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6月下

新媒體環境下外國新聞史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趙 茹 張 媛
2016年08月08日10:28 |
小字號

摘要:課堂是師生共同建構的傳播空間,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實現教學相長,有賴於這一傳播空間中傳受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傳授知識、啟發思考與學生接受信息、探尋真理相結合,從而做到良性互動。從教學實踐及其效果來看,外國新聞史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應改革大量填塞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資源,抓住有效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並時刻關注外媒發展動向,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來領悟和學習新聞媒體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的生存狀況和歷史命運,努力做到古為今用、西為中用。

關鍵詞:媒介技術﹔外國新聞史﹔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6-2-0062-02

外國新聞史是一門重點學習和研究西方發達國家新聞事業歷史、總結世界范圍內不斷發展的新聞理論、探討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新聞發展現狀和規律的課程,通常是高校新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方漢奇先生多次強調,新聞史的教學是必要的,學新聞史,就是以史為坐標。張允若教授也指出,學習新聞史,可以了解新聞事業發展的規律,對於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素養不可或缺,應該把新聞史看作是全部課程設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認真對待,努力教好。但即便重要如此,在時下許多新聞專業的年輕學子心目中扔存在這樣的偏頗認識,總以為業務課更重要,學史無用,外國新聞史課程聽聽就好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時下新媒介技術日新月異,新媒體的內容與形式都得到充分發展,傳統媒體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日漸式微,除有個別突破重圍之外,絕大多數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在內,或改弦更張,或另起爐灶,或關門大吉,或苟延殘喘。歐美國家一些百年大報亦難脫走向沒落之命運。面對如此窘境,難免有學子質疑,我們還要不要學習曾經為這些優秀傳統媒體樹碑立傳的外國新聞史呢?另一方面,新聞專業學子的就業狀況不盡如人意,在就業市場激烈的競爭壓力之下,用人單位往往希望畢業生來了就能上手,要求記者不但具有採寫編評攝的基本專業技能,最好關鍵時刻也能頂上,報道突發事件及時出鏡,能給網站、報紙同時供稿,最好還能制作視頻、撰寫博客、微信,能寫能說能拍能剪,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行。在此種就業導向之下,新聞史論課程更是門庭冷落,而全媒體技術的培訓和學習日臻喧鬧。學生難免更重視業務課程的學習,希望盡快提升更受用人單位青睞的專業技能,難免有學子抱怨,我們哪有功夫去學習“沒什麼實際用處”的外國新聞史呀?

毋庸置疑,培養能說能寫能拍能剪的“全能記者”是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但對於幫助學生了解新聞事業發展脈絡,認知當下新聞發展走勢,捕捉新聞事業規律,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從業素養的外國新聞史課程來說,終極目標仍是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當前,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已經無法保証教學效果。如何調試課程重心,在導入新媒介環境之下以全新角度重新解讀外國新聞史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是任課教師應該認真思考、下功夫解決的問題,對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改進已是箭在弦上。我們結合近些年的教學實踐,並多次就教學方法與聽課學生及同行交流,關於新媒體環境下外國新聞史課程的教學改革做如下思考。

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及形式

外國新聞史課程所涉及的國家不同、人物眾多、歷史繁雜、資料有限、渠道極少,目前掌握的很多史實資料只是二手資料的反復兜售,缺乏一手資料的鮮活生動性。但在新媒體環境下,豐富的網絡資源已經成為教學的好幫手,師生應有效地對其加以利用。在內容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工具,在谷歌、維基、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幫助下充分挖掘外國媒體及人物的數據庫資料。在許多境外知名媒體的官方網站上,除隨時可翻閱當日及一定時間范圍內的報紙版面外,還呈現有“Review”或“History”的欄目內容,自該媒體創立以來的重要時間點、重要人物及大事記都會圖文並茂詳細羅列。除此之外,更豐富的文字和圖片素材會散落於報紙雜志、歷史傳記、人物訪談、手寫日記或家族筆記之中,通過搜索引擎會讓有心人從浩瀚的數據庫海洋之中披沙揀金、滄海拾遺。具備這樣的搜索能力是當下環境高校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而這些生動鮮活、真實厚重的史實內容,是外國新聞史課堂教學資料的有力補充。

在形式方面,PPT教學在大學課堂上已經司空見慣,但如何使PPT呈現的信息最大化,且用更加豐富靈活的方式呈現,是真正掌握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靈魂所在。充分應用圖片資料,使形象生動的歷史圖片服務於靜止不動的文字表述,比如,在講解作為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紙《牛津公報》時,用圖片呈現三百多年前的報紙版面,通過現實生動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樣一份機械手段生產、形式上為紙而非冊、且已有報分兩欄意識的《牛津公報》緣何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新聞紙。此外,恰當利用視頻及音頻資料,幫助學生將記憶中靜止的圖景鮮活為生動的形象。比如,在講解如法國哈瓦斯通訊社、德國沃爾夫通訊社等世界上最早的幾家新聞通訊社在“二戰”期間被法西斯力量接管的歷史命運時,播放由萊妮•瑞芬斯塔爾執導的戰爭紀錄片《意志的勝利》,可以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深刻理解“二戰”期間法西斯政府執行的“謊言重復千遍就會成為真理”“新聞是戰爭的武器,新聞的目的是幫助戰爭而不是提供信息”這樣的傳播理念。

