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租美女,租私教,租專家 這些租人App真的靠譜嗎?

2016年08月12日07:54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些租人App真的靠譜嗎

  七夕來臨之前,一批“租人”服務平台悄悄上線。在微信裡搜“租人”可搜多達40多個公眾號,在手機商店裡搜索“租人”,也有一批租人社交類的軟件。分享經濟形勢下,人也成了商品。

  但是“租人”軟件到底可靠嗎?網友“黎夢竹”做了一番探查。

  體驗>>

  注冊不需實名認証

  網友“黎夢竹”先是在手機商城裡下載了某款租人APP。這款應用定位是“時間售賣與技能交易的平台,致力於幫助更多有時間或有技能的人迅速變現!”服務項目很多元,既有休閑娛樂運動,也有教育培訓,還有資訊、技術服務等,也有比較奇葩的比如違章處理、佔卜、陪吃飯、陪唱歌、陪看電影、陪逛街之類。你可以在這上面發布你的需求,也可以發布技能為別人服務。

  為了進一步體驗這個平台,“黎夢竹”隨即進行注冊,發現隻需一個手機號進行驗証碼的接收,名稱也不需要真實姓名,只是頭像需要一個真人頭像(后來發現這個頭像不一定是本人)。

  身份驗証會有“手機認証”“身份認証”“技能認証”“微博認証”四個等級,雖然平台宣稱“安全有保障”,但是並沒有強制用戶“選擇身份証認証”。

  於是沒有經過任何實名認証,“黎夢竹”就成功成為了一名用戶。她注意到,這個號稱有100萬用戶的平台上以僅有“手機認証”和兼有“手機認証”和“身份認証”的居多。

  那麼,這些平台上的技能達人都可靠嗎?於是“黎夢竹”發布了“技能需求”,選擇了一項“網球”,隨后有人“應邀”而來,選取了其中2人進行交流。

  其中一人資料顯示經過了“身份認証”,服務介紹是“北京體育大學網球專業研究生”,收費為150元/小時。交流中對方表示,自己確為專業教練,並且已有多次服務經驗。另一人則僅經過了“手機認証”,收費為50元/小時。聊天發現對方甚至不會打球,只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

  遇到什麼樣的人,憑運氣

  “黎夢竹”轉了一圈,發現這些租人平台隻需要很簡單的流程即可進行注冊,基本不需要實名認証,平台更像是一個中介的性質,不是一個系統的管理機構,也沒有確切和有效的反饋機制。

  價格方面,服務人員的定價基本是由自己訂,平台沒有統一的標准,同樣的服務內容,定價有數百元的,也有甚至隻有一元的,有的平台會抽取一定提成。

  這些平台也有靠譜的技能達人,而且身份和技能認証等級越高越能成為真正的“服務達人”,但是也不乏有人抱著交友的目的,比如那些不收錢的人,基本也就把它當做社交平台了,用戶之間的交易全由自己進行,遇上什麼樣的人得到怎樣的服務,憑個人運氣了。

  溯源>>

  年輕人社交狹隘化的表現

  “租人”由來已久。2001年左右日本就興起了這種租賃業務,租人公司職員根據要求假扮顧客的同事、朋友、親戚甚至配偶,參加婚禮、葬禮等社交活動。發展到現在,日本有的公司甚至開發出了“租大叔”服務。人們隻需每小時花費1000日元就可以從網上租到一名中年男子,陪你玩電子游戲、陪逛街、當小跟班,幫助你愉快度日。

  在我國,早在2008年年底,一個叫陳瀟的女孩在淘寶網上出賣自己人生剩余的時間,在網站首頁寫著“陳瀟的剩余人生店獻給那些真正需要有時間的人”。

  后來賣時間者越來越多,他們通過將自己時間的所有權進行出售,替別人完成任務,從而獲得報酬和利益。

  2011年淘寶興起租女友服務,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創業者通過微信公眾號或開發App租人平台,用戶可以通過這樣的平台將自己出租出去或租一個人,租約的內容擴展到“吃飯、喝咖啡、打游戲、健身、減壓陪聊”等。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租人項目還是有價值的。這方面在國外,就有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美國有一家叫做ManServants的私人男仆服務公司,旨在為女人們提供被帥氣的男人照顧的機會。

  網絡分享經濟增長迅速,人本身也作為一種資源參與其中。“租人”“賣時間”“賣知識”也便有了市場空間。

  “租人”軟件的出現,是城市部分年輕人社交圈子狹隘化的一個表現,“租人”業務應運而生,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這些平台相比職業介紹平台,天然具備簡單便捷的優點,但是如果不能做好用戶體驗,缺乏服務反饋和規范管理,缺乏有品質的服務達人,任憑灰色空間壯大,還是可能重蹈PC時代的覆轍。(黎夢竹 南七道)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