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看《人民日報》,讓“小習”書記做了個大決定
前不久,事兒姐的同事到陝西延川縣調研培訓,在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史館,看到了一張記載著習近平同志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時,因看到《人民日報》的兩篇報道受到啟發,帶領社員不分晝夜大辦沼氣的通訊——《取火記》。
當年習近平看到了什麼?
據《取火記》報道,當年梁家河大隊大辦沼氣,主要原因是時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看到了《人民日報》1974年1月8日四版刊登的兩篇報道——《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柴草和煤炭 四川省許多社隊採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氣》《“煮飯不燒柴和炭,點燈不用油和電”——四川省中江縣龍台公社第五大隊利用沼氣的調查》。
報道介紹了四川省中江縣龍台公社等地利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氣的事跡。至此,習近平意識到沼氣可以解決梁家河村缺煤少柴的問題。他下定決心大力發展沼氣。習近平找到北京支延干部張之森,談了想在梁家河試驗沼氣的想法。時任延川縣委書記申昜主持縣委常委會研究后,決定派習近平等6人前往四川學習。1974年7月,習近平帶領梁家河村民建成的第一口沼氣池產氣點火,這也是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這項經驗后來在延川全縣推廣,解決了農民做飯、照明和施肥問題。直至今日,梁家河仍有村民在使用沼氣。
一股全國發展沼氣的熱潮
沼氣的開發與利用可以解決農村秸稈焚燒和燃料供應不足等問題。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沼氣等新能源的推廣對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中央就很重視沼氣的開發與利用,不斷加大對農村沼氣建設的財政和技術支持。
《人民日報》提到的四川農村群眾土法辦沼氣的活動,是在認真總結了此前辦沼氣的經驗上發展起來的。查閱《人民日報》,事兒姐發現,從上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人民日報》便關注沼氣問題。例如1958年3月8日第3版《浙江籌建百座沼氣動力站》一文,介紹了利用糞便垃圾解決農村動力問題。之后陸續推出《安徽計劃五年實現電氣化》《氣體石油——沼氣》《怎樣利用沼氣?》《重慶將向市民零售沼氣》等多篇介紹沼氣知識和各地興辦沼氣經驗的報道。
習近平回憶當時的場景
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接受延安電視台《我是延安人》節目專訪。在節目中,習近平回憶了當年在梁家河大隊建沼氣池的諸多細節:
“我做了大隊支部書記以后,一直想找一點推動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報》,當時頭版有一條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實行了沼氣化,我很興奮,我覺得沼氣這個東西是個好東西。”
“第一口池子是頗費功夫。一直看到沼氣池兩邊的水位在漲,但是就不見氣出。哎,很奇怪,怎麼回事?最后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那個導氣管堵塞了,最后一捅開濺得我滿臉噴糞啊,滿臉是糞。但那個氣就呼呼往上冒,我們馬上就接起管子來,我們的沼氣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來。我看再憋一陣兒,那個池子要炸了。就在那個時候,我們這個沼氣池是捅開了,另外的沼氣池是相隔了一兩天以后也建成了,但是我們還是第一。”
“當時是第一個池子,全省第一池,后來就變成全省第一村,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戶用上了沼氣。那個時候我是天天到處督導,又是支部書記,又是沼氣專家,幫助指導這件事兒。”
推動實際工作是《人民日報》一項重要職能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黨報的“五大作用”,即組織、鼓舞、激勵、批判、推動的作用,強調要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推動宣傳工作。鄧小平也曾說過,“報紙辦好了,對領導是最大的幫助”,“很多干部群眾看到報紙講什麼就要照著去做”,十分重視報紙“實現領導、指導實踐”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2月19日到人民日報社調研時說,“人民日報是黨的陣地……全黨全國人民都從人民日報裡尋找精神力量和定盤星。”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黨始終注重運用新聞媒體傳播真理、組織群眾、推動工作”,提出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今天我們回顧42年前發生在延川梁家河的“取火記”,從中可以看到,《人民日報》的報道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認識到新時期黨報所應承擔的神聖職責與使命。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撰稿:張天培 編輯:耿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