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罪師》中韓"雙語病"背后 罪案題材劇仍存雷區

這並不意味著上有政策下就可以有對策,網劇打開的這扇罪案題材的窗口,看似開放,實則有著明確的界限。
網站評分7.5,網絡播放量累計3.71億次,推理懸疑網劇《滅罪師》的戰績堪稱卓著。在一片掌聲中,其實也有不容忽視的瑕疵值得一說。
劇中,推理專家唐朔因女友被殺來到韓國,在與韓國警方的配合中,一步步揭開密室殺人的謎底。雖說故事設定了案件的發生地在韓國,而唐朔也有在韓交流的經歷,但他與韓國警察間一會兒韓語一會兒中文地交流,而且播出時明顯地對口型,著實讓人有些出戲。
因為在中韓兩地取景,神通廣大的中國推理專家所破獲的案例也都發生在韓國,不管是讓中國演員說韓語,還是讓韓國演員說中文,都避免不了這“雙語病”的尷尬。而這兩年,罪案推理劇搬到國外拍攝的例子並不鮮見,從之前大熱的電影《唐人街探案》,到最近上線的網劇《滅罪師》《十宗罪》等,幾乎無一例外都將取景地放在了海外。看似巧合,實則有著不得已而為之的緣由。
國內拍攝犯罪題材劇,已有些年頭停滯不前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作品還是十幾年前的《重案六組》和“紅”字頭女子犯罪系列。隨后的國產電視劇市場,刑偵罪案題材幾乎銷聲匿跡,原因大多是因為過審困難。這兩年網劇的尺度稍有寬鬆,才出現了背景相對架空的《暗黑者》。但即便如此,罪案類網劇同樣也有雷區,《滅罪師》導演五百的上一部同類題材作品《心理罪》就因為畫面稍顯血腥、警察形象不夠正面,而一度被下架調整。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滅罪師》的“雙語病”了,劇情所集中表現的密室殺人案,不管是作案手法還是凶殺現場,一旦與當下中國的現實有所對應,都難免引起恐慌。把案件、人物和背景都設定在了海外,自然就保險多了,案件不僅可以按照藝術的需要盡情發揮,而且消解了主管部門的擔心。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上有政策下就可以有對策,網劇打開的這扇罪案題材的窗口,看似開放,實則有著明確的界限。罪案劇仍需努力探索其中的規則,何為血腥何為暴力,如何考慮觀眾觀感,如何不誘導犯罪,其實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李夏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