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星二代"演藝路不同 父輩的旗幟下是崛起還是沉淪

2016年08月10日07:40 | 來源:北京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父輩的旗幟下 是崛起還是沉淪?

  在真人秀節目的帶動下,一大波年紀尚小的“星二代”紛紛以童星的姿態出道,真正應了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他們只是“星二代”中的小部分,更多的“星二代”都是在成年之后才正式加入演藝行業。近年來,張藝謀的女兒張末、李安的兒子李淳、王菲和竇唯的女兒竇靖童、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等“星二代”陸續走上了父輩的道路,為演藝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和有志從事演藝事業的普通人相比,“星二代”往往能靠著父輩的旗幟在入行初期得到更多的資源。由於出生在演藝之家,“星二代”比普通人更早了解娛樂圈的本質,同樣也更早感受到名利場的誘惑。因此,父輩的旗幟既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壓力。“星二代”們有人在旗幟下崛起,也有人沉淪。

  張末新作同檔《長城》

  張藝謀女兒張末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選擇時下最熱門的“IP改編”,將網絡小說《28歲未成年》搬上大銀幕。這部由倪妮、霍建華、馬蘇、王大陸等共同主演的影片,講述了28歲的涼夏深陷糟糕的感情生活不能自拔,崩潰時誤食奇幻巧克力,“心智”重返17歲,並在17歲涼夏的幫助下認清自己、找回初心的故事。被問起導演處女作為什麼會選這個題材,張末表示:“以前的自己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想當導演是想表達一種情感,並希望這種情感為觀眾所理解。我想,很多人都會想,如果能回到過去做不一樣的選擇,現在的自己會不會不一樣呢?”至於是否擔心改變了過去,也改變了現在?張末直言,自己的確希望能改變過去的一些事情。昨天現場放出了張末17歲和28歲的照片作對比,其中17歲的照片是跟父親張藝謀的合影。張末回憶說:“我17歲的時候在國外,一心想考好的大學,給自己很大壓力,那時候天天泡圖書館背字典。”

  《28歲未成年》定於12月2日上映,與張藝謀執導的《長城》(12月16日)都在賀歲檔上映,期間相隔兩周。片方調侃地問張末,有沒有信心擊敗張藝謀。張末誠實地回答:“我干不過他。”

  謀女兒合作謀女郎

  值得一提的是,《28歲未成年》的女主角倪妮,正是憑借《金陵十三釵》出道的謀女郎,因此該片也是謀女兒和謀女郎一次合作。張末如此形容她與倪妮的合作,“6年前的《十三釵》,我見証了倪妮作為一名新人出道。這次的《28歲未成年》,倪妮見証了我的新人之作,作為導演的新人,我們非常有緣分!”倪妮回憶,她最開始認識“末末姐”(指張末)就是在《十三釵》劇組。“當時我的英語老師就是末末姐幫忙找到,當時覺得她是非常嚴肅的人。《十三釵》她負責剪片,非常認真。這次合作,我感覺她就像我之前認識的張導(張藝謀)一樣努力拼命,付出很多。”張末表揚倪妮的表演非常准,沒讓她操任何心,整部片子最大的挑戰是時間。“時間非常緊,很多時候都是每天十五六個小時地拍片,非常感謝演員們的付出。對我個人來說,身兼三職:導演、妻子和媽媽,時間分配也是挑戰。”

  “星二代”演藝路不同

  近年來,隨著一代明星年紀漸長,他們的子女也開始走上舞台,成為演藝圈備受關注的“星二代”現象。像近期上映的電影《盜墓筆記》,裡面就有兩位“星二代”——扮演阿寧的馬思純是蔣雯麗的外甥女﹔扮演“王胖子”的張博宇是張豐毅的兒子。除此以外,“星二代”的名單還包括橫跨表演和古典音樂兩界的歐陽娜娜,《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曾國祥(曾志偉之子),等等。

  “星二代”的確比草根出身的演藝從業者擁有更多的資源。身為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張藝謀的女兒,張末的導演處女作《28歲未成年》的投資方恰好是張藝謀簽約的樂視影業,而作為一部導演處女作卻能組建起倪妮、霍建華、馬蘇、王大陸這樣當紅的演員陣容,由此可知張末背后人脈的強大。這是“星二代”與生俱來的優勢,就像整個華語樂壇都在等待竇靖童的長大一樣。

  實際上,有很多父輩明星並不贊成“子承父業”,而一旦孩子決定了要走演藝之路,他們也會鼎力支持。李安就曾公開表示,不希望他的孩子從事演員和電影行業,但當李淳決心做演員,他也會尊重他的意願,並提供一些幫助。郭德綱也不希望兒子郭麒麟說相聲,卻依然帶著郭麒麟登台,開玩笑地說,“這也算是一種拼爹吧,但路還得靠自己走”。

  盡管有父輩的旗幟可以依靠,但正如郭德綱所說,“星二代”還得靠自己走,隻有努力爬到頂峰,才可以真正接過父輩的槍。不過,同為“星二代”,演藝路卻不相同,有人能用手頭的資源打出一手好牌,有人坐擁人脈卻始終紅不起來,還有人失足沉淪。成龍的兒子房祖名、張國立的兒子張默,從父輩的名氣和擁有的資源來說,都算得上數一數二的“星二代”了,最終卻因為吸毒,把自己的演藝事業毀於一旦。(記者 楊蓮潔/文 柴春霞/攝)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