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產電影熱衷翻拍經典愛情片 外表華麗卻丟了魂兒

2016年08月11日07:1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外表華麗,卻丟了愛情的魂兒

  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美版電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舒淇主演的中國版《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無論什麼身份的角色都是一身國際品牌,米蘭、倫敦隨便跑﹔男主角跟公司所有女同事調情,和女主角在一起卻看不見一絲愛情的火花﹔表情浮夸、台詞拙劣,用力過度的表演無法打動人心……愛情電影已成為翻拍好萊塢經典的重災區。

  眼下,根據好萊塢愛情經典《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改編的同名電影正在上映,比其票房更慘淡的是一邊倒的差評。此前的中國版《我知女人心》《新娘大作戰》《命中注定》,也都是由於本土化改造不夠而未能成功。國產電影熱衷移植愛情“洋IP”,沒問題,不過空有華麗浮夸的外表,內裡卻丟了愛情的魂兒,就有問題了。

  人物像飄在雲端

  獨立驕傲的美食雜志主編,為了追到男主角甚至想要毀掉他的婚禮,卻發現自己不可能勝過男主角近乎完美的未婚妻,最終還是選擇放下。美版電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禮》中,茱莉亞·羅伯茨憑借精湛的演技和契合角色的氣質,演活了這個愛情裡的失敗者朱莉安。然而,中國版同名電影裡,即使有舒淇這樣的大牌演員出演,標簽化的人物形象也絲毫不能激起觀眾的熱情。

  美版朱莉安在美食評論界的影響力很大,一句“很有創意”的贊美,就能讓餐廳主廚樂得合不攏嘴﹔中國版《我最好朋友的婚禮》裡的顧佳,身為國內知名時尚雜志主編,除了走走紅毯,穿著漂亮衣服亮相,看不出她在事業上的任何努力。飛機上大哭大喊,還潑酒在鄰座身上﹔利用職務之便,阻撓婚禮進行﹔討厭誰就陰陽怪氣地模仿對方講話……不少看過該片的觀眾都質疑,一名30多歲的精英女性,怎麼是這個樣子?

  “隻會簡單粗暴地貼標簽,從不細致地刻畫角色,成了我們電影的常態。翻拍經典又如何?再好的情節也拯救不了角色空洞導致的乏味。”網友“萌小殺”指出,蒼白無力的人物形象,是中國版《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最大的問題。

  2011年上映的《我知女人心》,翻拍自美國電影《男人百分百》,開創了翻拍好萊塢愛情片的模式。然而在片中,男主角抽雪茄、開豪車、住洋房﹔女主角只是普通白領,卻能在北京輕輕鬆鬆買上豪宅﹔隻要一見面,男女主角就端著紅酒聊天﹔就連胡同大媽也能輕鬆分辨迪奧和香奈兒香水的味道……這些情節內容看上去高端大氣,但其實讓人覺得電影裡的人物都飄在雲端,與現實生活太遠。

  主角缺失“CP感”

  在眾多題材中,為什麼中國電影人更青睞翻拍愛情片?

  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人沙丹看來,愛情故事是一種普世性的敘述方式,改編相對容易。從成本上看,古裝片、科幻片都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愛情片的改編成本則相對較低。此外,在中國電影市場,進口電影很少有愛情片,經過本土化改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理論上講,有前作成熟的劇本打底,隻要選對演員,口碑和票房應該不成問題。然而,恰恰是這看起來風險更小的選擇,卻可能導致口碑和票房的災難。一部電影的制作不是一個劇本就能搞定的,演員、導演、攝影、場景,每一個環節都決定了電影能否成功。“如果本土化做得不合適,不考慮文化環境的差異,就很難打動人。”沙丹說。

  以選角為例,僅從主演年齡上就能看出中國電影在移植“洋IP”上的照貓畫虎。女演員海倫·亨特演《男人百分百》時37歲,而鞏俐演《我知女人心》時已經46歲,不少觀眾認為她演戀愛戲沒感覺﹔茱莉亞·羅伯茨拍《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時30歲,而舒淇拍這部電影時已經40歲,演傻大姐就有點兒違和。

  “還有一點對愛情片格外重要,那就是男女主角一定要有‘CP感’。”電影產業研究專家蔣勇說,像《北京遇上西雅圖》裡的湯唯和吳秀波、《失戀33天》的白百何和文章,都是觀眾喜愛的銀幕情侶,“在《我最好朋友的婚禮》裡,舒淇和馮紹峰一點兒也不像感情很深的好友,但在《非誠勿擾》裡,她和葛優就很有火花。”

  翻拍是另一種原創

  失敗的翻拍,難以得到市場的垂青。湯唯和廖凡主演的《命中注定》,翻拍自小羅伯特·唐尼1994年的《我心屬於你》,票房最終止步7000萬元。至於《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目前票房不到4000萬元。

  在沙丹看來,翻拍經典,並不意味著原創精神的缺失,反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美國人作為站在電影產業巔峰的國家,也會從世界各地吸收人才和創意,關鍵是經過再加工,在新的文化語境中能否成立。”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借鑒了蓋裡奇的《兩杆大煙槍》,但把故事放在了國有資產流失這個背景下,非常接地氣。從某種意義上說,翻拍的難度,不會低於創作一個全新的作品。

  不過,翻拍經典即使再成功,也沒辦法走出國門。找到符合中國人心理的美學和表現形式,讓拍出來的電影既是中國的,也能為其他國家接受,這才是中國電影更應該邁出的一步。從劇本上講,既有各種IP作品,又有編劇原創的故事,也能讓愛情片更豐富。經歷過失戀痛苦的鮑晶晶,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了《失戀33天》﹔薛曉路身兼編劇、導演兩職,把握住了《北京遇上西雅圖》的魂……這些都是國內愛情片成功的嘗試。(記者 袁雲兒)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