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7期

全媒體時代電視法制節目的標題制作

以《今日說法》為例

楊迎春
2016年08月02日11:11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全媒體讀題時代的到來,電視受眾的信息需求和選擇發生變化,節目標題的作用在競爭中日益彰顯。《今日說法》作為一檔法制欄目,成功地將標題與欄目的關系融入到節目制作當中,凸顯了節目特色,促進節目有效傳播。本文通過分析《今日說法》節目標題,總結其標題制作特色與方法,以期為電視節目標題制作提供思路,進而增強節目公信力、傳播力與影響力。

關鍵詞:《今日說法》﹔節目標題制作﹔特色﹔方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030-02

《今日說法》自1999年開播以來,以“重在普法,監督執法,促進立法、服務百姓”為宗旨,受眾關注度不斷攀升,影響力日益增強,充分發揮了法制節目社會動員能力和普法功能,成為法制節目制作中的典范。節目標題既是節目內容的高度濃縮,又是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在傳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本文以央視網《今日說法》2015年全年共344期視頻節目為主要研究對象,著眼於《今日說法》節目標題制作,分析特色,總結方法,為電視法制節目標題制作提供思考。

一、《今日說法》節目標題制作特色

1.展示平民化視角。第一,講述百姓身邊的故事,如0929《房價上漲10倍之后》,從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房價”入手,命題設疑,“房價上漲10倍”,之后發生了什麼?引發興趣,講的是沒有過戶的房屋買賣糾紛,關注房產交易過程中如何分清買賣和人情,避免法律糾紛,通俗易懂,以小見大,使得法律宣傳與節目一起深入人心﹔第二,立足百姓,傳遞情感,如1113《讓校車不再危險》0329《平安是福》,用百姓視角來傳遞態度表達觀點﹔第三,解析百姓關注熱點,如1106《“南京虐童案”調查》0814《女生群毆事件調查》,通過對社會熱點事件的深度調查對涉案雙方行為和心理進行專業解析,增加節目關注度的同時,更好地實現普法。

2.側重故事化表達。《今日說法》每日一案,採用故事化敘事方式舉案說法。因而標題的設置也很少直接用抽象的法理法律術語等的表達,而是凸顯話題焦點,強化案件情節的曲折性和復雜性,通過設置懸念給受眾以想象的空間,強調情節性、可視性與趣味性吸引受眾,來配合這種故事化表達。第一,多數用偏正式“**的**”表述,通過修飾與被修飾中心的關系,凸顯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或事件關鍵人物,這種格式的標題2015年共125期,佔總數的36%。如0412《武漢郊外的夜晚》1108《出租屋裡的悲劇》1229《消失的舉報人》1219《殘缺的指紋》等﹔第二,用“**記”“**故事”“**風波”“**悲劇”“**謎案”的方式,強調故事性,如1125《天價葡萄丟失記》0209《糊涂父母賣子記》0210《遺產風波》0622《法官故事》等。

3.體現人文關懷。第一,關注弱勢群體,如0419《為了一個女孩的尊嚴》0308《孩子,你別怕》0306《放下你的拳頭》0120《九旬老人誰來養》等,站在社會或親歷者的角度,發出呼吁,表現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與關愛﹔第二,第一人稱視角,內心獨白的方式,如0205《請判我死刑》0821《我成不了白天鵝》1118《媽媽,您在哪》0528《誰養我老》,直接表達節目主人公的思想和意願,發出對法律和社會的呼喚,將法與情結合,將新聞事件中的情理滲入其中,關注當事人立場,具有震撼力和抒情性。

4.發揮導向作用。第一,反映新聞事實同時又旗幟鮮明突出立場,發揮社會動員作用。如0626《莫以生命當賭注》暗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引導人們堅持法律約束與道德底線,珍愛生命,不要心懷僥幸。 0519《為榮譽求証》講述見義勇為者被認定的曲折,“為榮譽求証”表達了社會正能量終獲得支持與認可﹔0521《賭徒的深淵》表達賭博終將使人走向深淵,警示人們遠離誘惑,動員全社會共同抵制賭博。第二,關注受眾心理,恰當設置懸念又不故弄玄虛,避免血腥、怪誕與聳人聽聞刺激眼球的標題,如春風化雨般實現滿足受眾需求與避免低級趣味的平衡,實現“普及法律知識,弘揚道德風尚,宣揚精神文明”的宗旨。

二、《今日說法》節目標題制作方法

1.設置懸念法。利用與常理的反差擬題,喚起受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起受眾探究心理。如0901《瞬間消失的巨款》1014《貨車,無人駕駛》0914《所有鄰居當被告》1206《消失在自家門口的男孩》等,在標題中均突出了一種意料之外,巨款為何能瞬間消失?無人駕駛的貨車將會發生什麼?什麼原因使得所有的鄰居都成為被告?男孩為何會在自家門口憑空消失?喚起人們對未知新鮮事實的了解欲望,渲染情節的復雜性和曲折性,吸引受眾,從而實現最大的宣傳效果。

2.數字凸顯法。通過強調與凸顯案件關鍵信息的數字特征擬題,直觀醒目說服力強,提高標題的新聞價值,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法制新聞節目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排除標題中含數量短語的情況(如0703《一張假借條》),2015年共42期標題運用數字凸顯法,佔總數的29%。具體可分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涉案數額巨大,如1228《綁匪開價400萬》1124《一個飯局二百萬》﹔這種用法其實也可以強調金額之少,如《3毛2毀了一個好官》,但本年度未見此用法﹔第二,事件發生在特殊時間點,如0301《案發,大年初八》0125《案發1994》﹔第三,涉案信息時間之長與時間之短,如0503《保存了20年的証據》0514《鏖戰16小時》0405《隻有十分鐘》0410《丹丹的最后六天》﹔第四,與線索相關的特殊數字信息,如0917《二十八米剎車印》1203《三十三次通話》0823《尾號5570》1211《三十封情書》﹔第五,還有一種特殊有價值的方法,即數字對照法,如0212《八個孩子一條命》0722《一杯硫酸,兩個悲劇》,在擬題的時候將數字特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意義的對照表達,達成醒目效果。

