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產劇角色說話讓人出戲 都讓配音演員"背鍋"?

2016年09月08日07:52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角色聲音讓人出戲 都是配音惹的禍?

  楊紫  (《青雲志》海報)

  陳偉霆(《老九門》劇照)

  楊洋和鄭爽(《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照)

  《麻雀》中李易峰的配音有點怪 《青雲志》楊紫聲音“太老氣”

  國產劇用配音不鮮見,但配音有違和感最近頻頻受到大家吐槽,進而影響對角色的總體評價,甚至連累演員。

  熱播劇《麻雀》中,李易峰所飾演的特工陳深就被評“聲音裝模作樣”,此外,《青雲志》中的楊紫、《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的鄭爽的聲音也被吐槽。因此,制作方在后期時需要徹底重視這個環節,才能“讓觀眾的耳朵懷孕”。  

  大多數配音都讓人覺得“怪怪的”

  觀眾不滿:

  角色說話出戲,鍋都讓配音演員背?  

  之前《潛伏》、《黎明之前》和《偽裝者》之所以被奉為一時的諜戰劇口碑之作,劇組使用演員原聲是一大因素。

  而正在播出的《麻雀》裡,觀眾發現,除了張魯一,其他主要演員全都採用了配音,有觀眾表示,“聽起來像是上世紀90年代香港電影的配音,跟諜戰劇的氛圍很是違和,尤其是李易峰飾演的陳深的配音,口型對不上,而且有播音腔,導致陳深說話和表情慢半拍的,看著非常出戲。”“為什麼要給李小冉和李易峰配音?特別受不了配音,裝模作樣的,演員的原聲又不差”。

  據了解,當初該劇進入后期制作時,粉絲就強烈希望李易峰能夠自己配音,但還是未能成行。

  還有觀眾指出,在《青雲志》中,楊紫飾演的陸雪琪的聲音讓人尷尬,“她的角色不是高冷的嗎?為什麼一下子跳到甄嬛那裡去了?”“以前隻知道顏值、演技與角色不符會撐不起角色,沒想到居然還有臉和聲音不符的,已經配過N多女主戲的季冠霖聲音已經進入到一個穩固的模式,已經36歲的她在年紀上的聲音痕跡擺在那裡是事實,這就顯得陸雪琪太老氣了,哪裡是少女的聲音”。原來,陸雪琪和《甄嬛傳》中甄嬛用的都是季冠霖的配音。

  此外,在《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楊洋是用自己的原聲,鄭爽則用了配音,但是不少網友都表示“配音太尷尬”。  

  觀眾點贊:

  《老九門》中陳偉霆的配音是成功例子  

  《老九門》中,陳偉霆飾演的張大佛爺的配音由邊江擔任,他的配音給角色加分不少,既有霸氣的一面,又有男女互動時“蘇蘇”的感覺,完美地掩蓋了明星本人普通話不標准的缺陷,該配音演員之前還承包了霍建華、鐘漢良等國產劇各大男神的配音工作。

  配音困局:

  曾有“十天配幾十集戲”的尷尬現象  

  顯而易見,國產劇配音的違和感經常會被大家吐槽,影響觀感以及對一部戲的總體評判。據透露,有的明星在現場隻做表情,以為有了配音演員存在,對台詞不那麼在乎,導致是嘴形和聲音對不上。同時,有演員表演時情緒不到位,本身沒哭沒笑,但導演要求后期配音來救場,硬是要大哭、大笑,這也勢必導致聲畫不合。還有的台詞在后期制作時被更改,改完之后自然就對不上了。

  配音效果遭到詬病,往往和劇組“省預算”有關。配音的正常周期是一天兩、三集,精品制作甚至一周隻出一集,但有些劇組請大牌演員時很舍得花錢,一到后期就開始“哭窮”,要求配音方面降低預算,甚至為了趕工,常常要求一天配五、六集,甚至曾提出“十天配幾十集戲”,讓配音演員們哭笑不得。

  有的情形則是配音演員的聲音本身與角色不相稱。比如季冠霖和邊江同為一線配音演員,太多熱門劇集的角色都由他們包攬,但大家聽多了,過於熟悉會產生疲勞感,“對於一個配音演員來說,觀眾一聽就知道是她,這並不見得是一件什麼好事情,因為這說明,配音並沒有給觀眾完整的代入感,這很可能會造成觀眾的出戲”。

