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改變中國社會 分享經濟進入黃金時代

2016年09月07日07: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分享經濟進入黃金時代

  一名乘客在甘肅蘭州使用網約車APP在線支付車費。 新華社記者 陳 斌攝

  催生 徐 駿作(新華社發)

  制圖:潘旭濤

  不久前,網絡約車公司滴滴出行宣布,收購Uber(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盡管目前為止商務部尚未完成相關調查工作,但這一交易本身,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人們普遍認為,這標志著中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事實上,共享出行只是分享經濟的一部分。分享經濟,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包括“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台”﹔以及“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按定義來說,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

  盡管是一個新概念,但分享經濟的體量並不小。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估計,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

  更讓人期待的是,分享經濟在中國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正面臨從起步到起飛的重要轉折點。

  高速增長,開創新業態

  在中國,幾乎所有領域都出現了分享經濟模式的創新企業,甚至有些創新在全球都處於領先位置。

  根據《報告》梳理,按分享對象劃分的話,分享經濟至少有六大領域,中國都出現了代表性企業。

  一是產品分享,如汽車、設備、玩具、服裝等,代表有滴滴出行等﹔二是空間分享,如住房、辦公室、停車位、土地等,代表有小豬短租等﹔三是知識技能分享,如智慧、知識、能力、經驗等,代表有豬八戒網、知乎網等﹔四是勞務分享,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務行業,代表有河狸家、阿姨來了等﹔五是資金分享,如 P2P 借貸、產品眾籌、股權眾籌等,代表有京東眾籌、陸金所等﹔六是生產能力分享,主要表現為一種協作生產方式,包括能源、工廠、農機設備、信息基礎設施等,代表有沈陽機床廠I5智能化數控系統、阿裡巴巴“淘工廠”、 WiFi萬能鑰匙等。

  這些企業大都有著非常快的發展速度。以小豬短租為例,僅2015年,房源總數量同比2014年就增長超過350%,交易額同比增長超500%。而在瘋狂增長的背后,也有著合理的驅動力,用戶投票顯示,選擇短租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厭倦了酒店的千篇一律,喜歡有人情味兒的住宿方式”。

  不知不覺間,分享經濟也在開創互聯網經濟的新業態。根據騰訊研究院的報告,國內分享經濟風潮已經席卷十大主流行業,超過三十個子領域,有力推動了行業創新。這些領域包括,出行分享、空間分享、美食分享、金融分享、二手交易、物流眾包、服務眾包、醫療分享、教育分享、自媒體和新興市場。

  分享經濟帶來的,是全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以租代售為住宅市場、非住宅存量等房產去庫存提供了有效路徑﹔大規模兼職服務從企業流行到個人,比如“跑腿”、私人導游、私人看護等﹔內容創業成為新的潮流,無論在微信上開公眾號,還是做視頻直播,都是近兩年的新現象﹔教育領域甚至出現了大量的異國授課,而知識達人們也在“在行”等平台上為人們解疑釋惑﹔請專家看病不走傳統的挂號模式,而是基於地理位置和醫生的空余時間,在線預約上門服務……

  “從整體來看,中國分享經濟正步入發展黃金期。”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這樣認為。

  方興未艾,迎來劇增期

  中國分享經濟的熱潮,早已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

  此前,韓國《朝鮮日報》就曾分析,盡管分享經濟起源於美國,但目前發展最快的是中國。

  更為直接的關注來自分享經濟領域的企業。無論Airbnb(空中食宿)還是Uber,都希望在中國方興未艾的分享經濟潮流中分一杯羹,而他們面臨的是中國本土企業在同一領域中的競爭。