3.巧用修辭法。巧用修辭藝術擬題,略帶文學氣息和調侃意味的標題可以讓人耳目一新,提高新聞價值。第一,移就法。這是一種詞語搭配的創造性使用,通過詞語的移用,將人的情緒、狀態同事物聯系起來,富於變化,饒有情趣。如1109《騎樓城的心病》1216《車禍的謊言》1130《憤怒的工地》等﹔第二,引用法。直接引用歷史典故、影視經典、詩詞歌賦等經典元素,將新聞內容與這些元素相結合,增強表現力,如1129《插翅難逃》0527《速度與危情》0411《尋槍》0328《三岔口》等,當然引用法的運用一般需要特定的情節,要把握好法制新聞主題的特點,量力而為,否則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三,仿擬法,巧妙仿擬翻新人們熟知的語言格式,相較於引用法,更為生動靈活,如0805《碰瓷無間道》0811《此地有銀三百兩》1224《“小丸子”變形記》1201《手機蒙了我的眼》等,法制性與趣味性結合。

4.巧用疑問法。標題主要通過特指問、選擇問和是非問幾種形式設置疑問。問題的設置暗含了制作者代表當事人發出疑問尋求解答的潛在思維,是心理學知識的巧妙運用。首先,標題引發受眾的探知和解答欲望,把問題作為推進新聞事件的主線,對案件進行抽絲剝繭式剖析,受眾觀看節目的過程即是參與體驗與解惑的過程。如1030《撞人還是訛人》0924《誰是救人者》1118《媽媽您在哪?》0710《誰為倒地負責》0120《九旬老人誰來養》讓受眾跟隨標題的疑問層層深入發現答案,同時,這種疑問又不僅僅是針對新聞事件本身的疑問,同時也是作為對一種社會現象的發聲叩問,引人深思。

5.警示語勸誡法。結合新聞事件通過形成告誡、勸導和要求等警示語擬題,表明態度立場,制造形成輿論場,實現普法和引導功能。如1113《讓校車不再危險》0626《莫以生命當賭注》0313《讓正義不再遲來》0306《放下你的拳頭》等,對人們行為起到導向作用,理智上啟發人,情感上打動人,情理結合,實現宣傳法理法規,弘揚法制精神,提高人們的自覺法律意識的傳播效果。

6.特殊詞匯運用法。這裡說的特殊詞匯指的是法制事件中一些常用詞匯,如致命、追凶、謎案、懸案、疑雲等懸疑色彩的詞語,使得真實的新聞事件蒙上一層傳奇神秘色彩,形成緊張感與鏡頭感,增強新聞關注度。如0623《致命飲料》0621《滴血追凶》0925《客房懸案》0923《務川迷案》1115《車禍疑雲》0615《神秘訂貨人》0418《偽証迷雲》0402《致命追擊》。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標題制作方法,必須結合事件本身,適度使用,用不好則成為故弄玄虛,降低節目格調。

以上是2015年《今日說法》節目標題中出現頻度較高,且制作手法上能夠發現共性的幾種方法,總的來看,圍繞法制節目主旨,吸引受眾關注,注意節目導向是《今日說法》節目標題設置的核心。

三、基於議程設置理論的思考與啟示

電視法制節目以普法為目的,同時倡導人文關懷,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法制節目的成長與發展與我國法制化進程相輔相成。而《今日說法》欄目受眾面廣、社會影響力大,其輿論導向作用尤為明顯。“因此作為節目的一部分,標題的制作應努力促使節目報道的主題產生強烈的“輿論場”效應”,更好地承擔並行使著議程設置的重要社會功能。

從指導思想來看,法制節目本身常與凶殺、暴力、刺激等元素相關聯,在滿足受眾獵奇心理方面有巨大的新聞市場,但法制節目又不同於懸疑小說、警匪片,如果標題的設置,單從迎合市場的角度去運作,不僅會損耗其新聞價值,而且會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因而,在法制新聞節目標題制作過程中,既要善於提取關鍵信息,發揮法制新聞事件本身故事性情節性鏡頭感的優勢,同時又要兼顧法制節目社會輿論引導功能,圍繞普法知識設題,體現人文關懷,發揮法制新聞節目的公信力與影響力。

從具體操作來看,有兩點想法,第一,針對“一日一案,舉案說法”式法制新聞標題制作,更多是對新聞事件的引出。一般情況下和盤托出不如拋磚引玉,適當的隱藏些新聞的內容,留些想象的空間,“簡潔明了,意味深長”往往會讓觀眾的關注度更高﹔第二,引用法標題制作集中於影視作品名稱,結合法制節目特性,是否可以適當引用網絡流行語,如《山寨包工隊蓋出“樓脆脆”》等標題,引入新聞事件流行語,增強新聞信息表達的靈活度與感染力。

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不斷深入,法制節目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做好法制新聞節目也任重而道遠。標題作為新聞眼,做好標題其實不難,需要節目制作人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嘗試。

參考文獻:

[1] 張瑜燁.《今日說法》節目標題的四定位[J].當代傳播,2004(9).

[2] 李德龍.《今日說法》節目標題的制作思維與語言特色[J].新聞界,2008(8).

[3] 趙克中,吳元成.論全媒體視角下法制新聞標題的制作[J].新聞愛好者,2013(2).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