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劉慈欣為郝景芳獲獎點贊 對《三體》電影不抱幻想

2016年08月24日07:50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不隻輸出傳統文化 中國人也能想象未來

  郝景芳獲獎作品《北京折疊》。

  劉慈欣和郝景芳。

  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8月21日在美國張榜。32歲清華美女博士、中國科幻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Folding Beijing)獲得2016 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也是繼劉慈欣之后,又一位中國科幻作家獲得雨果獎。消息傳來,劉慈欣正在上海舉行讀者見面會,亦師亦友的他第一時間表示了祝賀。

  從《三體》到《北京折疊》,華語科幻作家接連摘取雨果獎,這讓國內科幻迷萌生了一種華語科幻傲然崛起之感。果真如此嗎?劉慈欣認為,華語科幻近年受到國外科幻同行關注,有國力增強而對應中國科幻文學存在感愈強的客觀原因,但他也冷靜地指出了中國科幻面臨的諸多問題,比如讀者少、市場小,中國科幻文學整體上依然小眾和冷門,“這種狀況如果不在根本上有大的改變的話,獲獎的意義也較為有限。”

  點贊

  她給科幻洒上了詩意的陽光

  怎麼看待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她的中短篇小說《北京折疊》寫得很好,跟她其他的科幻作品都不一樣。”劉慈欣稱贊道,“我一直很喜歡郝景芳的作品,感覺她的作品和其他的科幻作品相比,有鮮明的特點,她把我們主流的科幻題材,常見的科幻題材洒上了一層很詩意的陽光。她的作品在我們主流科幻題材中,表現出了一種詩意,這種詩意讓人感覺到既有很古典的味道,也有很現代、很前衛的感覺。”

  不為人知的是,郝景芳曾在2002年榮獲過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但是她並不像新概念的大部分作家那樣關注青春與疼痛,而是從一開始就關注科幻題材。曾有同學說,以為郝景芳會憑借著新概念作文一等獎的美譽保送到北大中文系,但她后來卻考到了清華物理系。

  不過,在學霸成林的清華,郝景芳幾為“學渣”,她甚至懷疑自己“智商有限”。而后的科幻創作也非一馬平川,然初入江湖的她卻因碰壁而結識了第一科幻作家劉慈欣。后者為她的第一部長篇科幻處女作《流浪瑪厄斯》,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的讀后感,“你創造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你的小說中有一種別的科幻作家沒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陽又回來了……”

  就這樣,她開始了同第一科幻作家的友誼,直至今日近十年。

  冷看

  華語科幻整體依然“冷”

  這些年,中國的科幻小說,不斷被翻譯成英文,在科幻重鎮的美國發表,甚至接連兩部作品獲得“雨果獎”。

  這是什麼原因,並意味著什麼?劉慈欣首先分析的是客觀的條件,“世界的科幻文學,尤其是美國科幻,發展到現在,整體有漸漸失去活力的跡象。至少不再是科幻的黃金時代。這也導致美國科幻界開始對外國的科幻感興趣,興趣更加多元化。事實上,他們不隻對中國的科幻,對巴基斯坦、越南的科幻文學也都表示了興趣,大概感覺是一種清新的空氣吧。”

  “從客觀背景來說,中國科幻作品走出去,在當下的確有優勢。這跟整個國家的發展有關系。科幻是一個國家整個實力的晴雨表之一。近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整個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整體存在感都提升很多。中國的科幻受到世界讀者的關注,也是很自然的。但科幻發展,不能光靠運氣,隻依賴客觀條件,還是要主動培養足夠數量的科幻作者。”

  就當下而言,劉慈欣提到,“我們的科幻文學還是處於一種小眾的狀態,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中國科幻最缺少的是讀者,科幻作品的市場很小。第二,我們也缺少作者,像美國,其科幻作家有數千人,我們國內的科幻作家,長期寫作發表的也就二三十個人,這種作者基數我們怎麼可能持續不斷的產生出好的作品?總之,缺讀者及缺作者的這種狀況如果不在根本上有大的改變的話,獲獎的意義也較為有限。”

  熱望

  更多面對世界的文化輸出意識

  但對於華語科幻走出去的意義,劉慈欣有深刻的認識,以及他的期待,“以前,不少人,認為隻有我們最傳統的東西,才能贏得世界的關注。所以我們以前被翻譯出去,都是以描寫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作品居多。中國人描寫未來的作品,較少被關注。其實,在現代世界,互聯網已經把世界連在一起了。我們的傳統文化輸出固然是很重要,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有更多的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面對星空的文化輸出意識。”

  《三體》系列出版人、《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姚海軍,21日上午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美國科幻變得越來越多元,他們對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科幻都更關注。中國科幻這兩年在崛起,特別是《三體》在美國引起比較好的市場反應讓美國的出版方對中國的科幻小說更感興趣。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科幻小說出現在美國的科幻讀者心目中。”

  《三體》有多神?

