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8期

妝容時尚的符號學探究

以《100 Years of Beauty in China》為例

靳瑜辰
2016年08月30日11:0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要: 本文以視頻《100 Years of Beauty in China》為例,運用文獻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對百年來中國妝容時尚的變遷進行梳理。並在此基礎之上,對作為符號的妝容時尚進行探究,歸納出該符號的雙重指向,它在指向社會的同時也指向個人,體現了某一時期社會既定話語權的同時,也體現了個人的自我認知。

關鍵詞:妝容時尚﹔符號﹔指向

中圖分類號:J5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8-0168-02

近兩年,國外一個名為 Watch Cut的視頻團隊創作了多個系列的“百年變化史”作品,包括各個國家百年妝容的變化、服飾的變化等,其中有一個視頻講述的是中國女性妝容在百年間的變化。視頻剪輯採用加速與常速相結合的手法,用加速展現化妝團隊對模特進行變妝過程,用常速展示模特變妝后的妝發效果,以每十年為一個時間節點,將中國20世紀10年代至如今2010年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妝發造型快速呈現出來。在過去的百年中,妝容時尚的嬗變可以說是該時期的一種符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生活水平等許多方面。

圖1 晚清漢族女子 來源:中國服裝網

圖2 1910s

一、妝容時尚的符號學闡釋

關於時尚,日本社會心理學家南博認為“時尚是一定社會群體中一定數量的人們,在一定期間和一定意圖下,具有心理誘導性的、不約而同的群體行為”[1]。我國著名學者周曉虹認為,“時尚是指一個時期內相當多的人對特定的各種模型或標本的隨從和追求”[2]。孫本文指出,“時尚是一個時期內在某一或某幾個社區、階層或整個社會的無組織群體中迅速傳播、廣為流傳,為許多人追求、模仿的某種生活模式”[3]。由此可以得出,時尚是某一特定時期的社會環境中大多數人追求的一種具有某種共性的行為方式。作為時尚中的一部分,妝容的流行也同樣可以說是某一歷史時期或社會環境下多數人的共同作用。對符號而言,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傳播學之父”施拉姆把符號視為傳播的要素,美國符號學先驅皮爾士認為符號是用來代表某種事物的東西,我國學者趙毅衡給符號的定義為“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4]。從這些定義中不難看出,符號是一種傳達某種信息的介質。因此,妝容時尚可以被視為是一種符號,它展現給大眾不僅限於化妝技術,還隱含了其歷史、社會、文化等背景。

二、中國百年妝容的嬗變

 

圖3 1920s

圖4 1930s

圖5 1940s

1.清末民初時期。20世紀10年代(如圖1、圖2所示),我國正處於清朝末年民國初期,平民女性的發型大多為偏低的發髻,有的留有中分劉海,並配以小立領的服飾,凸顯出溫婉賢惠的氣質。此時的臉部妝容較為簡單,沒有過多的修飾。由於這一時期處於社會變革階段,女性地位雖有所提高,但裹小腳等習俗並未完全摒棄,女性並沒有過多的財力與時間來花費在妝容、形象上。

2.民國時期。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如圖3至圖5所示),中國女性的妝容以上海女性為代表,她們深受西方電影的影響,逐漸接受大波浪、大紅唇的國際時尚妝發造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如30年代剪出劉海的造型等。到了四十年代(如圖5所示),隨著中美聯合抗日的開展,美國電影大量傳入中國,西方電影中妝容被受戰爭波及較小的區域的中國女性模仿。她們在口紅、腮紅的使用上非常果敢,妝容越發全面精致,在穿著上也越來越樂於展示自己的身材,旗袍在不斷地進行改良,越來越能突顯女性的曲線之美。

圖6 1950s

圖7 1960s

圖8 1970s

圖9 1980s

圖10 1990s

3.建國之后。這一時期中國處於計劃經濟體制階段,社會整體環境較為保守,女性對妝容時尚的追求冷卻了下來,甚至於素顏成為當時最常見形態。1949年建國以后(如圖6),全國人民投入社會主義建設,“婦女能頂半邊天”是當時女性最為流行的口號。西方的妝容審美受到否定,取而代之的是朴素、健康的勞動婦女形象,“什麼是美”得到了重新定義。用頭巾包裹著頭發顯得干練、精神,格子襯衫、工裝褲、“布拉吉”成為主流服裝。20世紀60年代(如圖7),麻花辮、綠軍裝、綠軍帽、斜挎包、“紅寶書”成為當時女性的標准搭配。與當時的舞台妝“紅臉蛋”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女性妝容非常簡單,幾乎是素顏,質朴而又充滿蓬勃的朝氣。20世紀70年代早期,黑、藍、灰、綠是服裝的主要色彩,妝容依然保持著簡單、淳朴的風格。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如圖8所示),西方審美再度傳入中國,大波浪單側馬尾加上彎眉彰顯了女性的柔美,一改之前簡答、朴素的妝容和造型,色彩運用也變得豐富了起來。

