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七彩部落"致富經 讓農村腰包"鼓"起來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春曉):站在翠芽27度景區的觀景平台上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蔥蔥的茶園展現眼前。在碧綠的茶園中,牆面涂成大紅大紫的房屋點綴期間讓人眼前一亮,色彩多姿的房屋如同七彩斑斕的調色板,在綠色茶園上涂上了璀璨的一筆。世界上彩色的村子有很多,比如墨西哥充滿藝術氣息的瓜納華托﹔威尼斯裡舟船往來的小鎮布拉諾﹔智利好色之城瓦爾帕萊索,而此處的多彩村落更具有中國韻味。
這處靚麗的風景線在湄江鎮金花村大青溝,位於湄潭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0公裡,地處“十謝共產黨發祥地——田家溝”和“西部茶葉第一村——核桃壩”之間,她的名字叫“七彩部落”。金花村由12個村民組組成,“七彩部落”是金花村的一個村民組,原來稱為大青溝組,全組共有73戶、274人。
遙望“七彩部落”與茶園 趙春曉攝
金花村黨支部書記馮燕青隻有28歲,他頭腦靈活、善於鑽研,“田家溝、核桃壩都發展起來了,我們地處兩地的中間帶,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發展起來,那我們就是傻子,將會落后他們十年以上!”
當時金花村“七彩村落”全組僅有的“家當”是568畝茶園、80畝水田、712畝山林、120畝旱地、71棟黔北民居等資源,如何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做大做強成為馮燕青常常思考的問題。
2015年3月湄潭縣開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金花村以此為契機,依托當地資源稟賦,採取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資源整合、統一運營管理、統一股份分紅和政統建基礎設施的“五統一”共享發展模式,探索建立“戶戶是股東、家家能分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七彩部落”的房屋外觀 趙春曉攝
“七彩部落”於2015年4月17日動工建設,5月28日完工,僅用了41天時間打造。短時間內,一個基礎完善、產業配套、環境宜人的“多彩區域”呈現在世人面前,成為湄潭鄉村旅游又一“引爆點”。
馮燕青介紹說,為了打造“茶旅一體化”旅游產業,我們把茶園、土地、房屋整合到一塊,利用“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模式發展。
金花村黨支部書記馮燕青在接受記者採訪 趙春曉攝
資源變資本就是把所有的土地、生態茶園、土地整合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12個村民組成立了12個分社(組),區域茶園全部整合到一起,充分讓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就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本,把農民的現金成立了七彩部落公司,按照一萬一股享受分紅﹔農民變股民就是在合作社參股的農民都成為股份經濟和合作社的股東。
“七彩部落”通過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三資”權,通過“群眾會+”維護群眾參與權、決策權,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保障農民收益權、分配權,通過項目整合、打捆投入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有力凝聚黨心民心,堅定群眾自我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目前,“七彩部落”已有鄉村餐館15家、鄉村賓館9家、鄉村超市5家、特色小吃店26家以及兩個露天酒吧,另外還有特色商品品鑒展示館和農村電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202.5萬美元,佔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今年“五一”小長假,三天接待旅客1.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2.3萬美元。2014年,“七彩部落”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還隻有11132元,2015年該村收入就突破了30000元﹔支柱產業從第一產業迅速轉變為第三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七彩部落”參觀進出口 趙春曉攝
“七彩部落”利用特有的創意和資源致富,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村民組,金花村其余的村民組則利用自己獨有的條件也在發家致富的路上尋找突圍。
“在‘七彩部落’的隔壁農民畫村,家家戶戶都在畫農民畫,有的村民還將畫作涂到自家的牆壁上,就是城市裡所說的‘涂鴉’”,馮燕青還介紹說“由於有一百多年的農民畫歷史,這裡的村民從8歲到80歲都在畫畫,並且每家都有自己的畫室,農民畫的風格也很多樣,這些畫作都是農民自己發揮創作的,小幅畫作能賣到幾百元一張”。另外,馮燕青還介紹到有的村民組開辟了‘紅軍文化村’,打造革命教育基地。游客來到這裡,不僅能感受到紅軍文化,還能親自下地插秧收割,體驗綠色生態文化。
“七彩部落”搶抓了農村改革試驗試點的機遇,大力推進農村產權制度、農村經營體制等改革,盤活茶園、山林、房屋等沉睡資源並量化入股,實現了讓農村資源“活”起來、農村要素“動”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的目的。“七彩部落”村民組致富的經驗,說明了深化改革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不竭動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抓手。
“七彩部落”指示牌
“七彩部落”茶園裡面的花雨傘
“七彩部落”鳥瞰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