圖通過角色之間對白使之與“時光隧道”理論產生邏輯聯系。在敘述仙界和地球故事部分,影片採用了交叉平行敘事的形式,制造了兩個世界不停轉化的視覺奇景。人物情感部分展現了主神奧丁、雷神托爾和反派洛基之間的恩怨糾葛,除了塑造富有魅力的雷神,影片也意外讓洛基走紅。

  此外,《雷神》也比較尊重北歐神話,強調了九大世界的世界觀,這也是北歐神話基本設定之一。

  ★其他影片:《貝奧武甫》《尼伯龍根的指環》《波西·杰克遜》《海盜埃裡克》《第十三個勇士》《尼伯龍根的指環》《貝奧武夫》

  埃及加入凡人的線索

  埃及神話三大主題是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靈崇拜,大部分的神明都是人身動物頭。埃及的神明可分成三種形態:動物形態、人的形態和抽象形態。他們相信死后靈魂會復活,所以發明了防腐術制造木乃伊。

  代表影片:《神戰:權力之眼》2016年上映

  導演:亞歷克斯·普羅亞斯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杰弗裡·拉什、布蘭頓·思懷茲

  《神戰:權力之眼》故事原型是古埃及神話中著名的賽特與荷魯斯之戰,叔叔沙暴之神賽特搶佔了侄兒天空之神荷魯斯的王位,還殘忍地剜出了荷魯斯的雙眼。

  影片最大的改編就是在神話故事中加入了凡人的線索,篡位的賽特暴虐無道,神和人都在他的淫威下苦苦掙扎,而失去了雙眼的荷魯斯不僅喪失了神力,更喪失了為神、為王的信心。影片打戲精彩,眾神時而用冷兵器做武藝拼殺,拳拳到肉刀劍封喉﹔時而在空中扭打翻滾,撞爛古埃及建筑﹔時而又動用遠程武器射擊。

  ★其他影片:《木乃伊》系列《蠍子王》《埃及王子》

  業內觀點

  還原或破局要有完整感

  談及神話改編的電影如何做到“不雷人”,影評人曾念群表示,其實原著故事的還原度並非那麼重要,“《七龍珠》從原著拎一點,也可以完全生發出嶄新的世界。你要麼還原,要麼破局,產生一個新世界,但是新世界體系要有完整感,不能中不中、西不西,如果糅合中西要素而沒有整體感,就會導致比較尷尬的局面。”傳統故事是可以破的,可以講述嶄新世界,但得創立有說服力的東西。

  他表示,有的神話改編電影雖然從傳統元素取材,但工業風格又是一些西式元素,會導致畫風不太搭,比如機甲部分應該有自己的造型設計,而不是西式元素直接塞進去。

  談及比較成功的神話改編電影,曾念群稱《雷神》就是成功例子,”它對神話改編后,跟漫威題材結合沒有違和感,能融合在一起。”而《眾神之怒》則是用現代技術還原傳統故事,把當代電影科技運用得比較好,“這樣不會有特別雷人之處。所謂‘技術好’不是用西式機甲等,而是把技術融入每個人毫毛、動作、表情中,有它本身的邏輯性。”

  他表示,近幾年的幾部“西游”改編電影不錯,並非是故事上有什麼出色之處,但在嘗試著工業化道路,“《西游降魔篇》《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是技術上不錯的。《三打》對白骨精的轉化很細致,有加分,技術運用不錯,只是特技理念風格需改進,應該更加有整體性。而之前的電影《白蛇傳說》(2011年)各種特技元素都用上了,反而不太好,也會造成不好的代入感。”(記者高宇飛)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