  反正奧巴馬愛不釋手

  雖然有女科幻作家獲獎,但劉慈欣的人氣,依然無可匹敵。在上海書展上的諸多作家的活動中,劉慈欣的簽售會足足進行了5個小時,簽了近2000本中英文版《三體》系列。

  《三體》系列的第3部《死神永生》英文版,此次在上海書展進行大中華區首發,這意味著《三體》三本系列英文版全部翻譯完畢。《死神永生》預計今年9月底亮相美國。三體系列最后一本英文版的推出,讓劉慈欣格外高興,“這是三本中科幻色彩最濃厚的一本。當時我寫這本,心目中的理想讀者是純粹的科幻迷。 像這種比較純的科幻,能放在美國這個科幻大國 ,跟科幻讀者見面,是讓我感到非常高興和興奮的。”

  據媒體報道,奧巴馬在夏威夷新年休假期間正在看一些書,其中正有劉慈欣的《三體》英文版。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在臉書上晒出自己正在讀《三體》。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時,劉慈欣也談到奧巴馬這位總統讀者,“我知道美國總統奧巴馬看了前兩部,現在正在看第三部的試讀本。 到底什麼吸引了奧巴馬的閱讀興趣,我也不知道。我覺得,這本身也是讓人感興趣的事情。”

  訪談

  劉慈欣對《三體》電影不抱“不切實際”幻想

  中國科幻電影

  “今后3到5年,應會有很大發展”

  華西都市報:怎麼看待中國的科幻影視現狀?劉慈欣:雖然我是用文字寫小說的,但我得說,科幻還是更適合用圖像、影像來表達。美國的科幻電影積累了一個世紀,有一個完整的人才梯隊,有完整的電影工業。在中國這些,都還很欠缺。要趕上,還需要一定時間。目前我們追趕的速度很快,今后3到5年,應該會有很大的發展。

  華西都市報:《三體》電影受到很大的關注,作為原著小說作者,您對自己的作品被改編是怎樣的心情和看法?

  劉慈欣:作為小原著說作者,我持以平常心。因為我們的科幻電影才剛剛起步,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三體》電影能為中國科幻電影有一個不錯的開端,就很好了。

  科幻小說IP熱

  “暴露了電影界嚴重缺乏科幻編劇”

  華西都市報:當下科幻小說成了影視圈熱衷的IP源頭,出現了一股科幻熱潮。

  劉慈欣:電影界對科幻小說IP的瘋狂追求,其實是暴露了中國嚴重缺乏原創科幻編劇的現狀。沒有好的科幻編劇,電影界就隻能去科幻小說裡找故事,進行改編。其實,在世界范圍內,有影響力的科幻電影,劇本大部分都是原創的。我的思考就是,科幻小說作者們,不要受到IP熱的影響心態。科幻作者首先應該要創作讓讀者中有影響力的作品,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科幻電影圈的可能。

  下一部長篇

  “很艱難,但我一直在努力思考”

  華西都市報:《三體》之后,很多人期待新的長篇。劉慈欣:《三體》從產生寫作想法到最終寫成出版,有十多的年時間。我現在沒有第二部長篇,也不算很奇怪。因為我的長篇寫作周期就是這樣的。另外也有一些事情,牽涉了我的一部分精力。不得不說,要寫出讓我自己滿意的長篇科幻小說,已經變得很艱難了。因為,現在信息更替速度太快了,這會兒你覺得很激動的創意,過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沒啥意思,顯得平淡陳舊了,這些都是困難。但是,我肯定會一直去努力去思考去寫作的。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杰上海報道

  她與劉慈欣

  提到雨果獎,就不能不說起劉慈欣。他裡程碑式的科幻作品《三體》,讓他成為同雨果獎“結緣”的亞洲第一人。

  接力而來的第二人,叫郝景芳,一個80后的小清新美女。畢業於清華,橫跨物理和經濟兩大學科門類,手持中國最高學府認証的博士証書﹔如今,變身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項目主任﹔同時,她還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兼職經濟學家,閑暇之余致力於科幻創作,著有《流浪瑪厄斯》《回到卡戎》等多部作品,更是憑借《北京折疊》斬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但不為人知的是,兩人已有近十年“同道”之誼……

  她的雨果獎

  相對於劉慈欣的宏大敘事,郝景芳自認其作品更關注個體。在《北京折疊》中,北京被分為三個空間,土地每24小時翻轉一次,不同空間的人在這片土地上輪流生活。

  郝景芳更願意把自己創作的小說叫做“無類型文學”。“這是一種模糊的文學形式:它關心現實空間,卻通過虛擬空間來表達,以現實中不存在的因素講述與現實息息相關的事。它真正關心的並不是虛擬世界,而是現實世界。或許可以把這種小說叫做虛擬現實小說,和當前很紅的VR有些類似。”她也曾多次對媒體表示,《北京折疊》的創作契機是自己的“生活所見”,其中的故事就源於郝景芳“住在北京城鄉結合部”的經歷。

  2012年12月,郝景芳在網上發布了《北京折疊》這篇作品的初稿,並在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中連載完成。2014年在雜志《文藝風賞》正式發表。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