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7期

解讀新編川劇《馬前潑水》

禹銀花
2016年08月03日09:0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傳統戲的推陳出新並不少見,一出好戲能不能為歷代人反復傳唱,一方面是該戲本身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它的主題可以不斷與時俱進。本文主要從新編川劇《馬前潑水》來分析它的文本流變、產生背景、社會影響及該劇的藝術價值,通過該戲的解讀,來探討新編戲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背景分析﹔藝術價值﹔《馬前潑水》

中圖分類號:J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108-02

《馬前潑水》故事主要講的是漢朝朱買臣滿腹才學,卻未得到功名,隻得以打柴為生,后娶美妻崔氏。因朱買臣屢次科考不中,崔氏無法忍受無邊的淒苦日子,向丈夫討休書。后來由於司徒嚴助的舉薦,朱買臣做了官,任家鄉會稽郡太守。崔氏見朱買臣高中,便在馬前下跪、認錯、求和﹔朱買臣把一盆水潑在地上,假若崔氏堅持要重續婚姻,除非把地上的水全收起來。現在的“馬前潑水”主要用來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一、川劇《馬前潑水》的產生背景

2006年,川劇、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一大批戲劇被列入中國傳統劇種,並且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近幾年,政府加大力度對川劇進行保護,比如說制定相關政策,如“川劇八條”,保護戲曲傳承人,推陳出新川劇目。2010年,為了保護和傳承川劇,在成都市川劇院的支持下,成都市川劇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陳巧茹成立了“陳巧茹藝術劇目生產實驗工作室”,以項目制的劇目生產形式,探索川劇發展的新模式,讓古老的川劇煥發出新的活力。《馬前潑水》是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個劇目。

從古籍中提取故事進行二度創作,在戲曲界較為常見,《馬前潑水》是《爛柯山》一折,經歷代文人及藝人創作,出現了諸多文本及戲曲作品。單從川劇這一劇種來說,就有好幾個劇本。根據《川劇劇目辭典》收錄,有江津川劇團存的演出本《馬前潑水》,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藏的演出本《爛柯山》(又名《潑水記》)、《朱買臣休妻》《朱買臣》等,其中《朱買臣休妻》是新編古裝戲,其余均為傳統戲。近年來,川劇推出了一系列的新編古裝戲,如《白蛇傳》《薛寶釵》《燕燕》《望娘灘》等,2010年由著名戲曲編劇徐棻執筆,成都市川劇院及陳巧茹工作室隆重推出新編古裝戲《馬前潑水》,劇目一經推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二、川劇《馬前潑水》的藝術價值分析

(一)劇本解讀

1.主題賦予時代新意義

關於《馬前潑水》一折,有諸多說辭,有人認為是朱買臣不思進取,隻會死讀書,迫使過足了苦日子的妻子逼休﹔也有人認為朱買臣馬前潑水是文人對妻子的報復。從朱買臣妻子的角度,也有兩種形象,一個是《漁樵記》裡面朴實、潑辣的農婦﹔一個是嫌貧愛富、不知廉恥的惡婦。從婚姻主題上來說,一個是以越劇為代表的“覆水能收”,一個是以昆曲、川劇等為代表的“覆水難收”,綜合各大劇種而言,“覆水難收”的劇目居多。朱買臣的妻子的女性地位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顯然,徐棻先生筆下的崔氏不再是當年因逼休而受到羞辱甚至被立了“羞墓碑”,而是一個踏實肯干,甘願付出的賢妻,為逼夫趕考,不惜強行逼要休書的“賢良淑德”的女子。她在劇本裡,為崔氏正名,塑造出一個貌美與賢惠兼具,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勸解他人婚姻難免磕磕碰碰,不要因為一句話傷了夫妻情,“考舉人,考進士,考出人間多少事!”“情天誰可補?恨海誰能填?哀哉長遺憾,悲思繞人寰。”正是徐棻先生所要表達的。

