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7期

《誰的青春不迷茫》:青年文化的另類書寫

黎 莉
2016年08月03日08:51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內地青春題材電影的“回憶”式敘事套路,轉而關注當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體,從“不懷舊、無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掙脫而出,在主題的表達上呈現出勵志與正能量的積極態度﹔拍攝風格與敘事很好地借鑒了台灣青春電影“小清新”的鏡頭風格,給疲軟的國產青春電影市場注入一陣清風﹔最后,在敘事空間的展示上,從封閉壓抑的教室、食堂到開闊自由的天台、街道,飽含了青年文化從邊緣走向中心的寓意。

關鍵詞:青春題材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青年文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089-02

回顧國產青春題材電影的創作,不得不談到1994年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此后,隨著第六代導演的橫空出世,書寫青年人生活和工作狀態及反思殘酷青春的影片被大量創作出來,國產青春電影迎來了新的繁榮時期。不同於第四代、第五代導演對文革的“傷痕”青春反思,第六代導演的青春是邊緣的、地下的,在他們的電影中,青年是社會“異化”的群體,如張元《東宮西宮》裡的同性戀阿蘭,賈樟柯《小武》中的小偷慣犯小武,他們是一群游走在“非主流”文化邊緣的青年,第六代導演將青年置於更為個人化的語境中,呈現出反叛與殘酷的青春物語,從而將轉型期社會時代背景中畸形與異化的底層青年螻蟻般的生活狀態展示出來,引發大眾思考。

新千年以后,國產青春題材電影在大眾文化與消費語境中從“地下”走到“地面”,由“非主流”的邊緣青年文化走向主流的商業文化,也呈現出井噴式的創作高潮。2016年4月22日上映的影片《誰的青春不迷茫》改編自劉同的同名“IP”小說,影片上映后,憑借其清新、浪漫的影片風格與積極、勵志的主題表達,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累計票房1.78億。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將敘事視角聚焦當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體,毫無夸張地講述了他們學習、生活、情感的困惑與迷茫,很好地展示出當代青年學生的生存現狀,是對青年文化的另類“正能量”書寫。

一、正面青春意識的覺醒:從殘酷到勵志

不管是第五代導演對特殊歷史時期的青春“傷痕”反思,還是第六代導演地下邊緣青春的木然尋覓,青春都是充滿著殘酷的痛苦回憶。新千年以后的青春題材電影往往伴隨著“悲情”的初戀體驗和“痛苦”的成長內容,電影中的青年男女處於“愛與痛的邊緣”,而多數作品片面膚淺地講述青春愛情的絮語,忽視了對人物內心的情感體驗和變化的展示,一味地將“頹廢”標榜為青年群體的代名詞,而在此語境下制作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卻展示出正面積極的青春意識。

(一)不遮蔽青春的殘酷與迷茫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以高中女生林天嬌為視角進行敘事,林天嬌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而電影的開場卻描繪林天嬌考試作弊的場景,為了獲得全校唯一的省級三好生名額,“好孩子”林天嬌選擇了作弊。而作弊行為之后,林天嬌走上了一違背初心的“不歸路”:幫同學寫作業、包庇同學曠課,甚至早戀,林天嬌的種種行為都與社會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大相徑庭。隨著敘事的推進,造成林天嬌變化的原因顯露出來:母親的“過分”要求、老師的嚴厲教導、理想的無法實現,這些元素都構成了林天嬌殘酷又迷茫的青春。創作者在影片中並沒有遮蔽青春的痛苦經歷,也沒有理想化的構建起一座想象中的青春愛情“烏托邦”,而是直面學生的教育與生活問題,對傳統“成才”式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進行剖析反思,把青春與學生教育結合在一起,深度地展示青年學生的人生各方面問題,立意頗高。

(二)重表達成長的收獲與勵志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改同時期青春題材電影的“青春殘酷物語”,呈現出正面積極的成長主題,充滿著勵志的“正能量”。這與新世紀台灣青春片講述清純的美好初戀和青春的無奈成長的主題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追溯同類型題材電影必須談到2015年台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都講述了“丑小鴨”女主角獲得成長的故事,從其貌不揚的普通女孩到堅持自我不放棄的成功者,在90分鐘的時間裡觀眾與主角經歷淚水汗水,最終以笑臉迎接新的開始,獲得“認同”的情感體驗。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講述的是一群青年人成長的故事,如“好孩子”林天嬌與“壞孩子”高翔互相“救贖”式的成長,林天嬌的努力與成熟、高翔的不改初心追逐夢想,兩者在交往中互相彌補。電影的最后,林天嬌敢於反抗學校老師教育、敢於對母親的安排說“no”,敢於面對自己的內心表達對高翔的情感,最終打破“體系”走出“楚門的世界”。而高翔收獲了責任感,懂得珍惜與擔當,他的離開是新的征程。

二、明麗的敘事風格:從“廢墟”到正值美好

梳理近年來的青春題材電影,都呈現出“從社會現實批評層面的退場,轉而走向懷舊與自嘲的青春記錄書寫。[1]”且隨著大眾化文化的崛起,以消費為主導的商業理念悄然佔據了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的審美取向,讓•鮑德裡亞的《消費社會》寓言已成為現實,我們無法避免的進入到消費社會。因此,青春題材電影中搭建的種種虛幻的“物欲橫流”、漂浮的視覺奇觀景象如同海市蜃樓般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終帶來的是繁華后的“廢墟”。

