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6月下

懷念新聞泰斗甘惜分先生

馬蛟龍
2016年08月08日10:36 |
小字號

2016年1月8日,新中國新聞理論主要奠基人之一、全國著名新聞教育家、新聞泰斗甘惜分先生逝世,作為他學生的我十分悲慟。

甘老是我40年前的老師,1960—1964年我在西北政法學院(現在的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專業學習,學院副院長何微先生請他來為我們授課。當年他給我們講課時的音容笑貌,猶在我的眼前呈現。他講課時感情充沛、熱情奔放、口若懸河、內容豐富,政治和知識信息含量很大。他的課富有哲理性,感染力極強。他不僅新聞理論講得好,而且新聞寫作課同樣講得非常精彩。聽他的課,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感覺到一種高雅藝術的享受,這在我過去是很少遇到的。

甘惜分先生講課不同凡響,我對他的認識是有個過程的。1970年,西安晚報社的大小知識分子被“文革”的狂飆席卷農村改造。我被下放到咸陽市,在農村勞動一段時間后,被調到當時的人民公社和市上幫忙。期間,有人聽說我是學新聞專業的,又當了幾年記者,要我講點新聞課。我認真想了想,發現我的新聞知識和其它方面的知識,都是零零碎碎的,猶如袋裡裝著麻錢,缺少一根紅線把它們串起來。我想了想,突然想起甘老講的通訊寫作課的一些哲理,像綱一樣把我的新聞知識全部貫穿起來。甘老,您是我的恩師。

他給我們授課的時間是1963年冬季,講的是新聞通訊寫作,總共講了七個字的“新聞箴言”:高、新、實、廣、動、真、情。

“高”講的是新聞通訊的思想內容一定要高,但這來自記者的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記者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特別是新聞理論水平,要有哲學水平,一定的文學水平,要有較豐富的法制知識和社會知識等。記者要有高度的思想修養,比較崇高的思想境界,要有生活熱情,否則就認識不到新鮮事物中的新聞,捕捉不到時代繃的最緊的那根弦,不能引起千萬觀眾或受眾的共鳴。

“新”講的是記者寫的通訊內容一定要新,角度也要新,介紹的是干部和群眾需要的新經驗、新知識、新人物、新思想。如果寫的東西沒有“新”,都是舊的那一套,那實際上就取消了新聞。人們愛看新娘子,不願意看舊媳婦,隻有新的東西才能抓住讀者。所以能在生活中抓住新東西是記者的基本素質之一。

“實”講的是寫的通訊要實實在在,不要太虛、不要淨講空話,幾十句空話也頂不上一個典型的事實。但有時也需要畫龍點睛的虛,是為了揭示事物的深刻內涵,幫助讀者認識事物的政治意義和生活本質。

“廣”講的是記者要有廣闊的知識面和豐富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使所寫的通訊作品內容深廣。他說,大家可以看看范長江寫的《中國的西北角》。范長江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社會知識。他筆下的上層人物或百姓小民的思想、生活都寫得非常真實,穿插了許多當地的歷史背景,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黑暗、吏治腐敗、民族矛盾等問題。

“動”指出文章要生動、具體、感人,不要把文章寫的像裝核桃棗的口袋,從下面一提,核桃棗全部倒了出來﹔不要把文章寫的像一串糖葫蘆,一個主題串幾個例子便完事,這樣主題深刻不了,人物站不起來。要把文章寫成中國式的大院,要引人入勝走進大院,要看了前院,看中院,看后院,寫成“五進”大院更好,如果站在大門口,一眼看到后院廁所,就索然無味了。

“動”既是個理論問題,又是個現實問題,現實生活中是充滿矛盾的,你抓住了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問題的起因,問題的解決,問題解決后事物又是怎樣發展變化的,讀者就愛看。當然文章要寫的生動也要講究語法修辭,比方用排比句、對比的方法、襯托的方法,甚至標點符號,語勢跌宕,多用嘆號問號,也能給文章增加生動感。甘老還特別提到細節對揭示人物心理有重大作用。比方解放戰爭時期講解放軍紀律嚴明的通訊《桌上的表》,桌子上放了一塊表,過一撥軍隊,有人拿了桌上的表看了看又放下,再來一撥看了又放下,一撥一撥過人,但表還在桌子上,這一個細節就一點水見太陽式的地反映了解放軍鐵的紀律。

“真”講的是新聞的真實性,這是新聞存在的基礎和前提,是一個本質要素,新聞來不得半點虛假。

“情”講的是記者對自己所寫的人物或事物要有感情,動真情才能寫好通訊,有感情才能有個性式的表達語言。比如一個人愛一個姑娘,隻會說我愛你愛的“無有止境”啊,那說明你根本沒有愛這個姑娘。如果真愛就會有詩一樣的表達語言,那也許姑娘才會動心。

