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式關系》擊中人情敏感區 陳建斌馬伊琍主演

2016年09月01日07:50 | 來源:北京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式關系》擊中人情敏感區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生活與工作中各種縱橫交錯的人際關系既復雜又有趣。由陳建斌、馬伊琍主演的現實題材劇《中國式關系》就將這種少見的社會特點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以冷幽默的方式探入中國人情社會的敏感區域。該劇將從9月8日起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同步開播,在制片人馬珂、導演沈嚴看來,“中國式關系”也可以稱為“中國式幽默”,“在中國辦事需要很多關系,家庭關系、工作關系、朋友關系等等,其中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卻能在戲中作為很有喜感的存在。”

劇中,陳建斌飾演的馬國梁是一位人到中年的事業單位中層領導。他手握實權,前途坦蕩,身處官場,言談舉止官氣十足,走路喜歡背手,張口閉口“你們這些年輕人”﹔他洞悉辦公室政治,自認為官升一級勝券在握,誰料功虧一簣,被迫棄官從商。投身商海,本想大展宏圖,誰知等待他的是因為身份變化而迎來的功利又現實的“中國式關系”……作品沒有將視角僅局限於講述馬國梁這個“倒霉大叔”的個人奮斗史,而是著力展現著他周遭的復雜變化著的“關系”,從而把脈當代社會,深度剖析人性。小到推杯換盞的酒桌學問,大到為人處世的態度看法,再到人到中年的人生困局,乃至中國社會傳承千百年來的價值標准與判斷,無一不被囊括其間。

在《中國式關系》之前,陳建斌已許久沒有觸碰過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談及這部戲,他表示之所以接拍是因為認同感。“我們經常會覺得人到中年了,所有東西都定型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有的時候生活可以從任何一個時間點重新開始。如何重新找尋生活的勇氣,這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在他看來,劇中的馬國梁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時常處在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之中,但生活不斷往前走,就不斷會有新的“危機”,不斷要求你做出相應的改變,整個故事其實展現的是人和困境的一種博弈。

劇中,陳建斌將這樣一個遭遇人生裂變的中年大叔的睿智、世故、沉穩、善良詮釋得格外到位。與此同時,角色展現出的幽默感也是一大看點。在陳建斌看來,這份幽默來源於身份的反差和改變:“一個原本是體制中的人,他待慣了,習慣用體制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去生活,突然間要面臨新的環境、新的形勢,但是他仍然在沿用他以前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時候這兩者之間就會產生一些差異,就有一些幽默的東西出現了。”細觀劇中這些飽含著生活智慧和人生思索的“冷幽默”,無不包含著對當代人處境的“熱思考”,處處隱喻的中國式人情世故,無疑將令觀眾會心一笑。

和馬國梁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海歸”江一楠(馬伊琍飾)。馬國梁是精通於“中國式關系”,江一楠恰恰最不理解“中國式關系”。比如:出租車上,她不明白司機為什麼有規矩卻不去遵守﹔飯局上,她不理解談合作為什麼要靠酒而不是自己精心打造的項目方案……這些不適,展現著中西方文化的思維差異,也展現了不同個性的人在中國式關系之中的境遇。(馮遐)

“中國式”IP 能否再引熱議?

在《中國式關系》之前,以“中國式”命名的電視劇有三部,分別是《中國式離婚》、《中國式結婚》和《中國式相親》,其中最有影響力和話題度的自然是《中國式離婚》,后兩者則有借“中國式”搭車之嫌,播出期間以及播后效應平平。

《中國式離婚》改編自王海鸰的同名小說,這位有著“中國婚姻題材第一寫手”之稱的女作家當年以這部作品對中國人的婚姻狀態進行了一次深度探訪。《中國式離婚》2004年首播時便引發巨大反響,一是由於陳道明、蔣雯麗的號召力﹔二是全劇在導演沈嚴的把控下以灰暗冷峻的色調剖析了三對夫妻的三種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諧、不寬容、不理性所帶來的傷害與疼痛,從而引發人們對婚姻的容忍、信任與責任的思考。

時隔12年,沈嚴再次執導另一部“中國式”,很明顯是有意延續“中國式”IP,而且視角從小家庭拓展至大社會,邀請到陳建斌、趙立新等戲骨加盟,整個風格透著嚴肅厚重,一副品質劇的賣相﹔但是所謂的“中國式”畢竟是敏感話題,劇中的內容能就“關系”挖掘多深、涉及多廣就是一門微妙的藝術了。一邊是市場和觀眾,一邊是審查和播出,主創們是否找到了最佳尺度,最接近紅線的邊緣?在大的市場環境今非昔比的當下,《中國式關系》能否達到《中國式離婚》當年的影響力,在播出前還是一個問號。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