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距眼睛僅六厘米 "視頻終端綜合征"隨VR加劇?

戴上一個插電的頭盔,你就能立刻“飛”到非洲看動物遷徙,在南極和企鵝家族一起乘過山車,“站”在醫生身邊圍觀一台高難度心臟移植術。今年,虛擬現實(簡稱VR)在游戲、醫學教育、電影娛樂等領域的應用給了人們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引發人們對三維虛擬世界的無限遐想。有分析稱,未來5年,虛擬現實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科技公司已爭先恐后地推出相關產品。
但在這場視覺狂歡的背后,一些醫生、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注意到:當屏幕距離眼睛越來越近時———虛擬現實設備距離使用者的眼睛僅有短短的6厘米,這項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問題要比這“距離上的進步”復雜得多。
視網膜會感到一種灼燒感
VR頭盔對孩子來說是安全的嗎? 面對酷炫的VR技術,人們最擔心的是:它是否會影響孩子眼睛的健康。目前,大部分虛擬現實頭盔制造商設置了“13歲+”的年齡限制。分析認為,這主要就是擔心這種三維立體圖形會損害兒童尚在發育中的視覺系統,觸發或加重兒童潛在的視力問題,包括斜視、近視等。
“大家對虛擬現實設備表現謹慎並不奇怪,因為這項技術太新了,我們並不清楚它的長遠副作用,尤其是對孩子。”上海瑞金醫院眼科醫生劉小紅告訴記者,還沒有見到十分確鑿的証據顯示,孩子在佩戴VR頭盔后受到不良影響,但有必要“打安全牌”,VR頭盔可能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有同樣的屏幕暴露危害。
這種危害首先表現為眼部不適症狀。在VR“游戲迷”中,這些成年人往往連續打游戲10多個小時,他們的評價令人擔憂:“視網膜會感到一種灼燒感”“當我晚上睡覺時,還能看到游戲中的殘影”。
這種屏幕暴露危害又稱“視頻終端綜合征”,由於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看,可導致用眼疲勞、視網膜光損傷、干眼、甚至頭暈、惡心、嘔吐。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醫生王曉瑛解釋說,真實世界裡,人的雙眼接收到的是有細微差異的不同畫面,通過在大腦中合成,得以看見有景深的三維立體圖像。“VR眼鏡模擬了這個人眼功能,通過左右兩個畫面合成一個三維虛擬圖像。而這其中需要人眼、大腦不斷調節、配合來完成這個視覺呈現過程,一旦沒跟上畫面切換的節奏,會出現視覺干擾、混亂,引發不舒適感。”
王曉瑛補充,好多VR體驗者是在運動中讓大腦接受了很多畫面,這容易導致頭暈、惡心,其原理類似於“在晃動的汽車上看書會頭暈”“坐過山車時想嘔吐”。
分不清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
惡心、嘔吐還不是最令人擔憂的,虛擬與現實世界的沖撞更讓一些科研人員擔心。這可不僅僅是戴上VR頭盔后會撞到現實世界中的障礙物,有專家直言:一旦你完全沉浸於虛擬世界,你也將被現實生活完全剝離出去,摔倒算輕的了!
VR技術發展最令一些科研人員擔憂的就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較量”,即當虛擬現實技術變得更普遍,感官模擬的渠道變得更多,體驗度更好,人們會不會開始分不清虛擬與現實?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心理學家安吉裡卡·奧茲·格泰研究發現,有VR穿戴體驗者在現實中看東西會出現游戲中的像素點,更有甚者,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會下意識地進入躲避地雷的迂回行駛模式———他還以為在打游戲。格泰把這類表現成為“游戲遷移症”。他擔憂,雖然“游戲遷移症”目前只是暫時性的,但如果有人在操作機械或在開車時犯病,結果可能是致命的。
另外,“VR后遺症”還可能包括影響平衡感、運動控制能力、手眼協調等。“當你佩戴VR頭盔時,大腦開始適應這個全新體驗的特點,當你回到現實世界,大腦必需再重新調節一次,這需要一個調整的時間。”美國南加州大學醫療虛擬現實學院專家艾爾波特·裡茲稱,這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士兵在用VR設備接受戰斗演習訓練后,不允許馬上自己開車回家或從事其它類似工作,以避免危險。
虛擬現實,猛獸還是薔薇?
有意思的是,科研人員對VR的關注,不僅僅是質疑,也有很大的期待。
英國拉夫堡大學的皮特·霍沃斯教授是著名的VR支持者。他認為,人類可以通過VR技術來幫助存在斜視問題的兒童糾正視力,而且已有相關視力糾正師通過使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幫助患者治療眼部肌肉方面的缺陷。
VR用於治療是有先例的。20多年前,VR技術就被引入醫療領域,用於治療創傷后遺症患者,目前它的治療應用也主要在精神科。但令人關注的是,國際醫學界對療效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虛擬現實,到底是猛獸還是薔薇?有專家提出:過去的經驗提示我們,這些風險可能只是我們的多慮。1936年,美國民間人士公開指責無線廣播技術將會讓孩子們分心,而愛迪生創辦的第一家發電站,也是在安全運行了兩年后,才開始被人們所信任。
新,未必是有害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眼視光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馬丁·班克斯在談及VR時也說:汝之未見,未必無害。
証據,証據,証據!專家的共識是,我們需要更多科學証據來探討過度使用VR的長期影響與利弊。這也應該是我們看待新事物的正確態度。(唐聞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