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人魚》的環保敘事分析

摘要:《美人魚》是周星馳2016年春節檔推出的新片,影片上映以來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美人魚》雖然沿襲了周星馳以往的喜劇風格,但在關注海洋生態、關心和保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突破。本文以《美人魚》為研究對象,從環保視角,深入分析《美人魚》的敘事視角、敘事形態、敘事話語及其高科技敘事手段。
關鍵詞:《美人魚》﹔環保﹔敘事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8-0103-02
由著名導演和演員周星馳所執導的,富有科幻色彩的喜劇片《美人魚》於2016年2月8日在中國上映。《美人魚》首日預售票房就已經破億,打破了華語電影的預售記錄[1]。截止2016年3月14日,《美人魚》的票房已達33.71億元,成為單片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1]。
《美人魚》講述了富豪劉軒為謀取巨額經濟利潤,計劃在青螺灣實施填海工程。填海工程中,不斷用聲納對美人魚及海裡其它生物進行驅逐。為拯救美人魚家族,阻止劉軒的填海計劃,美人魚姍姍企圖用自己的美色吸引劉軒,助其家族殺死劉軒,以阻止劉軒填海。未曾料到,劉軒在與美人魚姍姍的相處中,彼此產生了愛意。最終劉軒因為對姍姍的愛,放棄了填海工程﹔姍姍也因受傷暫時消失在大海中。在影片的結尾部分,男主角劉軒和女主角姍姍,像童話裡的公主和王子一樣,幸福的生活在了一所面朝大海的別墅裡。
《美人魚》看似一部愛情片,但實質卻在強調“環保”主題。周星馳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拍電影《美人魚》的最終目的是“帶出一個環保訊息”。全片都充滿了極強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本文以電影《美人魚》為研究對象,從環保敘事視角與人物構成、環保敘事形態、環保敘事話語、高科技環保敘事手段等方面對其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
一、環保敘事視角與人物構成
所謂敘事視角,就是尋找講故事的“敘事主體”。“敘事主體”有時是電影中的一個人物,有時則是電影故事之外,“潛藏起來”的講述者。
周星馳在《美人魚》及他所執導的多部影片中,都喜歡使用“非人稱敘述”視角。“非人稱敘事”是一種較為慣常、深受觀眾喜愛的敘事視角。它在敘述過程中,不會出現明確的敘述者,讓觀眾隨著鏡頭的推移,情節的推進,自然投入到影片中去,了解故事的發生和發展情況。《美人魚》的環保敘事中,較為嫻熟地使用了“非人稱環保敘述視角”。如《美人魚》在片頭部分就用高煙囪排出的濃濃煙霧、不斷砍伐的樹木、被無情屠殺的動物、排入河流的污水等場景,再現了人類日益惡劣的生存環境。雖然沒有任何的敘述者,但這些視覺沖擊感極強的圖片,配合著淒涼、低沉的音樂,用步步緊逼的節奏,向人們展現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危機四伏。再如片中的“八哥”也就是八爪魚被迫忍痛烤制和切掉自己的觸角,雖然沒有任何人,用任何語言去敘述,但看著“八爪魚”備受煎熬的表情,也讓觀眾進一步去反思自己食肉時,對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巨大傷害。
敘述的核心離不開人物塑造,可以說,一部電影作品,藝術思想是靈魂,人物則是創作與接受的主題。周星馳的《美人魚》中,人物塑造也很生動。如男主角劉軒的塑造,就費了很多心思。劉軒曾經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后來通過自我不斷奮斗,成為房產界的大佬。物質的豐厚,讓劉軒逐漸喪失了人性中信任、愛、藍天碧水等最真的東西,為了偽裝自己的成熟,他甚至貼上了假胡須。劉軒習慣了用金錢擺平所有遇到的問題,也因金錢而迷失了自我,直到美人魚姍姍的出現,才喚起了劉軒作為普通人的良知,讓他重新尋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
二、環保敘事形態
電影發展中,到目前為止,主要出現了三種較為常見的敘事形態:即經典敘事、現代敘事和后現代敘事[2]。經典敘事,通常會使用常規化的方式,循序漸進的敘述故事。現代敘事,大多會使用荒誕、抽象的方式,進行隨意的、支離破碎的、虛無的敘述,這種敘述會比較晦澀、難懂。后現代敘事的核心就是顛覆,不太注重邏輯,營造出一種虛無、淒涼的敘事氛圍。
《美人魚》主要使用了經典敘事和后現代敘事的有機結合。《美人魚》的環保敘事,遵循了經典敘事的方式,敘事的開端是男主人公劉軒為開發樓盤,實施填海工程,不惜迫害美人魚和海裡的其它生物。接著在故事的發展中,劉軒對美人魚相殺、相戀。伴隨著強烈的矛盾沖突,男主人公意識到了自己所作所為對女主人公姍姍及其美人魚家族的傷害。影片的結局是男主人公劉軒最終放棄了填海工程,選擇了把自己的錢都捐給環保機構,過一種平靜的生活。