  因此,觀眾建議這些著名配音演員“要有選擇”:“真的沒必要什麼戲都接,什麼角色都配音,還是要選自己能駕馭的,最好是年齡相仿的角色。聲音和演技一樣,都不要過分透支。”  

  值得一提:

  配音盛行有客觀原因,也有演員的台詞功底問題  

  正因為配音屢受質疑,不少觀眾開始有疑問,都說中文,為什麼國產劇還需要配音?有配音業內人士就此表示,全中國的配音演員一共就隻有幾百個,但每年僅僅需要配音的國產劇都是數萬集以上。在他看來,配音盛行有很多原因:

  第一是演員現場亂演,導演亂收音,“比如一部戰爭戲中,英雄挺起機關槍向敵人掃射,嘴巴裡說的卻是biubiubiu之類的詞”﹔第二是要彌補拍攝環境的漏洞,現場往往很雜亂,導致演員口中的聲音被蓋住﹔第三是很多時候演員說的普通話不標准,這就需要后期配音來補救﹔第四是,演員說錯話﹔第五就是,劉濤等演員控訴過的“數字演員”,這類演員不說台詞,嘴裡念的都是“一二三四”,隻能讓配音補救﹔第六是,明星檔期緊張,沒有時間自己配,況且酬勞也很高,劇組請配音演員肯定更劃算。

  實際上,配音流行還指向了一個十分關鍵的現狀:演員的台詞功底太差。導演馮小剛就直接吐槽過這個現象:“表演系上到三年級都不知道教什麼,到四年級徹底放羊,美其名曰出去實習,其實是沒得教了。為什麼沒得教了?該教的不教,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演員,應該有多少種語言、方言,你都能學得會,你不能四年表演系出來沒有這樣的能力。”

  雖然觀眾更喜歡聽演員原聲,越來越多的明星敢於嘗試原聲表演,但最后不少成片的效果都很一般,馮小剛也很無奈:“現在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明星。大家都很喜歡聽他們說話,一個男孩兒經常說‘我的包包忘帶了’,這得多尷尬。”

  題外話

  明星為動畫片配音有利有弊  

  盡管不少明星本人主演的戲裡都用了配音,可令人驚詫的是,越來越多的明星紛紛開始為動畫片配音。前不久獲贊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周迅給熊貓的配音就引起強烈關注,而在影視劇中,她的聲音顆粒感很重,多數情況下不太適合原聲出演。此外,黃渤、黃磊等人都是動畫片配音的常客。

  明星聲音辨識度比較高,會讓觀眾有熟悉感和親近感,更主要的是明星配音可以成為一個宣傳賣點,不少人氣明星也能為電影拉票房。然而,一些人氣明星根本沒有配音經驗,生硬的台詞成為電影的槽點,引發各種笑場,比如韓寒此前為《極速蝸牛》的配音顯得太過懶散,也沒有戲劇化的表現,跟普通人在生活中說話差不多。

  頭評  

  角色聲音好聽,觀眾耳朵才能“懷孕”

  文/曾俊  

  本來賣相不錯的一部戲,總是會因為一些小細節而有損整體評價,聲音就是其中一方面,讓人不得不感到遺憾和惋惜。這年頭大家看戲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看臉,也會專注於聽聲音,這裡面包括明星的聲音和配音,對於那些好聽到位、為角色增添魅力的聲音,觀眾都會感嘆“耳朵都會懷孕”,可見聲音有多重要。

  聲音如此重要,制片方就要徹底重視這一環節。想當初《老九門》剛播出時,張藝興飾演的二月紅唱京劇就被狂批“嘴形錯了”,有粉絲為他抱不平,還特別把音軌重新調整剪輯出新的版本,結果聲音和畫面就合一了,制片方當時還道歉說“連累了演員”,可是無法遮蓋“粗糙趕工”的毛病。

  所以說,聲音遠不止是影視劇生產中的一個小細節,而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制作方都如此重視、願意用大錢做特效了,為什麼同為后期的配音就顯得那麼廉價呢?有數據稱,一個配音演員配一集電視劇的酬勞是300元,相比其他環節太便宜了,他們也隻有不斷接活,靠工作量大才能多掙錢,因此能不能就此提高配音演員的待遇?高水准才能帶給觀眾美好的感受。

  當然,“聲台形表”缺一不可,我們也要鼓勵演員用原聲表演,逐漸克服聲音瑕疵,苦練台詞功底,從而提升演技,而不是老想著,角色聲音出問題了,那是配音演員的事。(記者 曾俊)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