二、提升授課技巧,加強課堂互動

坦白地說,新聞史論課程容易枯燥無趣,教學常出現以填鴨式教授為主的現象,且內容龐雜,課時有限,能留給同學們討論互動的時間很少,一堂課兩小時的滿堂灌,學生難免感覺乏味又辛苦。因此,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拓展課程內容,提高授課技巧,也是在訪談交流中學生多次提到的問題。歷史上的一些知名媒體人也會給我們提供一些語言表達的技巧。美國廣播業的一代宗師愛德華•默羅曾提到過,“廣播沒有別的技巧,唯一的技巧就是當你廣播的時候,你想著你是到了一個酒吧,喝了兩杯酒以后,向你的朋友談論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用這樣的語氣來廣播新聞,你的聽眾一定愛聽。”電視業的泰斗沃爾特•克朗凱特也這樣說,他每一期電視節目的宗旨就是“給我講一個故事”。平等的交流,故事化的敘述方式是他們獲得受眾歡迎的有力武器,這一武器用在課堂這一教學空間中同樣適用。事實上,當下美國新聞專業課堂會特別強調以個案故事和數據展現為表現手段,而這兩者的核心其實都是“講故事”。借鑒到我們的課堂中來,在浩如煙海的外國新聞史中,比比皆是傳奇故事和歷史細節,針對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歷史事件或風雲人物,用故事化敘述呈現課程內容,實現鮮活生動的歷史還原,進而透過歷史的面紗尋求新聞事件背后的深層意義,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歷史、獲取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互動過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加強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重點講述新聞史上的重大事件、新聞改革、優秀報人,讓學生了解事件始末,尤其了解事件中人的角色和作用,把人放在主要位置,關注新聞人的靈性與創造力。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自選課題,深入解剖外國典型媒體,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挖掘更多史料,搜索當年報紙的版面呈現及報道內容,收集有用素材,梳理發展脈絡,從史實中發現問題,在史料中分析問題,並用歷史事實予以証實,並組織學生以PPT形式進行課堂提報,將本組所選的相關課題進行演示,通過這個過程鼓勵學生充分查找資料,運用資料,互相交流課題成果。將教師課堂講授和學生的自主思考結合起來,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收集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關注業界最新動態,增加課程時效性

諸如《泰晤士報》《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衛報》等歐美大報,歷經百年滄桑仍如常青樹一般屹立在今天的報壇。浩瀚百年間,瘟疫、戰爭、變故、技術乃至人心的變化都會改變一份報紙的命運。但在經歷政局更迭、市場壓力、讀者取舍的起伏之后,百年大報歷久彌新,在新媒體環境之下又有新的調試,老樹又發新花。這樣的報紙每一個都是人間寶庫,留給我們大量可以繼續學習參照的寶貴資源。外國新聞史課程的終極目標仍是以古為鑒、古為今用,其中,諸多超前的思維、銳意的革新、出奇制勝的做法,至今仍然閃光似金,對我們有著價值不菲的借鑒意義。在授課中,必須讓學生領悟到其中的真味,從而改變輕視這一課程的偏向。因此,不能單純就事論事,空講雲煙往事。而是應該時刻關注外媒發展最新動向,盡可能增加史論課程的時效性。立足當下,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歷史長河中出現的報紙雜志,用歷史的眼光來審視今天媒體的發展,拉近課堂上新聞史所學與現實中新聞實務的距離,注意外國新聞史“歷史”與“當下”的關系處理,力求達成一定的平衡。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日益沖擊著原有的外國新聞史教學及研究格局。教師必須正視行業現實,深刻理解新媒體媒介形態發展變遷的歷史邏輯,因材施教、增加互動、啟發思考,用新媒體技術服務課堂,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當下發現問題,從歷史尋找答案,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基金項目:西北大學校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新媒介環境下〈外國新聞史〉課程內容創新及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ZC12007)

參考文獻:

[1]張允若.關於外國新聞事業史教學的幾點看法[J].國際新聞界,2003(06).

[2]王金環.《外國新聞事業史》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今傳媒,2015(01).

[3]陳力丹,王辰瑤.外國新聞事業史傳播綱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祝建華.大數據時代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專業設置、學生技能、師資來源[J].新聞大學,2013(04).

[5]楊保軍.我國新聞理論研究的宏觀走向[J].當代傳播,2011(02).

(作者均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來源:西部學刊

(責編:霍昀飛(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