《美人魚》環保內容的后現代敘事,則主要體現在周星馳“無厘頭”的敘事風格中。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富豪劉軒同美人魚姍姍之間的愛情故事,這種奇特的主題本身就有很強的后現代性。具體的環保敘事中,影片開始部分博物館館長用很夸張的喜劇方式,向游客介紹了自己的博物館,游客很快認出了“長白山老虎”是一條叫“旺財”的狗﹔“蝙蝠俠”的耳朵,其實是兩個雞翅﹔美人魚則是由芭比娃娃的頭,套上了咸魚來做美人魚的尾巴。游客們感到很不滿,博物館長不得已人為模仿了“美人魚”。這部分環保敘事,具有典型的“周星馳”喜劇風格,雖然敘事不是很嚴密,但卻讓觀眾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忍俊不禁。
三、環保敘事話語
從理論上來講,敘事話語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它們分別是:主流文化話語、精英文化話語和大眾文化話語[2]。主流話語敘事即是“以中心意識形態為基礎而形成的文化系統,它的話語特征就是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由於它居於中心地位,所以具有權威性。[3]”精英話語是一種知識分子話語,它以一種對純粹的知識性和人文態度的追求而同其他話語相區別[3]。精英文化話語不承認任何外在的精神權威,它憑借自身的科學理性進行獨立思考,將自己的全部文化活動視作獨立的自在的事業,而不是任何其他事業的附庸。[3]”大眾文化話語也稱“商業文化話語”,它是“一種文化工業的產物,它以個性、創造性、美學韻味為旨歸,一切以市場需求為標准。”大眾文化話語為了迎合受眾,經常能隨著大眾心理需求的變化而變化[4]。
周星馳的大部分電影,在敘述話語上,都屬於大眾文化話語,《美人魚》也不例外。首先,《美人魚》在人物設定上,男主人公雖然是富豪,但出身草根,來自社會底層。女主人公美人魚,像一位鄰家女孩一樣純朴、天真、善良而又美麗。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在一起的一些場景,也比較大眾化和平民化,如他們一起在露天游樂場裡的一個大排檔吃烤雞等場景,就很容易接近普通觀影者。
其次,《美人魚》在環保話語的具體敘述中,也很通俗易懂,容易被普通觀影者所理解。如影片中的師太,在講述人與人魚的歷史時,講到“人和人魚的祖先都是猿猴,在進化中,海裡的猿猴就變成了人魚”。這段講解的真實性雖然有待考証,但卻用平實的語言,道出了人和大自然及其它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人和人魚之類的其它生物,應該保持和平。影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與環保密切相關的話“如果世界上連一滴干淨的水,一口干淨的空氣都沒有,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意義”。這句話最初是美人魚姍姍說給劉軒聽的,她認為環境保護的意義,遠勝於劉軒為了暫時謀取巨額經濟利益而填海,破壞生態平衡。后來,劉軒自己也意識到了“如果世界上沒有一絲空氣,一滴水是干淨的,那麼你掙再多的錢,也是死路一條”。這句話既是對之前姍姍環保話語的語言重復,也是對人類保護環境的強調。劉軒在與姍姍的相處中,喚醒了自己的道德,他要求部下關掉“聲納”。劉軒很動情的說“錢是賺,但要有道德底線”。話語的轉變,讓觀影者看到一個曾經唯利是圖的富豪,正逐漸變成有道德、有正義感、有社會良知的人。
四、高科技環保敘事手段
高科技已經在電影制作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科技在電影中的使用,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使影片內容更加生動。周星馳在電影拍攝和制作中,也比較擅長使用高科技的手段展開敘事。周星馳所導演和主演的《少林足球》《功夫》等多部影片中,均使用了高科技敘事手段。周星馳在《美人魚》的拍攝中,更是使用了9DVR的技術,現場制作了美人魚的造型。
《美人魚》的環保敘事中,最突出的就是使用了“聲納”這個高科技設備展開敘事。影片在敘事之初,劉軒為了順利實施填海工程,聘請專業公司,使用聲納技術,驅趕海裡的生物。這個專業公司,為增強聲納驅逐海裡生物的說服力,現場為劉軒和若蘭做了演示。演示過程中,一條魚在聲納的強效作用之下,瞬間化為烏有。現場演示效果很血腥,但此時的劉軒,除了震驚之外,更關心自己能否賺錢。影片敘述中,為了躲避聲納的傷害,美人魚們都聚集在了一個廢棄的舊船上。影片高潮部分,劉軒愛上了單純、善良的美人魚姍姍,他為了感受聲納的殺傷力,來到聲納控制中心,感受聲納的迫害力度,結果僅十分之一的功率,就讓劉軒難以忍受。劉軒最終決定,關掉聲納,保護姍姍及其它海洋生物。
總之,《美人魚》從大眾所關注的環保話題切入,使用平民化、通俗化的敘事手段和話語,嵌入高科技手段,為觀影者帶來了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感悟和深思,也為全民參與環保,進行了生動而又深刻的宣傳。
參考文獻:
[1] 朱琳.《美人魚》市場表現分析[J].中國電影市場,2016(4).
[2] 易晶晶.周星馳與金凱瑞的喜劇電影敘事分析[D].南昌大學, 2009.
[3] 楊新敏.電視劇敘事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4] 陳剛.大眾文化與當代烏托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