  從世界范圍內看,分享經濟在2006年之前就已初現端倪,諸如在線二手交易EBay、在線影片租賃Netflix等,都屬於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的,具有分享經濟屬性的企業﹔而高速增長期則出現於2007年到2014年間,在這期間,很多初創企業引領了潮流,諸如今天已經很火爆的Uber、Airbnb,以及同城快遞Postmaster、食品共享網站GrubWithUs等各領域公司,都快速發展,行業總體增速達到50%左右﹔2015年至今,則進入了相對平穩期,但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總體態勢。

  數據顯示,在2014至2015年兩年內,流入分享經濟的風險資金規模達到227.04億美元,近乎之前14年分享經濟投資額總和的5倍。

  從地域分布看,全球累計融資額過億美元的26家分享經濟企業中,美國企業以138.30億美元的融資規模成為第一吸金國,中國以66.12億美元排在第二。

  總體來看,中國分享經濟的發展晚於海外,尤其是美國等發達國家。但這也意味著,在其他國家進入平穩期的同時,中國分享經濟剛好迎來黃金時代。國家信息中心的預測認為,未來五年中國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未來十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至10家巨無霸平台型企業。

  對處於“互聯網+”時代的中國來說,分享經濟將成為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房、車、勞動、技能、時間、人脈等,都可以分享,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對原有的雇佣模式和就業模式帶來沖擊,而冗余的人力資源也可以得到更為合理的利用。

  然而,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分享經濟有諸多好處,針對這一新興事物的監管體系尚不完備,依然存在著政策滯后於發展的情況。事實上,分享經濟的全面發展對於政府治理創新來說,也有著明顯的“倒逼”效應,為構建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提供了經驗、技術與數據支撐。

  未來,分享經濟將帶來什麼?

  馬化騰認為,目前分享經濟處於個人閑置資源分享階段﹔未來幾年,會全面進入企業閑置資源分享階段﹔再往后看,未來5至10年,會進入公共閑置資源分享階段,目前已經在局部萌芽,由政府牽頭主導﹔未來10至20年,會進入整個城市的閑置資源分享階段,目前海外已經有試點出現。

  條件優厚,符合大趨勢

  不久前,剛剛奪得巴西奧運會金牌的中國女排主攻手朱婷,在“閑魚”平台上發了一段小視頻。即將加盟土耳其聯賽的她,表示自己想學習一些土耳其語,作為交換,她願意教對方自己的殺手锏“絕殺暴扣”和“王之蔑視”。

  個人層面的分享流行背后,是整個國家對於分享經濟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分享經濟”這個詞,並非今年才出現在政府文件中,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就已經出現。而在新發展理念中,分享經濟又直接與其中的“共享”理念相契合,同時還是實現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改革的試驗場。

  與政策和趨勢相吻合,並非分享經濟的全部優勢。總體來說,中國有著分享經濟高速發展的非常好的條件。

  首先是市場規模非常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而且,調查顯示,中國網民喜愛與他人分享,這些都成為分享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

  其次是資本非常歡迎分享經濟類的初創企業。僅2015年,滴滴出行公布的融資額就超過229.45億元,美團網公布的融資總額至少138.6億元,螞蟻金服至少融資121億元。馬化騰分析說,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手裡的資金,還可以支持分享經濟創業發展2至3年。

  更為重要的是,分享經濟符合當下人們對待資源的基本方式。隨著人們的閑置物品、時間等增多,分享經濟已然成為大趨勢。其背后的驅動力,包含著多種因素。

  這其中,既包括用戶需求的提升,隨著消費層次的升級,人們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的消費體驗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包括提高收入的意願,哈佛大學教授克裡斯托弗·馬科斯認為,分享經濟出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正是因為深陷經濟危機中,人們需要增加收入﹔也包括信息技術的推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大數據的發展,社交網絡及信用評價機制的日漸成熟等,都與此有關﹔也包括消費理念的轉變,在網絡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樂於分享,有著與其父輩不同的消費理念﹔也包括靈活就業的追求,分享經濟可以讓人比較自由地進入或退出社會生產過程,減輕了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還包括資本市場的熱捧。(劉少華)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