4.改革開放后。20世紀80年代(如圖9所示)中國改革開放后,各種妝容時尚傳入國內,國外日化品牌相繼進入中國市場。蓬鬆的燙發成為了女性追逐的時尚,眼影、腮紅、口紅等產品再次流行起來,妝面整體偏濃,摩登的女孩搭配眼鏡、耳環等較為夸張的配飾來打造時尚與個性。到了90年代(如圖10)港台影視劇開始流行,中國大陸女性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她們以港台明星為時尚標杆,並不斷學習、模仿,向港台時尚靠攏。輕薄劉海、BOBO頭再加上精美、細致的妝容是這一時期最為典型造型。再加上《ELLE》《VOGUE》等眾多歐美雜志進入內地市場,中國女性跳出了以小家碧玉、溫婉端庄為代表的東方審美局限,融入了西方立體、大氣的風格,在妝容呈現、服飾搭配、整體造型等方面逐步走向國際化。20世紀末,中國的妝容時尚風格與港台乃至西方國家的差距微乎其微。

圖11 2000s

圖12 2010s

圖2~12來源:優酷

5.二十一世紀。進入21世紀后(如圖11所示),章子怡憑借一部《臥虎藏龍》名聲大噪,她的瓜子臉、黑發盤頭、黃種人偏白的膚色再加上精致的淡妝使國外的媒體眼前一亮,被認為是中國女性形象的代表,這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女性最受歡迎的妝容。2010年以后(如圖12所示),中國女性妝容進入了多元化發展的階段,女性妝容更具個性化,且美容整形大行其道。隨著“韓流”的不斷入侵,韓國妝容時尚成為如今時尚的主要趨勢。自然的裸妝、光澤水感的底妝是日常生活中女性最常使用的美妝技巧,大波浪的卷燙發型使女性的時尚感凸顯出來。同時,來自西方的珠光眼影、高光修容、大眼妝、煙熏妝等也是如今妝容的大方向。

三、作為符號的妝容時尚

法國社會學家塔德以時裝在社會中流行的方式作為著眼點,從社會的角度強調了“模仿”行為的重要意義,從而得出“一切事物不是發明就是模仿”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齊美爾對時尚進行進一步詮釋,“所謂時尚,是一種特定范式的模仿,是社會相符欲望的滿足。一般來說,時尚具有這樣的特殊功能,它能夠誘導每個人都走某些人所走的路,並可以把多數人的行為歸結於一種單一的典范模式”[4]。從前面中國百年妝容嬗變過程中可以看到,妝容時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社會心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妝容時尚時期存在著一個共性,它們大多是對國外流行妝容的模仿。國外妝容審美傳入中國后形成一種社會符號范式,男性以此作為美的評判標准,

女性為滿足社會適應及男性話語權的需要以這種范式作為模仿的對象。因此,作為符號的妝容時尚指向了社會現狀及社會心理,是一種社會模仿適應所產生的結果。另一方面,齊美爾還強調時尚“是求得差別化需要的反映,即滿足與他人不同、富於變化、富於差別性的需要”[1]。妝容時尚的個性化、差異化在改革開放以后體現出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后,妝容時尚呈現放射狀發展趨勢,各種的化妝用品、化妝教程使妝容時尚分化出許多門類。關於妝容呈現目的方面,相對於男性作為審視者、評判者時期,當下的女性更多的是把自己作為妝容的審視者,把化妝視為展現自我、滿足自身需求的技能。同時,化妝也不再是性別指向符合,男性也成為了化妝的主體。此時,作為符號的妝容時尚更多的指向了人們自身,且每人的符號也不盡相同。

綜上所述,作為符號的妝容時尚是一個求同存異過程的體現,它既指向某一時期的社會普遍價值,又指向這一時期社會中個人的價值體現。妝容時尚作為非語言符號的一種,既反映了社會的既定話語權,又彰顯了化妝者的個性追求與自我認知。

參考文獻:

[1] 周曉虹.社會時尚的理論探討[J].浙江學刊,1995(3):63.

[2] 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442.

[3] 孫本文.社會心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6:334-335.

[4] 趙毅衡.符號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