(一)小清新:走出消費時代的商業“廢墟”

在消費文化的侵蝕下,我國“網生代”觀影群體的消費審美有以下重要特征:第一,符號化消費,追求影片中金錢物欲的華麗展示,如《小時代》中的服裝、名牌包等物品﹔第二,“奇觀化”消費,追求電影的刺激畫面與“非常態”愛情描述﹔第三,“主義“消費,如《致青春》中對90年代大學生活的懷舊主義的記憶消費。在《誰的青春不迷茫》影片中,淡化了消費審美的症候現象,也走出消費時代的商業“廢墟”,很好的借鑒了台灣青春電影的“小清新”風格,不僅表現在對男女主角情感展示的“遮掩”上,還表現在拍攝畫面的脫俗,如在電影中出現了許多美麗浪漫的場景,如逆光拍攝的教室、陽光明媚的天台、玻璃反射的書房、月色朦朧的小公園和幽靜整齊的街道都營造了溫情的電影氛圍,呼應了清新電影青春正好的主題。

(二)進行時:打破“懷舊”的泛濫情結

“懷舊情結”已經成為國產青春題材電影的“共識性”表達,通過懷舊視野,喚起觀眾對青春的記憶與懷念,但是正如金丹元學者所言:“懷舊電影中所表現的並非是真正的歷史,而是通過懷舊策略對過去的某些擬像,來引發人們對過往美好青春片段的審美記憶。[2]”當下在許多國產青春題材作品中,創作者有意地放大時間的存在,如《同桌的你》中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炸和《夏洛特煩惱》中香港回歸的背景,生硬地將觀眾帶入,並沒有達到感同身受的體驗。而《誰的青春不迷茫》卻另辟蹊徑,將青春放置到當下的進行時態,打破“懷舊”的泛濫情結,用正在發生的林天嬌與高翔的青春故事鏈接各個時代的青春,父母關愛、同學友情等細節之美真摯感人,無論是情節還是人物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自身去懷念,去體會自己的青春。

三、“抵抗的消散”:從邊緣走向中心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青年群體在五四青年文化運動的浪潮中,第一次以高調的姿態走入中國社會文化的歷史進程,從此,青年文化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新時期以來,大眾媒體對青年群體的評價都介乎於“垮掉的一代”、“頹廢的一代”,邊緣文化、非主流文化成為青年文化的代名詞。社會在排擠和消解青年文化,同樣,青年群體以更多的反抗來凸顯自己的話語權,在此背景下制作產生的青春題材電影作品就是青年“發聲”最好的文化陣地。

(一)封閉到開放的隱喻空間構造

青春題材電影作品的空間展示多為校園,而教室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地點也成為電影構建青春的主要場景,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除了表現男女主角學習考試的教室的封閉場景,還有大量拍攝教學樓天台的畫面,將敘事場景搬到天台有著重要的寓意:首先,教室的壓抑封閉空間承載了太多的青春“苦楚”,而天台的開闊可以使學生自由的伸展﹔其次,打破了以往學生倉庫、地下室秘密活動隱蔽的不被接受,將青年文化從地下移至地面甚至高樓﹔最后,影片中高翔從天台飛翔而下的場景,暗含著夢想的起飛與青春的美好。電影中除了天台,還增加了街道、小巷、公園等開放空間的展示,青春不局限於學校教室的封閉表達,而是走向社會、走向主流的青年文化表征。

(二)“失語”到個性的青年話語凸顯

縱觀當代國產青春題材電影,可以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對現實青年的描述,將青年放置到社會洪流的大背景中,展示青年群體的渺小與邊緣,如李玉作品《觀音山》中的浪跡青年﹔第二類,通過倒敘式的回憶揭露出現實青年的苦悶與無奈生活,如《匆匆那年》男主角人到中年的不得志。無論哪一類作品,都有相同的主題:青年群體的集體性“失語”,我們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軌跡。但是,筆者欣喜地看到《誰的青春不迷茫》中的青春“發聲”,如田甜與鷗小洋戀情曝光后的“光頭”戀愛宣言,以及電影的高潮片段第86分鐘處,林天嬌得到夢寐以求的省三好學生獎勵,在領獎台上她卻坦白自己作弊、自私等行為,她的“發聲”不是抗爭,而是青年人有擔當、有情懷的表現,是自主的認識自己,不用通過媒體、社會的“鏡像”,是青年話語的“凸顯”。

四、結 語

《誰的青春不迷茫》是一部“正能量”的青春勵志題材作品,是在大眾文化消費語境下制作的“逆反”之作,從主題、人物塑造、空間建構及影片的風格都展示出創作者對於青年文化“崛起”的無限期望,在“懷舊主義”泛濫的、拜金“廢墟”堆砌的今天,對重塑青年正面形象、凸顯青年文化的重要性有著積極的意義。筆者相信,會有更多同類題材的作品出現,終有一天對青年文化的抵抗會消散,青年會成長為國家的希望之才。

參考文獻:

[1] 王建磊.芻議國產青春電影的“共時性”表達[J].當代電影,2016(3).

[2] 金丹元.對當下國產青春片“懷舊”敘述的反思.[J].文藝研究,2015(10).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