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7期

多校區辦學格局下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進行分析

趙 健 王 剛
2016年08月03日09:3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世紀之交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實現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期間,許多高校為了改善擴招帶來的辦學條件不足等問題,紛紛在遠離老校區的城市邊緣或郊縣建設新校區。在這種辦學格局下,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各種問題開始顯現出來。本文從多校區辦學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體系內容和收獲建議等方面,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對多校區辦學格局下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139-02

當前,就高校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情況而言,是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方面,新校區存在文化底蘊缺乏、地域偏遠、文化活動開展條件不足等諸多困難,不利於校園文化的傳承[1]。而另一方面,新校區整體規劃和布局先進,為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開拓新思路、創新方式方法、豐富文化活動內容等方面提供了老校區不可比擬的有利條件。

西安石油大學自2001年啟用潘家庄大學生園區,2009年9月開始啟用戶縣新校區,目前共有三個校區,其中一、二年級主體在新校區,三、四年級在老校區和潘家庄大學生園區。多校區辦學模式下使得包括校園文化建設在內的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幾年來,學校緊緊抓住多校區建設協調發展的機遇,致力於在實踐探索中研究和解決這一重要問題。

一、明確多校區辦學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和目標

西安石油大學在三校區辦學過程中,高度重視文化引領、始終堅持文化先行,經過研討、論証、調研、實踐、總結等過程,逐步提煉出了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及目標。

多校區辦學格局下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方向引領,高等教育規律為基本法則,結合多校區辦學的實際需要,以校風、學風、教風建設為關鍵,以落實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升校園文化環境為落腳點,以樹立正確的“三觀”為指導,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著力建設體現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符合學校辦學特色及多校區辦學需要的校園文化[2]。

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定位是:堅持軟硬件建設並舉,人文氛圍和自然環境相融,素質教育和科學精神教育互補,實現新、老校區的文化傳承,推進新校區的文化創新與發展,打造一批校園文化品牌項目,建設一批校園文化基地,確保形成多校區之間校園文化活動息息相關、信息交流、共同發展的校園文化新局面,滿足學生個性培養和能力發展的文化需要[3]。

二、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三大工程”,不斷完善和豐富多校區校園文化新體系

1.突出石油行業特色,實施“石油行業優良文化傳統主題教育”工程,統領新、老校區校園文化建設

一是培育良好的石油文化氛圍。如在校內樹立“鐵人”王進喜雕像、擺放抽油機微縮模型、新校區內部分道路、場館以石油石化行業單位名稱命名,彰顯石油傳統、特色及精神,對大學生石油光榮傳統的教育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開展。

二是充分利用校園教學樓內各種展板櫥窗、影響教學設備、LED大屏幕播放等多種形式,把石油工業發展史、學校發展歷程、人才培養理念、科研攻關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等各方面豐碩成果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通過耳濡目染的宣傳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石油人的優良傳統。

三是開展以石油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教育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如在新生入學時集體組織觀看《鐵人》影片,舉辦石油精神教育專題展覽,利用石油主題文化廣場資源,開展鐵人塑像前入黨宣誓等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油田現場參觀實習等,使石油精神內化為學生努力學習、獻身石油事業的自覺行動。

2.整合校園文化資源,三校區各有側重,實施“精品校園文化項目建設工程”

一是校史紀念館文化。西安石油大學以建校60周年校慶為契機,在新校區規劃、建設了校史館及全國高校唯一一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通過資料記錄和實物展現,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學校辦學的艱辛歷程,大力弘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石油精神,形成優良的石大校園主題文化。

二是學術講座文化。學校堅持內容多元化、多樣化原則,開辦面向全校學生的系列學術講座,聘請校外專家學者每月在三個校區輪流舉辦一次“明德大講堂”高層次系列學術文化報告會,每周在新校區舉辦一次“石大青年論壇”。2010年“明德大講堂”邀請了著名作家陳忠實、經濟學家白永秀、華黎明大使等專家,開講8次﹔三個校區定期舉辦“石大青年論壇”17次,參與學生累計達到2.5萬人次。