這七個字的“新聞箴言”,甘惜分先生共講了16個課時,他的語速很快,少說也講了10萬字以上,我在這裡挂一漏萬地隻說了千余字,但他的基本精神、基本思想和“七字新聞箴言”教給我的思維方法,看問題的思想高度、廣度和深度卻深深地影響了我一生。比如我1964年大學畢業,因為當時搞“防修反修”教育運動,我和同屆畢業的大學生被送到農村勞動。直到1965年2月才回到西安晚報社上班,當起了記者。剛一出手,我就根據甘老的“七字新聞箴言”寫了兩篇通訊。一篇寫的一個企業產品檢驗工嚴把質量關后,和廠長以及其他員工發生的矛盾,她本人的思想斗爭,最后這些問題怎樣解決,達到為人民生產出好產品的共識,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幾天之內就收到400多封來信、來稿,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另一篇也是這樣。以后我認識問題和寫文章,一直遵循甘老“七字新聞箴言”的教導,寫了一些在國內和省內有較大影響的新聞作品,受益匪淺。

幾十年來,我一直記著甘老給我們真知灼見的教誨。2003年4月,我赴英國探親時中轉北京,和中國新聞社副社長藺安穩、《市場報》二版主編李秉鈞——他們都是我大學的同班同學,一塊兒去看甘老,談了社會和新聞界的一些問題。同年9月,我回國在北京小憩期間,又和老伴專門看了甘先生一次,這次我比較深入地和他探討了一些問題,他一一認真地給予指點。

甘老在談到黨報的性質時,十分激動。他說:“黨報黨報,它應該代表黨和人民的利益,代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無論中央和地方傳媒,都要緊緊地圍繞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去宣傳。我們都要結合實際好好宣傳,地方主要領導的宣傳應放在他們創造性的貫徹中央的部署指示上,不要叫讀者感到是宣傳他們個人。不要把報紙辦成機關公告,要宣傳地方的好經驗、好思想,既要有全國意義的好人好事,正面宣傳為主,同時也要有批評報道,黨的三大作風中有一條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說黨的傳媒也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要有輿論監督,沒有輿論監督的傳媒不是完整意義上的黨的傳媒。當時官場和社會已經有一些嚴重腐敗的現象,甘老深惡痛絕,他說:一方面要完善國家的制度和機制,完善法制﹔另一方面要給人民更大的監督權,黨的傳媒在這方面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甘老在談到新聞工作者的學習問題時說:新聞工作是一個政治性很強而又必須眼界開闊的工作,因此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思維能力,不斷汲取新知識,不斷接觸新鮮事物。他特別強調新聞工作者,當務之急是要學習新聞傳播學,懂得新聞規律,按規律辦事。外行辦不好傳媒,外行也培養不出合格的新聞記者。現在好多辦報人不注重學習,包括當領導的。有些人把大量時間都花在開會上,磨蹭在吃喝玩樂上,這樣,他哪能研究新問題?指導和領導辦好報紙?大學新聞課講什麼,也值得研究。西方—般大學吸收世界上的知識,最新的見解,最新的經驗,加以概括、總結、消化,結合最新的實踐,給學生講授。我們的高等新聞院校怎麼樣?碩士、博士多如牛毛,但走上崗位有的還不會或不大會寫新聞。真正的上乘記者應該是政治觀察家和社會活動家,這樣的記者大概佔百分之一二,這應該是做一名優秀新聞記者的努力方向。

甘老在談到自己培養的許多學生時,十分喜悅,他說他對學生的要求是:第一要敢於認真和老師爭論,第二立志要超過老師,這才是好學生。我當時就發現甘老的思想不因年齡大了而保守,而且越老越精進、越深沉。他在想些什麼,不是我的匆匆探訪所能了解的。

我當時告訴甘老,要把他的一些觀點公開傳播時,他不客氣地說:“現在的不少記者文字都不通,修養很差。你行嗎?”我笑笑說:“學生寫出來你再看,不對了你批評。”后來我把稿子寄給他,他隻在個別地方做了修改。這篇文章發表在2004年5月份《新聞知識》。

2003年以來,我一直和他有書信和電話來往。我的《直面現實說新聞》是他題的字,出版后我把書寄給他,他看了后在來信和電話中鼓勵我說:“你有文膽之風,敢寫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新聞傳媒出現的新問題,並提出自己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很好。長期下去,大有作為。”

據了解,百歲新聞泰斗甘惜分先生去世前8天,還和在北京的一些學生討論國內和新聞界的一些大事,垂垂暮年,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依然熾熱的新聞情懷令人感動。

甘老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的“七字新聞箴言”將繼續指導新聞工作者,我們后來者要學習他的治學精神,學習他關心黨和國家大事的思想、學習他的新聞理論,努力辦好新聞傳媒。

(作者系西安日報社高級記者、有突出貢獻專家)

來源:西部學刊

(責編:霍昀飛(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