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不作求証 王寶強離婚眾多謠言變“新聞”

王寶強的離婚聲明,就像潘多拉打開了魔盒,釋放出無數的謠傳。這幾天,下面的傳聞也許你都見過:
王寶強曾做親子鑒定。
王寶強包養三個女大學生。
王寶強拆散馬蓉宋喆這對多年情侶。
經紀人的友人:我們還3P了!
馬蓉和宋喆涉嫌職務侵佔在機場被抓。
馬蓉銀行提現500萬元,帶著兩個孩子遠赴國外,王寶強公司一夜成空殼。
寶強拿身份証挨家查賬戶。
王寶強前經紀人“宋喆”於8月14日發生車禍搶救無效……
“無圖無真相”是近年流行的名言。而這些傳聞大多都配有相關圖片,“真相”好像不容置疑。
但不幸的是,有圖照樣有假象——這些配有圖片的傳聞,基本上都是虛假傳聞。
昨天下午,《今日頭條》發布的關於打擊借助熱點事件發布虛假內容行為的公告稱,近日,隨著王寶強離婚事件不斷升溫,平台發現有作者為博取眼球,蓄意夸大事實,偽造虛假信息。為了維護平台健康的創作生態,我們對上述行為給予嚴厲打擊,情節嚴重者將直接封禁。
其中被永久封禁的16個嚴重違規賬號,就發布了宋喆車禍及馬蓉、宋喆機場被抓等傳聞。
在傳播這些虛假傳聞中,罪魁禍首是傳聞的制造者﹔不明真相的轉發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他們並不負有調查求証的責任﹔而某些媒體從業者,調查求証、明辨真假本來是其工作職責,但他們不但不採訪求証,反而聞之必報,把信源不清、來歷不明的傳聞在自己從事的廣播、電視、報紙、公號、新聞客戶端等媒體上原原本本地播出。
其實在搜索引擎空前發達的今天,隻要稍做搜索或者採訪一下相關人員,甚至根據一般常識,就能辨別一些傳聞的真假。比如說馬蓉取走500萬元現金,銀行工作人員說,500萬元現金至少要3個人才能拿得動,馬蓉何必如此興師動眾地取走現金?
採訪、調查、求証是媒體人的基本作業,而客觀、真實、嚴謹則是媒體的基本要求。但這些基本作業和基本要求卻在網絡媒體的洪流中喪失殆盡了。
這兩年,新聞專業主義屢屢被提起,我們無需用“主義”這種虛高的概念,隻要求遵守起碼的新聞職業規矩和倫理道德。
一個稱職的媒體從業者,應該有懷疑一切的職業習慣,正如美國芝加哥市的一位新聞局局長所說:“如果你的媽媽說她熱愛你,那也得核實一下。”
具有職業精神的記者,在採訪求証時還不能隻做單一求証,而要做多源求証和復式求証。2003年美國普利策新聞特寫獎獲獎作品《恩裡克的旅程》是由6篇系列報道組成的,它描述了洪都拉斯一位少年赴美國尋找母親的經歷。在發表時,《洛杉磯時報》通過腳注的方式,詳細回答了引語、事實、場景和其他信息的來源問題,光腳注就超過了7000字!
而在王寶強發布離婚聲明之后,不少正規媒體不作求証、不加甄別地傳播所謂網上傳聞,實際上是在傳播侮辱人格的謠言——宋喆哪怕有通奸行為,那也“罪”不至死,傳播他車禍死亡的謠言,就不僅僅是違背新聞倫理的問題。
現在,新聞界有一種先報道后求証的行業風氣,似乎后面的求証就能彌補前面的失實。但受眾卻可能隻看到失實的報道,卻沒看到后面的追蹤報道。這樣,失實報道的影響就無法彌補。而那些變成“新聞”的謠言,就是如此頻頻撒腿狂奔的。
(何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