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7期

輿論反轉研究的文獻綜述

唐晶晶
2016年08月02日14:4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2013~2015年,輿論反轉這個新興話題受到學界和網民的極大關注。網絡受眾碎片化的信息接收習慣和媒體從業者片面報道新聞事件等因素,導致在新聞事件發展的不同階段,輿論出現倒戈,這種輿論反轉的背后反映的是社會集體情緒的爆發,無論是“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還是“手術台自拍事件”等輿論反轉的新聞都將如何避免謠言傳播的問題擺在大眾面前。本文以相關的文獻研究和事例分析,對輿論反轉現象的內容、原因、過程、引導方式等方面分析,歸納出同類事件的一些共有規律,總結出針對主流媒體、意見領袖、網絡受眾等不同主體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輿論反轉﹔文獻研究﹔意見領袖﹔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043-02

“輿論”或“輿情”是近些年傳播學領域出現的新興詞匯和熱點問題。2003年譚偉的《網絡輿論概念及特征》和鄧新民《網絡輿論與網絡輿論的引導》的文章中,“網絡輿論”作為專業的學術概念第一次和世人見面,而“反轉”的由來是借鑒韓國的一檔綜藝節目《x-man》,該節目中有一出短劇,因其劇情緊湊、結局與觀眾設想反差較大而取名“反轉劇”。近年,學者們將“輿論”和“反轉”巧妙結合來形容一些突發事件中網民對事件的評價,隨著對真相的了解而出現評價的兩級現象。

“輿論反轉”是在2013年成為關注熱點,相對權威的學術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如若追本溯源,新聞學當中“反轉新聞”的概念應是最早提出,但“反轉新聞”是對某類新聞事件性質的概括,而“輿論反轉”一般是在事件發生后才出現的一種輿論現象,所以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筆者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其中張相濤在《基於傳播學的角度看輿論反轉的構成因素》一文中提到:“受眾在獲得特定信息后對事件作出的相反論定,通常情況下輿論反轉會發生在事件發生后的不同階段,而受眾在各個階段表現出來的觀點也存在著巨大差異,輿論反轉往往借助於特定的媒介載體進行傳播”,算是對“輿論反轉”提出較為規范的概念。

一、研究現狀分析

筆者將關鍵詞“輿論反轉”和“輿情反轉”輸入知網關鍵詞搜索,按照被引次數和年限限制(2013年至2015年)收集主要文獻35篇,其中碩士論文3篇,無相關的博士論文。目前的研究均是具體事例的相關分析,其中,以“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2015年5月)作為主案例分析的有13篇,以“手術室自拍事件”(2014年12月)為主的有4篇,以“安慶槍擊案”(2015年5月)有2篇,另外“中年男子打老太事件”(2013年6月)有1篇,“外國小伙扶老太被訛事件”(2013年12月)有1篇。從年限和篇幅來看,研究該主題的論文篇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關注熱度主要集中在2015年和“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上。

從整體來看,研究該問題的前期文章注重對整個輿論反轉過程和階段變化的分析,如王迪的《從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看網絡輿論傳播的行為和動因》、趙國寧《淺論輿情反轉的現象與成因》。后期的文章更注重反思和強調社會責任,用理論、數據和事例結合的方式,如張永的《輿論反轉劇頻現引發的思考》、朱宏臘《從媒介的議程設置淺析我國新媒體報道的弊端》。

二、研究內容分析

1.過程和階段分析。張相濤在《基於傳播學角度看輿論反轉的構成因素》一文中,將“輿論反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也是基礎階段:忽略客觀事實、丟失中立立場、片面報道﹔第二階段也是外在動力:消極回應、淡化事實、未能及時公布事實真相﹔事件的及時還原、媒介的迅速跟進是輿論反轉的最終結果也是第三階段”。這一過程分析是所有輿論反轉事件的共有特征,也是輿論在不同階段發生反轉的原因。而盧佳偉在《從成都暴打女司機事件看社會輿情》中,對這一事件三個階段的輿情進行了數據分析,視頻出現之初“華西都市報5月3日21點33分發布的微博前一百條評論中,94%的評論對打人男子的行為表示譴責”而當完整視頻曝光后,“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5月4日微博的評論中譴責打人者的聲音已經下降至10%”,最后當事件真相呈現出來后,女司機拒不道歉,“5月5日這些官微的評論中對打人男子的支持率分別達到92%和96%。相反認為打人不對者隻佔到1%和3%”。這一數據變化的過程清晰有力的証實了輿論反轉的全部經過,用“沉默的螺旋”理論反映了輿論的變化規律。

2.引導主體的分析。新華社前總編南振中先生就曾提出在當下中國存在兩個輿論場,一個是官方輿論場一個是民間輿論場,這在輿論反轉當中體現的最為明顯。孫螢晨的《論反轉網絡輿情的三個重要環節》一文,就將官方輿論即主流媒體和民間輿論即微博意見領袖和網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他們的傳播行為和傳播方式。首先提到了網民對網絡意見領袖存在顯著的主動需求,如微博大 V、樓主、版主等作為網絡意見領袖常態化的存在﹔接著主流媒體應當擔當權威信源,當主流媒體進行道聽途說的片面報道時,就使得事件作為“媒介流言”進入公眾視野,產生極其惡劣影響。最后是深層評論對網民心理的調節,該論文認為對網絡輿情的導控不能僅僅流於表層,還應該對輿情背后的心理動因加以引導,以此轉變大眾的思維定勢,減少情緒化、標簽化。

在張斌的《淺析當下媒介傳播過程中的輿論“反轉”》一文中,從電視媒介建構輿論方式的角度,主要分析了以傳統媒體為代表的官方輿論場是如何促成風險社會輿論反轉的主觀和客觀條件。王星的《媒介事實呈現與輿論引導》一文從議程設置角度分析當下信息流對公眾情緒化輿論表達的影響。這幾篇論文的著眼點主要是針對媒體,同時凸顯了媒體作為引領輿論走向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地位。

