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威尼斯電影節落幕 華語片"遇冷"折射"走出去"之艱

2016年09月12日06:4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遇冷威尼斯電影節 中國電影在忙什麼

  華語片“遇冷” 折射“走出去”之艱

  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9月10日落下帷幕,菲律賓影片《離開的女人》奪得最高獎項金獅獎。本屆電影節上雖然不乏中國元素,例如“聚焦中國”論壇暢談中外合拍、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直通車”規模推薦華語影片和項目……卻難掩華語電影缺席主賽場之尷尬。

  “中國電影應該多樣化發展”

  素有“電影節之父”之稱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與中國電影緣分深厚。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電影便頻頻亮相該影節。

  今年華語片從風光無限到主競賽單元“零入圍”。國內市場“熱”國外賽場“冷”引發中外影人深思,快速發展的市場緣何難以培育出能夠“走出去”的華語片?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阿爾貝托·巴爾貝拉含蓄地指出,中國電影過於商業化:“中國電影應該多樣化發展,不能把整個電影制作都集中在商業片、喜劇片和動作片上,隻有多樣化才能在國際平台和市場上有吸引力。”

  “中國商業片在用最不適合的方式拍攝”

  然而,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商業片”的屬性並非是華語電影入圍主賽場的障礙。“電影節並非拒絕商業片,看重的是影片質量,入選影片中有不少藝術性高的商業片。”影節平行單元“威尼斯日”主席喬治·戈塞蒂如是說。但他同時表示:“中國現在很多商業片是用最快最容易的方式制作,而不是最適合的方式。”

  在商業片絕對主導的市場下,藝術性電影的生存土壤就顯得貧瘠。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票房導向下,國內商業電影“圈錢”情況愈發嚴重,制作周期普遍較短,對質量的重視度下降。

  藝術電影制片人李園說,目前電影投資並沒有被看做是對文化的投資,而是快速掙錢的機會,制作周期長、票房前景難測的文藝類作品自然得不到投資人的青睞。

  中國電影過度關注本土市場

  有專家認為,除了過於商業化之外,中國電影過度關注本土市場也致其難以真正“走出去”。絕大多數中國電影目前都定位在本土市場,海外票房和銷售呈下降趨勢,2014年國產影片海外票房和銷售總收入佔比國內票房比例僅為6%,對海外市場的忽略也讓華語片陷入本土化困境,嘗試“走出去”時頻頻遇冷。

  新片《再見瓦城》入圍影節平行單元“威尼斯日”的台灣導演趙德胤分析,華語電影以商業片為主,但局限在地方性商業片,“難以做到世界性的商業片,因此票房成績好的作品去不了電影節,導演的呈現方式無法與其他國家觀眾溝通”。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影片過於本土化雖對票房影響微小,卻正在逐漸把華語電影推向區域化電影的困境。趙德胤坦言,華語電影說故事的方式沒有建立一個“有差異性、有特色且能夠被認可”的模式,因此很可能會陷入電影市場繁榮,卻沒有相應文化影響的困局。

  一些從業者從另外的視角分析,認為目前的市場帶給他們更多的機遇。5月戛納電影節時,參加工作坊學習的制片人鄧勝曾告訴記者:“中國電影人現在非常幸福,外國制作人都想和我們合作。”此次攜短片《人生若隻如初見》入圍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的導演胡偉也表示,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給從業者帶來很多機會,“在中國做電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在當今這個電影行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裡,我們期待著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不再是一片冷寂。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離開的女人》Lav Diaz(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夜行動物》湯姆·福特(美國)

  最佳導演獎:《野蠻地區》阿瑪特·伊斯卡拉特(墨西哥)

  《戰爭天堂》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俄羅斯、德國、法國)

  最佳女演員:《愛樂之城》艾瑪·斯通(美國)

  最佳男演員:《杰出公民》奧斯卡·馬丁內茲(阿根廷)

  最佳劇本獎:《第一夫人》諾亞·奧本海姆

  觀點

  評委趙薇:市場需要有理想主義的電影人

  擔任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的中國導演兼演員趙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影亟待增強自身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發展中國電影需要冒險精神。趙薇主演的影片《親愛的》曾在2014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展映。

  首次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的趙薇說,作為主競賽單元評委,10多天來她平均每天至少看3部電影,與來自不同國家,活躍於音樂、電影、攝影等不同領域的評委,就每一部參選電影進行討論,以選出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得主。“對我來說很像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她說。

  今年沒有華語影片入選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令不少中國電影人和觀眾頗感遺憾。對此,趙薇認為,這暗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前中國市場上的商業片越來越多,藝術片相對越來越少。

  “但這不是說中國電影拍得不好,商業片也是在拍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她解釋說,“很多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影片並不適合參加國際性的電影節,畢竟你的電影要讓全世界的評委來研究和評判。”

  針對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趙薇認為,中國電影需要進一步開發多樣性,而不是跟隨市場潮流盲目復制,“開發新類型的電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不僅需要有冒險精神的導演,更需要願意支持藝術電影的投資方”。

  “市場不會主動改變,需要一批有使命感、有理想主義的電影人,我相信中國電影市場有願意去做這些事情的人。”她說。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