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電影票房表現平庸 “質量差”是影市縮水關鍵
年過60還在玩命上陣的成龍依舊有票房保証,《絕地逃亡》拿下7月影市票房冠軍。
《泰山歸來:叢林險戰》作為7月為數不多的好萊塢片,票房表現平庸,國產電影中,《寒戰2》算是有口碑,但像《致青春2》這種片就全靠偶像做宣傳點。
7月有40多部新片上映,除了《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和《泰山歸來:叢林險戰》之外,基本上都是國產電影。一開始,業界以為7月是國產片的天堂,因為去年《捉妖記》、《煎餅俠》和《西游記之大聖歸來》三部國產片在7月登場后分別拿下16.58億、9.79億和7.41億票房(特指7月票房,不包括后續票房)。在這三部電影的帶領下,去年7月內地影市狂收55.06億元,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有這樣的先例,今年的7月檔自然被看高一線。然而,今年7月影市給出了最終票房成績:45.1億元,比去年同期足足少了10億元!熱到沸騰的電影市場冷成這樣,難道是今年的觀眾不愛看電影了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反問一個問題:業界給觀眾准備的究竟是什麼質量的電影?剛剛過去的一個月,究竟有什麼電影能給觀眾留下印象?想想都覺得好難回答了是吧……
反常現象
7月影市40多部電影靜悄悄
今年國產片的暑期檔算是從7月正式開始的,40多部新片中,被看好能成為領頭羊的電影包括《寒戰2》、《絕地逃亡》和《封神傳奇》。這三部電影雖然風格不同,前期口碑有好有壞,但從演員陣容來看和電影類型來看,都是比較能把觀眾吸引到電影院觀看的類型,無論是出於欣賞的角度,還是獵奇的角度。
去年《西游記之大聖歸來》最終在內地取得近10億元票房,讓國產動畫片仿佛看到了生機。連《搖滾藏獒》和《大魚海棠》這兩部從籌拍到制作經歷多年的電影都終於迎來上映之日。但《大聖歸來》叫好叫座的情況,最終並沒在《大魚海棠》和《搖滾藏獒》中重演,前者在一連串的非議中拿下5.59億元票房,后者7月的票房還不足4000萬元。
有資深院線經理向記者表示,這個7月影市隻能如此總結:大片不強、黑馬不黑、口碑不佳。有影迷甚至向記者表示,如今要回憶起上個月影院放了什麼電影,都未必記得住。片太多是一方面,能讓人記住的片實在太少更是致命原因,影迷張先生說:“去年的微博、朋友圈上還都經常能看到胡巴(《捉妖記》)和大聖、江流兒(《大聖歸來》)的影子,今年7月這些社交網絡上真沒有什麼新片的元素刷屏的。”
還真是如此,《寒戰2》算是本月新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但影片最終在社交網絡上稍微紅過的話題,好像也隻有楊祐寧靠演技和腹肌稍微刷了一下存在感。而《大魚海棠》引起討論的點,則以負面居多。至於《封神傳奇》,連話題都少見。
找個理由
票補少?
幽靈場收斂?都不是關鍵
看下最近3年內地影市7月票房數據,2014年為36.44億元,單月票房冠軍是《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12.21億元)﹔2015年是55.06億元,單月票房冠軍是《捉妖記》(16.58億元)﹔今年是45.1億元,單月票房冠軍是《絕地逃亡》(7.34億元)。無論從總票房還是冠軍電影票房來看,今年7月檔表現都很一般,至於為什麼這麼差?那要先問問為什麼去年7月影市會那麼好。
理由1
“票補熱”退燒
其實去年不止7月票房好,基本上每個月票房都有新高。2015年,全球電影票房增長5.2%,中國市場票房的增長數據則是51.2%!然而,今年上半年,除了賀歲檔期間《美人魚》等幾部賀歲片票房大收旺場之外,鮮有電影票房數據表現出色,其中4月和5月的票房數字都比去年同期下降,如今7月再度下降。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精明消費的影迷最近幾個月應該都會發現,用各種電商軟件購買電影票,能用9.9元、19.9元買到一張電影票的機會要比去年少很多。去年記者買一張《復仇者聯盟2》的票都隻花了不到10塊錢,同時還搭配一桶爆米花!今年再沒遇到過這種“好事”了。
其實,按規定,電影票的最低售票價格都在35塊到40塊錢左右。去年很多觀眾透過電商平台用很少的價錢買到票,是因為電商和片方將優惠的那部分錢給補貼上了。電商“燒錢”請觀眾看電影,目的就是將觀眾吸引到他們平台。“燒錢”這種事情畢竟不長久,今年各家的“票補”優惠都沒那麼猛了。
《大魚海棠》出品方、光線傳媒的總裁王長田之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去年“票補熱”帶熱了市場,今年逐漸回歸正常狀態,“《大魚海棠》的票房確實低於預期,如果是在去年暑假的環境下,也有機會成為10億元級別的電影”。
另外,去年電影市場有關“幽靈場”、“偷票房”等話題也火過一陣,最終管理層加大力度打擊假票房,估計也對“數據縮水”有一定影響。
理由2
質量差是關鍵
“票補”確實是去年內地票房“泡沫化”的重要原因,今年“擠泡沫”造成數據縮水也是理所當然。然而,有影院人士向記者表示,最大的問題還是電影質量不好。
“如今靠電影本身賣座的例子實在太少了,更多還是靠電影之外的元素來招徠觀眾,譬如所謂的IP電影、粉絲電影。很多外行熱錢涌入影市,隻追求利潤不管質量,弄了一堆爛片,現在靠小鮮肉、IP當宣傳點的電影,票房也沒以前多了。看《小時代》系列票房都一部比一部差啦,前幾年大家聽到《富春·山居圖》差到極致,都還有好奇心去電影院看看,如今聽到《封神傳奇》爛成奇葩,也沒興趣去貢獻票房了,獵奇心都被爛片消費完了。”有本地院線經理向記者吐槽。
7月電影口碑怎樣?翻看票房前幾名電影的豆瓣評分:《絕地逃亡》5.7分、《寒戰2》7.1分、《大魚海棠》6.6分、《忍者神龜2》6.4分、《致青春2》4.1分……去年的《捉妖記》6.9分、《煎餅俠》6.2分、《大聖歸來》8.3分。今年7月暑期檔口碑最好的商業片《寒戰2》,評分也不如7.4分的《寒戰》。
靠噱頭和忽悠騙觀眾進電影院看爛片,最終隻能把觀眾嚇跑。電影人還是多把心思花在電影上,拍出有看頭的電影,才是電影市場發展的最佳動力。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馬澤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