3.方法策略分析。輿論反轉反映的是社會群體情緒化的發泄,這種爆發不僅使媒體的公信力喪失而且日積月累易造成民眾對政府、對社會、對有關行政部門的不信任,不利於社會穩定。

在解決這類問題時,針對主流媒體方面,張武橋與黃永林的文章《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的網絡輿情傳播研究》中提出,主流媒體在議程設置的主動性方面缺失,當事件的輿論討論出現最高峰值時主流媒體應當及時有效的引導來緩解輿論壓力。黃鴻業的《“輿情反轉”新聞的成因及其規制》中強調主流媒體的從業人員要恪守客觀真實的原則,突發事件來臨之時要了解事情全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報道。

針對意見領袖方面,崔逾瑜的《輿論反轉背后的反思》中提到意見領袖在大眾傳播過程中起到重要的過渡和中介作用,本著社會責任要做到不隨意轉發謠言,盡量減少流言的危害。譚宏民、趙欣茹的《探析新聞反轉劇中網絡輿情的發展態勢及成因》一文中強調互聯網時代意見領袖的門檻降低,平民化趨勢明顯,在繁雜的信息面前,增強自身的媒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公眾方面,郭淼的《網絡視閾下公民個體的危機公關》中提到,在互聯網的公共環境下,公民個人的隱私被無限放大,從當事人角度講,應該及時澄清事情的原貌避免更多的誤會,要有承擔責任真誠溝通的態度﹔作為旁觀者的公眾,要客觀理性的分析,能鑒別虛假不合邏輯的傳言,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三、總 結

由以上論文能夠看出針對輿論反轉的解決只是停留在自我約束和道德方面,相關的法規並沒有得到完善和實施,網絡由於發表言論的匿名性和低成本性,不免有人刻意制造混亂,在當下光靠道德的約束已經岌岌可危,對網絡的監管和懲處應當被提上日程,網絡的發展會越來越快,輿論反轉的事件還會不斷增多,如何有效改善這種現象成為目前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譚偉.網絡輿論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會科學,2003(5).

[2] 鄧新民.網絡輿論與網絡輿論的引導[J].探索,2003(5).

[3] 劉峰.新聞反轉劇背后的媒體課題[J].新聞與寫作,2014(5).

[4] 張相濤.基於傳播學的角度看輿論反轉的構成因素[J].傳媒與版權,2015(7).

[5] 李蘇.從UGC模式的價值張力看輿論反轉現象[J].新聞知識,2015(9).

[6] 王迪.從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看網絡輿論傳播的行為和動因[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

[7] 趙國寧.淺論輿情反轉的現象與成因[J].新聞世界,2015(7).

[8] 張永.輿論反轉劇頻現引發的思考[J].新聞愛好者,2015(11).

[9] 朱宏臘.從媒介的議程設置淺析我國新媒體報道的弊端[J].新媒體研究,2015(11).

[10] 盧佳偉.從成都暴打女司機事件看社會輿情[J].新聞世界,2015(11).

[11] 孫螢晨.論反轉網絡輿情的三個重要環節[J].今傳媒,2015(7).

[12] 張斌.淺析當下媒介傳播過程中的輿論“反轉”[J].東南傳播,2015(10).

[13] 張武橋,黃永林.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的網絡輿情傳播研究[J].情報雜志,2015(10).

[14] 黃鴻業.“輿情反轉”新聞的成因及其規制[J].青年記者,2015(9).

[15] 雷明月.接受理論視角下的網絡輿論研究——以手術室自拍事件為例[D].西北大學,2015.

[16] 毛源.事實與價值的糾纏---新聞反轉報道研究[D].南京大學,2015.

[17] 傅鵬.新聞反轉劇中的媒介責任探析[D].暨南大學,2015.

[18] 蘇雨,楊璐.淺析“輿論反轉”的成因與媒介責任[J].傳播與版權,2015(7).

[19] 鐘滔.女司機遭暴打反轉新聞的輿論審視[J].中學語文,2015(Z2).

[20] 崔逾瑜,匡志達.“輿論反轉”背后的反思[J].新聞前哨,2015(10).

[21] 曹萌.“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輿情分析——基於不同媒體評論的內容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

[22] 崔爽爽.網絡輿情反轉案例探析--以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

[23] 馮俊鋒.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給我們提供自省契機[N].綿陽日報,2015-05-08.

[24] 袁鑫.從輿論的反轉看新聞的正反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

[25] 王星.媒介事實呈現與輿論引導[J].新聞研究導刊,2015(17).

[26] 郭淼.網絡視閾下公民個體的危機公關——對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的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5(9).

[27] 黨倩.湘潭產婦輿論反轉事件中醫患糾紛——刻板印象嬗變分析[J].東南傳播,2015(4).

[28] 田甜.新媒體時代極速傳播的失范與規制--以近期幾起新聞反轉事件為例[J].新聞窗,2015(4).

[29] 姚金秋.新媒體語境下網民自主意識的提高及輿論把控手段簡析[J].科技傳播,2015(8).

[30] 寇笑蓉.有圖未必有真相--對“醫生手術台自拍”事件輿情反轉的分析[J].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31] 王超群.輿論反轉事件中的污名化反轉現象與網民群體身份認同危機[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32] 徐金玉.自媒體環境下輿論反轉的成因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

[33] 廖衛昆.網絡輿論波研究[M].抗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34] 黨生翠.網絡輿論蝴蝶效應研究:從"微內容"到輿論風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5] 曹茹,王秋菊.也理學視野中的網絡輿論引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