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槍手快槍手》:一次失敗的自我復制

暑期檔的電影市場向來轟轟烈烈,各類型影片扎堆上映,在一輪又一輪的票房熱浪中爭做弄潮兒。不過一個令人略感詫異的現象是,7月15日的幾部新片在剛剛過去的作為票房黃金期的上映首周末,竟然全部勢頭疲軟,產生了排片比與票房倒挂的尷尬局面。而其中,倒挂比例最嚴重的,便是導演潘安子的新作《快手槍手快槍手》。
《快手槍手快槍手》(以下簡稱《快手》)講述的是一個抗戰背景下充滿騙局與反轉的奪寶故事。市井騙子小庄(林更新飾)意外遭遇愛國槍手李若雲(張靜初飾)和身份神秘的石佛(騰格爾飾)、金三娘(劉曉慶飾),四人一起被卷入了日本人搶奪傳國玉璽的陰謀,從而展開了一段從西部追逐到南京的啼笑皆非的旅途。
毫無疑問,《快手》是導演安子此前作品《雙城計中計》(以下簡稱《計中計》)的延續。不僅有石佛、金三娘這對前作中的歡喜冤家被保留下來,成為故事前進的重要角色,對西部大漠風光的視覺展現也被進一步強化。連《快手》電影裡那段推動小庄和若雲情感發展的濃墨重彩的探戈,也有《計中計》裡鬼臉與餃子愛情的影子。很顯然,影片主創希望繼續利用去歷史化的解構風格,綜合排布喜劇、冒險和愛情元素,將《快手》打造成一部熱鬧、歡騰的“升級版”《計中計》。不過,這份創作意圖的實際完成度實在不高。甚至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快手》只是對《計中計》的一次失敗的自我復制,它失去了讓《計中計》雖有缺點卻仍算瑕不掩瑜的最重要的東西——情節上的基本自洽。
對比一下兩部影片,其實並不難看出,《計中計》雖然披著一層爭搶黃金的奪寶故事外皮,但其內核裡還包含著一條清晰的復仇主線。這條故事線索的存在,一方面保証了主人公的每一步行動背后都有明確的目的性、使不斷被編織進來的情節和人物不至於太鬆散,另一方面也令電影最后的大反轉有其邏輯上的合理性。反觀《快手》,就因為缺少了這樣一條能夠自始至終將眾多角色和各分支線索緊密串聯起來的核心脈絡,而令全片結構顯得非常隨意且想當然,產生了諸多模糊混亂之處。作為騙子的小庄為什麼要不斷登報宣傳自己是“天下第一快手”、若雲從屬於什麼組織帶著什麼目的、已經隱退的石佛夫婦何故突然重出江湖、叛國投敵的宋靜之詐死又“復活”背后的意義等等,影片通通沒有交代清楚。各種情節要素沒有可為之服務的中心,於是給觀眾呈現出來的隻能是為奪寶而奪寶、為愛情而愛情的故事,沒有前因后果、所以也沒有驚喜的劇情逆轉,以及附著在站不住腳的故事情節上夸張而浮於表面的笑料。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快手》排片與票房的倒挂或許也是一種提醒,在如今電影市場飛速發展的整體大環境下,一部作品的主創即便以相同水准復制曾經的成功經驗,不算倒退也至少是停滯不前,何況《快手》這種自我復制失敗的案例。雖然大眾觀影的口味仍然喜好熱鬧的喜劇,但是單純在電影元素上迎合市場口味,已經越來越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產業日益成熟,一部電影沒有過硬的自身品質,如何令觀眾心甘情願買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