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封神傳奇"口碑票房跌破下限 技術大於藝術的慘敗

周夏
2016年09月12日07:0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封神傳奇》:技術大於藝術的慘敗

編者按

隨著電影技術的更新換代,中國的各種神話故事和志怪小說成為開發“東方魔幻大片”源源不斷的寶藏,《山海經》《西游記》《搜神記》《列仙傳》《白蛇傳》《聊齋志異》等先后被挖掘出來,呈現在銀幕上。在眾多作品當中,最近上映的、改編自明代許仲琳所著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的電影《封神傳奇》尤為惹人注意。不是因為它投資幾億元,吸引眾多一線明星加盟,動用了中、美、韓、英、瑞典、加拿大等多個國際視效團隊,以及制作過《指環王》的音效團隊,號稱“東方史詩級大片”,而是因為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跌破了下限——票房隻有2.8億元,遠未達到制作方的預期,豆瓣評分僅3分。一流的制作團隊為什麼創作出一部三流作品?

《封神傳奇》的創作者對技術的重視遠過於藝術。影片一流的特技絲毫沒有呈現出中國神話故事的古典神韻和內在精髓,反而暴露出東西方元素硬性嫁接的種種弊端。影片拍攝期長達9個月,搭建60個場景,採用真人和CG技術相結合,在硬件技術上的投入不可謂沒有誠意和野心。但從所呈現的視覺效果上看,風格凌亂,東拼西湊,不古不今,不倫不類,沒有統一的美學追求。整個設計無論從建筑環境還是器具服設上都過於西化現代,商紂王那高聳巍峨、氣勢宏偉的宮殿居然是建筑在山上的西式古堡,而遺留下的浮空古城更像是羅馬建筑的殘壁斷垣。九尾狐妲己金甲披身更像是埃及艷后的裝扮,太乙真人的神器寶物十方舟仿佛寓意著西方聖經裡的諾亞方舟。開頭身披夜行衣的姬家軍展現緊張刺激的跑酷絕技,末尾襲擊浮空古城的裝備戰艦居然讓我聯想到了《星球大戰》,而申公豹變身的不死戰神似乎是西方魔幻片中的怪獸降臨。《封神傳奇》是借東方之名上演了一場西方大戰,呈現出土豪包裝下的各種神奇怪力,到處都給人冷冰冰、硬邦邦的機械化制造之感。先不談故事,就是從奇觀的營造上也令觀眾感到無所適從,得不到視聽觀感上的任何愉悅。

揭開故事內核,內部也是中空的,使“光明對決黑暗、正義戰勝邪惡”的主旨最終淪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影片僅109分鐘的時長上演了八次打斗——解救靈族大長老、小哪吒戲姜子牙、千足虫追擊戰、沙漠結交二郎神、智取十方舟、哪吒大鬧東海龍宮、奪取光明之劍、西岐大戰,像極了游戲中的闖關升級。影片出場人物眾多,信息量密集,節奏飛快,連做伏筆和鋪墊的間隙都沒留下。觀眾也跟著看得眼花繚亂,氣喘吁吁,到最后隻剩審美疲勞了。也許制作方會覺得委屈,影片80%都是大場面,超過2200個特效鏡頭,給觀眾的全都是硬干貨啊。可是過猶不及,填得過滿,適得其反,吃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難免會消化不良。場場戲都是高潮,還哪裡有高潮?且有的地方過於炫技,為了打斗而打斗,為了場面而場面,哪吒大鬧東海龍宮更是旁逸斜出,跟主線毫無關系。不尊重動靜相宜、高低起伏的敘事規律注定使觀眾成為無動於衷的看客。寫到這兒,不禁為《封神傳奇》感到可惜,其實這八場打斗完全可以拆解出好幾個“封神傳奇”來了,如果把打斗去掉一半,用這一半的時間專注塑造人物、挖掘內心情感,也許可以獲得更好的觀賞效果。

人物塑造是吸引觀眾的關鍵。但是影片主要呈現打斗,人物就隻能淹沒其中淪為扁平單薄的符號了。創作者以雷震子作為影片的核心人物來塑造,其實選得不錯。他作為翼族人的后代卻沒有翅膀,同時又是姬昌的養子、姬發的兄弟,雙重身份使之具有一定深度的復雜心理戲,兼大有作為的成長空間,也許集中力量來塑造他就可以衍生出一部神話版的英雄勵志片。但是為了讓邀請的群星每個人都留有充足的展示空間,核心人物就很難突出了。影片還給男主角加了一條感情線。本來跟木偶女間諜藍蝶的愛情是一個很好的煽情點,但是緊張局促的敘事節奏並沒有給予二人充分的情感發酵,使其產生的化學反應變得莫名其妙起來。雷震子說“隻要執著,夢想就會實現”,藍蝶則說“我想你帶著我飛”,這種台詞尷尬做作。夢幻的藍蝶飛舞,海上看日出,空中看日落,僅構成美人美景的抒情畫面卻無法使觀眾共鳴感動。影片的男二號哪吒則忽大忽小,一會兒是CG設計的萌娃一枚,一會兒是文章真人扮演的成人哪吒,性格暴戾驕縱,頑劣不化,自私自利,典型的沖動性人格,遠沒有老動畫片中那個舍己救人的哪吒可愛。二郎神楊戩的出現和消失都顯得隨意任性,被編劇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對太乙真人的改編就更無厘頭了,不僅化身為會幻術的神秘黑衣巫婆,而且和姜子牙還有一段隱約的舊情。這種類型片中對女性的設置通常是定型化的,太乙真人扮演千年怨婦,而九尾狐妲己就和《盜墓筆記》中的蛇母一樣,繼續演繹著紅顏禍水的形象,掀開蛇蠍美女的外衣,隻剩下惡魔般的張牙舞爪。

有少數人為《封神傳奇》辯護,認為中國早期電影中也出現過中西混雜的神怪片,甚至在香港古裝武俠片中也能找到怪力亂神的蹤影。但是研究歸研究,不能因為在歷史坐標系上找到與之相呼應的文本,就認為它是一部有價值的神片。好壞關鍵還是看影片的制作質量。《封神傳奇》確實開了腦洞,發揮了想象力,竭盡所能表現大片氣勢,但就是缺乏建立在敘事邏輯之上的有機整合,這可能是配方電影的通病。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西合作成為常態,引來國外先進技術為中國電影所用是必然趨勢,可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必須做到內在的轉化融合才能生效。忽視文學、敘事、人物,一味追求表面的視聽娛樂,最終事倍功半,隻能結下中西古今相雜交的一個怪胎。(作者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