三是紀念日節日文化。學校著力打造“三節、三進”紀念日節日文化品牌,辦好大學生“五四”文化藝術節、大學生科技節、新校區大學生陽光體育節,大力開展高雅藝術、名家講座、優秀電影等活動進校園,促使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大學生“五四”文化藝術節迄今已經舉辦20屆,舉辦大學生科技節5屆、新校區大學生陽光體育節2屆,先后邀請中央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西安音樂台、西安世園會大篷車來新、老校區演出。在此基礎上,院(系)級層面積極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空間,先后形成了“春之聲”詩文朗誦、“秋之韻”演講比賽、“智者杯”辯論賽等一批品牌活動,並逐漸由老校區向新校區延伸。

四是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宿舍文化對大學生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學校注重宿舍文化的內涵建設,形成了以宿舍內務衛生為基礎,以文明宿舍評比為抓手,以友愛互助、團結進取、崇尚知識的宿舍氛圍為目標的特色鮮明、積極向上、實用性強的宿舍文化建設具體方案。各院(系)結合實際,大力開展“文明宿舍建設月”、“宿舍文化節”、“宿舍文化體育競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宿舍文化歸屬感凝聚、文明習慣養成、舍友互勵共進的作用。

五是社團文化。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是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實踐者。學校大力支持學習型社團,努力發展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型社團,積極倡導公益型社團。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和扶持成立了包括輪滑、攀岩、登山等符合“90后”學生興趣愛好特點的新興社團組織,培育新校區校園文化活動的新亮點。

3.加強文化載體建設,以老校區為基礎、新校區為重點,實施“校園文化陣地建設工程”

一是石油主題廣場。基於學校多年來始終重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石油優良文化傳統教育的工作基礎,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先后向西安石油大學捐贈了鐵人王進喜塑像、抽油機實物等,學校積極依托這個資源,整合建設形成了石油主題廣場,成為學生接受鐵人精神教育,舉行入黨宣誓、主題班團會等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中共陝西省委原副書記楊永茂等領導同志親臨學校為“鐵人”王進喜塑像揭幕。

二是文化素質教育課堂。為不斷充實教育資源,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學校在新、老校區同時開設“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室每天安排播放世紀大講堂、復興之路、大國崛起、望長安、大秦嶺、國家地理等文化素質拓展影視資料,滿足學生獲取課外知識的學習需求。陝西省教育廳網站專門報導並高度肯定了西安石油大學這項素質教育陣地建設情況。

三是學生學習服務中心。為滿足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需要,學校在新校區學生公寓每層建立學生活動室,並依托活動室,建立了學生學習服務中心,由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校增加投入,配備電腦、復印機等設備,定閱報刊雜志,提供網絡信息查詢服務,組織教師面向學生開展學業咨詢、生活咨詢等答疑解惑活動,定期開展專題小型交流會,受到了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

四是周末露天電影院。為滿足廣大學生周末及節假日文化生活需求,學校在新校區開辦周末露天電影院,每周五及其它法定節假日安排放映電影。同時,將周末露天電影院作為一個重要的宣傳文化教育陣地來建設,依托這個平台,穿插播放文明禮儀專題片、廉政文化宣傳片、公益廣告等影視短片資料,拓展和增強了這個陣地的教育功能。

三、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收獲和建議

高等教育是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與優秀文化傳遞的重要載體,文化育人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和內容。

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是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是一個不斷傳承和創新的過程。老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是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是對老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傳承與發展[4]。多校區辦學條件下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本,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緊密結合,積極創新品牌活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要積極傳承和鞏固傳統的校園文化特色,兼容地緣文化和行業背景特點,體現時代發展方向,不斷向已經形成的校園文化補充新內容,增添新形式,才能創造出與高等學校相適應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 全晨.論多校區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9(1).

[2] 唐曉育,白曉旭.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 樓仁功,陳慶.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

[4] 周亞芳.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2).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