2.資深編劇徐棻坐鎮

川劇《馬前潑水》是由編劇徐棻、陳巧茹制作,任庭芳導演,蔡少波、陳巧茹主演的一出戲。劇分7場:談婚、煮飯、茹苦、離家、論嫁、還鄉、回家。主要講的是:爛柯山下美少女崔巧鳳和窮書生朱買臣一見鐘情,效卓文君私奔相如,將生米做成熟飯,朱買臣一心求取功名,三年又三年,功名盡在孫山外,艱苦歲月磨蝕著當初的激情,崔巧鳳酒后怒討休書,朱買臣憤而離家,再度單身的崔氏拒絕論嫁,朱買臣歷經江湖艱辛終得高中新官還鄉,崔氏歡喜迎夫,朱買臣逼其馬前潑水,崔氏不堪羞辱踏水明志而亡,朱買臣回想崔氏前情送來鳳冠霞帔,還家時縱肝腸悔斷亦是恨海難填。該劇本裡保留了逼休、痴夢的經典情節,但未像其他劇本一樣,單獨將“逼休”、“痴夢”作為一折。在徐棻先生55年的川劇編劇歲月裡,她憑著對川劇藝術的滿腔熱愛,佳作無數,其代表作主要有川劇《王熙鳳》《田姐與庄周》《紅樓驚夢》《欲海狂潮》《塵埃落定》《死水微瀾》《馬克白夫人》《目連之母》﹔話劇《辛亥潮》、舞劇《遠山的花朵》、京劇《千古一人》等。徐棻為打造川劇名角盡心盡力,“二度梅”陳巧茹、“梅花獎”演員王超、王玉梅等名角的成才成名都離不開她的培養,她的作品往往都能引人深思,在她看來,戲曲是不留遺憾的藝術,可以常演常新,不斷打磨、修改,趨於完美,藝無止境。在川劇《馬前潑水》創作過程中,徐棻先生沒有給大家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而是想嘗試給觀眾一些嚴肅的東西,讓觀眾考慮怎麼對待自己的生活,對待人生,對待周圍的其他人。

(二)川劇《馬前潑水》演出解讀

1.優秀演員的完美塑造

《馬前潑水》是川劇裡面的高腔代表作,高腔的特色在於“一唱眾和”,“幫、打、唱”結合。其次,演員的行當也相對而言較為靈活,應劇情的發展而變。劇中的崔氏從一開始的花旦到后面的青衣的轉變就足以証明川劇的容納性之廣。在徐棻的妙筆下,《馬前潑水》從24歲的崔巧鳳和朱買臣一見鐘情開始,細膩地展現了崔巧鳳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把一個隻懂得讀書寫字的丈夫伺候得像神仙,家務活、地裡活全部自己包下,天天喝稀粥,年年被丈夫科舉落榜打擊,終於在一次失意醉酒的情況下,才撒酒瘋討了一紙休書。這樣的設置很容易讓現代女性在崔巧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既要生孩子、為家庭付出,還要有自己的事業,支持老公的事業。這個戲最大的魅力是故事中體現的現代感,和現代社會生活很貼近,包括年輕一代對家庭的看法,告訴大家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一定要守住。

另外,演員功力深厚,陳巧茹飾演的崔氏在台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在梅花獎二度得主陳巧茹的傾情演繹下,這位史上、戲曲中大名鼎鼎的壞女人“崔氏”首次被正名,成了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悲劇女性,即使是現代女性看來,她的遭遇也令人感同身受。崔巧鳳逼朱買臣寫休書一幕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醉酒回家的崔巧鳳嫌棄丈夫朱買臣熬的稀飯,炫耀自己從李老板、張屠夫和泥瓦匠那兒得的好處,並怒斥朱買臣無能,逼迫朱買臣休了自己。陳巧茹用踉踉蹌蹌的步伐、迷離的眼神和張狂的笑聲,將崔巧鳳的醉態和瘋狂演繹得淋漓盡致,蔡少波則用圓睜的雙目和顫動的雙手將朱買臣的驚訝和悲哀表現得活靈活現。

2.精簡舞台呈現完美時空

西方戲劇嚴格遵守的“三一律”原則,在中國傳統戲曲上則不一樣,中國傳統戲曲更注重寫意性與虛擬性。舞台一桌二椅,時空隨劇情自由切換,考驗的卻是演員的無實物表演,真正琢磨到位,也需要演員的功底。改嫁一場中,一個桌子既是崔氏擋門之物,又是崔氏所坐之物,這一桌一椅,盡顯崔氏的潑辣與倔強。另外“潑水”一節,一個銅盆既是朱買臣潑水之物,又是最后發現崔氏自剄之物,一個銅盆,潑的是朱買臣的怒氣,潑到的卻是崔氏的心,一盆水下來,崔氏心如冰,崔氏手敲銅盆走向池邊,哭碎了所有在場觀眾的心。

