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別離》傷了誰的心? 現實題材國產劇遭遇困境

2016年09月02日07:0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現實的《小別離》傷了誰的心?

  《小別離》劇照。

  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熱播的都市家庭情感劇《小別離》,將小留學生的話題炒熱后,開始面臨一個看似無解的問題。代表著三個階層的三戶家庭,在孩子是否出國留學的問題上所展現出的不同價值觀和現實處境,引發了觀眾爭議。

  觀眾

  寒門難出貴子?很傷感

  《小別離》講述了居住在同一小區的三個家庭:由黃磊、海清飾演的醫生和白領夫婦,由導演汪俊自演的富豪家庭,再加上朱媛媛參演的普通市民家庭。三個家庭共同面對著自家孩子中考的壓力,不約而同地考慮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所謂“小別離”,其實正是概括了這些未來的小留學生們告別父母、遠走他鄉的生活。

  劇情推進,三個家庭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開始引起不少觀眾的關注。黃磊家所代表的城市中產,選擇以溝通和理解的方式與女兒朵朵商討是否出國﹔富人家庭面對不成器的兒子,一心想靠金錢實現出國夢﹔而父母分別為社區醫生和出租車司機的平民家庭,盡管女兒成績優異,出國接受優質教育根本不用擔憂錄取問題,卻被巨額學費難倒,甚至開始動起了賣房和過繼女兒的念頭。“這就是我們生活面對的現實,同是出國,中產及富人階層根本不用考慮錢的問題,孩子成績最好的平民家庭,卻要面臨砸鍋賣鐵的窘境。”有觀眾看劇至此不由發出感慨。

  更有甚者,設計了現實中可能發生的大結局,“最后三個小孩分別出國,歸國后富人的兒子接班成為公司老總,醫生家的女兒按照特長成為小說家,成績最好的平民家女兒鍍金歸來后,進了富人的公司當高級白領。”有評論者認為,該劇所映照的現實過於殘酷,但也正是當下中國的實際情況,“在當代中國這個工業化已完成、階層慢慢形成的社會,‘貴子’的養成,很難再出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蹴而就,一定是靠一代代的積累。”

  導演

  提出問題沒解答,很尷尬

  《小別離》中,海清飾演的母親反復強調這樣一個邏輯關系:“你今天要是進不了前一百,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這輩子等於是完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的學生時代日常了。但在劇評人“毒sir”看來,這其實導向著一種功利的價值觀,“三家糾結的出國留學,並不是留學本身,留學已經虛化成一把尺子,成為一道劃分階層的門檻。”他進一步指出,《小別離》和之前的《歡樂頌》很像,優點是現實,缺點則是太現實,“寒門再難出貴子”固然殘酷,“但貴子,就是人生的全部嗎?”

  導演汪俊對此也頗多無奈。據他介紹,故事所依賴的背景,恰恰就是當今中國“無論是中產還是草根家庭,都在送孩子去國外留學”的現實狀況。美國國際教育協會2014年發布的《美國國際中學留學生》報告顯示,2013年全美共有7.3萬余名中學留學生。在這些“小老外”中,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佔比超三成,達2.3萬余名。“劇中三個家庭確實代表了中國現在的三個社會階層,我們不承認也沒辦法,就是客觀存在。”他表示,除了對階層的展現,劇中還嘗試著對各類問題進行反思和討論,“我們對升學、學區房、應試教育等話題都有思索,也都提出了一些我們的看法。”

  “但我提出這些現實問題后,觀眾看了也知道解決不了。就會有人問,解決不了還提出來干嗎?蠻尷尬的。”汪俊直言,這恰恰就是國產現實劇的命門所在,“真正切入社會痛點的內容不好寫,而存在的問題,電視劇也根本解決不了。”他透露,自己一開始並不願意接這部戲,因為家長們考慮留學出路的原因無法深究,稍不留神就會觸雷。

  業內

  現實劇數量下降!很失望

  汪俊先后拍過《夫妻那些事》《我愛男閨蜜》等現實劇,聚焦丁克夫妻、中年危機等話題,《小別離》也許是他在現實題材上的“最后一擊”,“問題解決不了,拍現實戲干嗎?讓人堵得慌?” 對於現實劇,他這樣表述,“現實主義會有它的春天,這個春天曾經有過,以后還會有,但不是現在。”接下來,他將轉拍虛構的古裝大劇《如懿傳》。

  影視編劇蘇健也認為,現實題材目前遭遇的困境幾乎沒有出路,“在資本、市場和政策導向等多重作用下,現實劇已不是主流的寵兒。”據他觀察,國產劇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后,真正意義上的現實題材精品力作屈指可數,“文化精英退場,現有創作者很多確實沒有能力對現實發表獨到看法,這是行業性的可悲。”

  而劇評人納蘭驚夢對此更為樂觀一些。她分析,受眾市場正由過去的“大媽為主”向更年輕的群體轉變,電視台也傾向於更年輕化的題材類型,因此現實劇在市場中的絕對數量確實在下降。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現實劇不再具有市場意義和藝術價值。與之相反,更多有實力、有情懷的創作者在捍衛現實劇的陣地,他們對現實的刻畫也超越了現有題材的狗血和婆媽,像《歡樂頌》和《小別離》這類劇集,就吸引了社會的關注。因此不必過於擔憂現實劇日漸式微,隻要創作者有耐心、熬得住,拿出值得稱道的作品,就不愁市場不認可。(記者 李夏至)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