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直播時代換種方式看奧運 新媒體讓報道更鮮活
2016年裡約奧運會精彩看點不斷。賽場內,運動員拼搏競技,賽場外新媒體競爭也拉開架勢,力求讓奧運報道更鮮活。業界將2016年定義為“全民直播元年”,本屆奧運會與2012年最大的不同是,各家更強調移動化、視頻化和互動性,因此,將全民直播應用在奧運賽事報道中,就成為眾多媒體的新選擇。
填補“盲區”
北京時間8月17日,裡約奧運會男子3米跳板決賽上,中國選手曹緣奪冠。上午10時28分,央視體育頻道記者邸琨霄在奧運客戶端內更新了他的“裡約日記”,直播了曹緣做客央視裡約演播室的採訪花絮,讓遠隔半個地球的中國網友近距離感受到奧運的味道。
記者了解到,此次央視派出的前方報道團隊中,60余名記者、評論員、解說嘉賓的手機裡都裝有手機直播工具“PGC”,在電視直播之外,他們可以隨時利用手機完成類似“裡約日記”的手機直播。
“移動直播未來將是新方向,希望能與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融為一體。”在央視體育頻道新媒體組組長田洪看來,盡管這次央視在奧運會上投入了4個頻道資源,其中包括3個直播通道,但依然無法容納奧運會龐大的直播資源,也滿足不了受眾多元化的觀看需求﹔另外,部分場景因受制於場地限制,大型電視直播設備難有用武之地,“移動直播恰恰可以彌補電視直播系統的盲區和空白,讓用戶看到電視上無法看到的增量直播。”
多屏互動
“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教練的身份重回國家隊!”8月17日下午,國乒名將王皓做客光明網,接受了光明日報客戶端“光明雲媒”的獨家直播專訪,他圍繞國乒奧運表現以及個人職業生涯回望等內容,與網友親密互動,並向光明雲媒用戶贈送了親筆簽名球拍和簽名照。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16時,這場短短1小時的直播在各平台上的播放量總計超過125萬次,點贊數超過210萬,網友留言2747條。
除王皓外,裡約奧運會舉重冠軍龍清泉、雅典奧運網球女雙冠軍孫甜甜等也先后做客光明直播間。奧運會期間,這些直播內容通過光明雲媒客戶端、光明網、樓宇屏同時對外播出,實現了網、端、屏三大媒介的融合報道,並且在一直播、今日頭條、映客等直播平台上同步轉播。
據光明網文體編輯部副總監劉煉介紹,為採集更多第一手奧運素材,在本次奧運視頻直播中,光明網還採用了“光明直播”系統,邀請身在裡約奧運會現場的運動員、嘉賓通過手機App與北京演播室的主持人視頻直播連線,為網友解讀奧運賽事、點評奧運熱點。
資源互補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欄目在奧運會期間,也嘗試推出了多媒體節目《三人五環》,主持人白岩鬆及奧運會參賽運動員等,都是節目的座上賓。與之前選擇純音頻的錄播不同,這次節目的主創團隊首次將錄制過程放在了手機直播平台映客上。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財經節目中心策劃部主任朱宏鈞介紹,這並不是《經濟之聲》第一次嘗試視頻節目,早在兩年之前的巴西世界杯上,他們就曾同愛奇藝和優酷等平台合作,將節目錄制過程制作成視頻在網站播放,這次發力直播,也是看中了其火爆趨勢。
“我們看中直播平台的渠道優勢,他們也看中我們的內容優勢。”朱宏鈞透露,目前《三人五環》已完成了17集的錄制,收看觀眾數量也在不斷攀升。而在增長的數字背后,朱宏鈞認為,“好的內容才是節目走下去的核心競爭力,以后我們會做更多嘗試,探索更多直播方式,擴大節目的影響力。”
不斷創新
傅園慧的“洪荒之力”還沒嘮完,又迎來張國偉的“山體滑坡”……每天中午,華西都市報在奧運期間的直播節目“西妹看奧運”都會准時與觀眾見面,主播“包子咪”與嘉賓“麻辣”開聊,節目風格頗為風趣。
作為中國第一份都市報,華西都市報在本屆奧運會期間的移動直播模式引發眾多網友圍觀。“融媒時代,紙媒品牌下內容載體需要不斷豐富、創新,不斷接近受眾的閱讀習慣。”華西都市報新媒體事業部主任崔燃說。
他表示,華西都市報對直播報道形式的嘗試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之前圍繞高考,他們也做了不少嘗試。“今后我們的直播團隊要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比如強化對主播、攝像師的技能培訓。”崔燃認為,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媒體競爭中立足,“像直播、VR(虛擬現實技術)這些新媒體手段,媒體機構都應該積極嘗試。”(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郭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