舞台除了一桌二椅的巧妙運用,還有燈光的運用。“談婚”一節中,朱買臣與崔氏初遇,此時的燈光是粉色的,預示著兩人相看對眼。“煮飯”一節中,兩人雙雙入洞房時,燈光是紅色的,襯托出了喜慶的氛圍。“逼休”一節中,崔氏喝醉踉踉蹌蹌回來,燈光對應的是藍色,襯托出的是崔氏淒涼的內心。“還鄉”一節中,馬前潑水后,舞台上獨留崔氏一人,此時的燈光是追光,台上一片漆黑,除了崔氏及手中的銅盆,這一場景的設置,是通場戲的情緒最高點,直教人心碎。

舞台的道具也較為簡單,比如劇中幾個代表性人物,張屠戶的身份象征是手裡的一塊臘肉,泥瓦匠的酒等,一系列的簡單道具巧妙地使得人物性格及形象更加豐滿。

3.傳統戲曲與現代配樂結合

《馬前潑水》充分運用了電腦合成音樂,電腦音樂是音樂藝術與現代電子技術交融的結晶電腦音樂系統是計算機系統和電子樂器的結合電腦音樂的本質特點是集作曲、演奏、錄音等多項功能為一體電腦音樂思維是音樂藝術思維和電子技術思維的結合。電腦合成音樂的運用,既節約了演出成本,也不損演出效果,是“陳巧茹工作室”的一個演出特點,如何把傳統戲曲與電腦音樂結合也是他們在制作過程中的一個挑戰及創新,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樂隊戲曲團體因經費不足請不到管弦團體的問題,一般的民樂需要樂隊二三十人,如果請一個二三十人的樂隊來伴奏,根本不可能。所謂戲曲,曲要佔一半,曲怎麼來展示,也是一個技巧。就演出效果及觀眾反應來看,顯然是成功的。現場表演中,樂隊僅保留了武場在現場伴奏,但大多時候,觀眾卻可以欣賞到包括管弦樂在內的多種器樂的合奏。據成都市川劇院副院長陳巧茹介紹,現場聽到的像圓號、二胡等很多氣氛音樂較大的場景,都是前期通過電子制作錄好的。電腦音樂和樂隊演奏的最大差別,並不在於音色,而是在於演奏過程中的細微的變化,包括演奏方法和情感力度的變化,總是不能像“活人”演奏那樣豐富、那樣細膩、那樣變換無窮和隨心所欲。電腦音樂則基本上是由一人操作電腦,完成歷時或非歷時演奏、制作、編輯,隻有在音樂的播放、欣賞和審美時才可以完整的感受音樂“樂響”的歷時性動態美。因此,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採用電腦合成音樂。

三、小 結

馬前潑水,覆水難收也好,覆水能收也罷,唱戲的道出了多少人間心酸事,看戲的悟出了多少人情冷暖,夫妻之情。就川劇《馬前潑水》新編版本而言,它的價值既存在於劇本及表演本身,同時也存在於劇本之外的傳承意義上。《馬前潑水》的成功一方面給川劇推陳出新做出了一個榜樣,同時也為川劇觀眾或者校園學子帶來了川劇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 冷蓓.論東大藏雙紅堂《馬前潑水》人物關系場[J].戲劇文學,2015(2).

[2] 李恆.“馬前潑水”源流與演變考略[J].戲劇文學,2015(3).

[3] 王雪鬆,蔣小平.潑水何來在“馬前”——呂劇《馬前潑水》故事源流考述[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4] 席妍.從《馬前潑水》看當代川劇藝術[J].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2012(0).

[5] 廖全京.爛柯山下的現代突圍 川劇《馬前潑水》觀后[J].劇本,2010(8).

[6] 王建麗.演《朱買臣落帆亭馬前潑水》崔氏一角有感[J].中國戲劇,2014(10).

[7] 徐棻.馬前潑水[J].劇本,2010(4).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