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真人秀"女神"養成記 全民造星還是陪伴成長

2016年09月13日07:0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女神養成記:全民造星還是陪伴成長

  21歲的廣東女孩譚鹽鹽還在上大學,這個暑假她是這麼過的:從8月6日起住進一棟別墅中,白天生活之余,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晚上在自己的房間做直播﹔每逢周六會有一名演藝圈的“男神”降臨,檢驗本周“學習任務”的成果。

  這樣的生活要持續49天,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競爭的還有另外9個18~26歲的漂亮女孩。這並不是一個“養成系”(玩家需要培育特定的對象——人或動物,並使其獲得成功,玩家可在其中獲得成就感——記者注)的網絡游戲,而是一檔正在熱播的真人秀《Hello!女神》——制作方稱其為“女神真身互動養成秀”。

  10個女孩全天生活在攝像頭下,直播、養成、男神、女神,在各種閃亮的高頻詞下,我們到底在看什麼?

  兄長喜歡女生的表達方式

  就是贈送甜甜圈

  芒果娛樂副總裁、《Hello!女神》總策劃王柯將這檔節目定位為“直播2.0”:將直播和真人秀結合起來。節目的設想或者允諾是,素人選手經過49天“男神”和網友全方位的“養成”,最終將成為明星出道。“養成”內容包括唱歌、跳舞、電競等。

  由於是“360度無死角”直播,譚鹽鹽告訴記者:“最開始不是很習慣,房間有監控,我都躲到衣櫃裡面換衣服。”另一名選手、來自沈陽的23歲女孩李林蔚也覺得,“直播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有的時候忘記房間裡還有攝像頭,就准備換衣服。突然想起來,趕緊跑到廁所”。

  不過,付出總是有回報的。截至發稿,在“女神榜”排名最高的譚鹽鹽已經獲得了粉絲贈送的582.5萬多張“女神票”(一張票售價折合人民幣0.1元——記者注),緊隨其后的女孩也有578.3萬、517.5萬多張。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常江認為,這檔節目的形態其實與電子游戲十分接近,觀眾的身份正在向類似於游戲玩家的角色轉型。“直播的最核心特征是交互性,使屏幕內外的人可以形成直接的交流。用戶對直播內容的參與性和滲透性進一步增強,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盡管節目形態不斷迭代,但直播真人秀節目“消費女性”的爭議一直存在。

  在知乎上,網友“天真”說:“對節目的第一印象並不是很好,極大物化女性,將身材臉蛋轉換為金錢——‘女神票’,而妹子們的個人才藝和價值在節目中並沒有很好地展示。男性發號施令、直接擺布女性的直播互動方式更令我不適。”

  90后女生江憶南看過另一檔直播真人秀節目,節目設置為一群女生各自在演播廳的格子間內進行直播,吃飯、唱歌、跳舞、玩雜技……然后由觀眾和“兄長”(男明星)投票,被選中的女生就有機會走出格子間,來到舞台中央。

  “女性在節目中就是被展示,不管是美貌還是才華﹔而且需要被幫助,男性的角色定位就是提供幫助——‘兄長’喜歡女生的表達方式就是按一個按鈕,贈送甜甜圈。”江憶南說,自己作為女生,心理上並不舒服。

  但也有網友認為,直播這種節目面對的就是娛樂大眾,“這麼多粉絲在上面踴躍發言,就是low嗎?一定要把每個節目都標榜到道德高尚的高度,我也是服了”。

  常江表示自己並沒有看過直播真人秀,但是,“娛樂的底線是不能觸犯法律和主流道德的,當然適度娛樂、雅俗共賞的娛樂是更高的要求。即便直播節目有消費女性的嫌疑,這也只是一個文化議題,未必就觸犯了底線”。

  彈乒乓球、噴奶油

  網絡綜藝的尺度誰說了算

  在《Hello!女神》中,每天晚上9點到次日凌晨1點,女孩們都會在自己的房間做直播,圍觀網友最多時達數百萬人。盡管網友手中花錢買的票決定了女孩的排名,但這些90后女孩都表示,對於網友的要求,不願意做就說“不”。

  有一天的直播任務是“換衣服”,譚鹽鹽分到了一件“夜店風”的衣服。“有的路人進來我的直播間,就會強烈要求我換,說‘你必須換,你必須遵守規則’﹔一直關注我的真愛粉就說,‘這件衣服太暴露了,不適合你,你不用換’。我最后沒有換,我不會別人要我干嗎就干嗎。”

  另一名選手、來自杭州的20歲女孩曹婉謹也表示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我就說,不行”,“我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不會突破自己的底線”。

  《Hello!女神》中有一個區別於其他直播類節目、被制作方稱為“黑科技”的新設計:網友在電腦或者手機屏幕前花錢,就能實時操控直播間,比如可以讓女孩全身被高速空氣侵襲,可以向女孩發射高速乒乓球擊打身體……

  江憶南說:“講真,最初看到直播頁面上的這些選項,我是震驚的。”

  不過,“女神”們都還能比較淡定地接受這種互動方式。譚鹽鹽說:“這些操作都比較高科技,我都試過。過程挺歡樂,是跟網友互動的新方式。最開始可能會被嚇到,習慣就好。”

  王柯坦言,為了符合廣大網民的喜好,網絡綜藝需要有互動、娛樂性強,而且比傳統電視媒體的“尺度”相對更大一點。但他強調,目前這些“黑科技”僅僅是網友和女神互動的一種方式,“直播平台市場還在逐漸規范的階段,做好自律和內容把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Hello!女神》同步推出了“夢想教室”公益計劃。網友給“女神”投出的每一票,節目組都將捐出0.01元,用於貧困山區學校建設多媒體教室,目前第一所捐贈學校已經敲定為青海克麻中心學校。

  吃穿用度全由粉絲埋單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近日撰文指出,“中國網絡直播的‘荷爾蒙經濟’將持續走高,因為中國年輕男性在網上尋求的恰恰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得不到的:年輕貌美女性的青睞、社會認可和自信”。許多“光棍”抑制住荷爾蒙的沖動,把辛苦掙來的人民幣花到虛擬世界裡。

  在《Hello!女神》中,每個女孩都有自己龐大的粉絲群體。女孩拼人氣,粉絲也較勁。與“女神榜”並立的“貢獻榜”,將貢獻最多的網友做了排名,但並不顯示他們到底為女孩花了多少人民幣。在晚間的直播中,不時可以看到粉絲花錢投票或者買禮物,女孩回報以一句“謝謝”或者一段表演,然后有無數彈幕在屏幕上飛過。

  節目的直播平台熊貓TV首席運營官張菊元表示,和其他直播的虛擬禮物不同,《Hello!女神》中網友贈送的禮物是實物,屏幕這邊點擊購買,屏幕那邊就會實時出現在女孩手中。

  王柯介紹,由於是“養成”節目,“女孩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由網友定制”。網友可以給自己喜愛的“女神”贈送各種吃的、用的、穿的、玩的。比如,牛奶200貓幣,水果500貓幣,皮鞭1000貓幣,玫瑰花5210貓幣,彩妝13140貓幣,鞋子20000貓幣,睡衣20000貓幣……

  女孩們收到禮物也很開心。曹婉謹說:“這是他們支持我的表現,他們用自己的錢刷這些東西,我很感動。”李林蔚說:“吃穿用度都是網友給的,這是對我的鼓勵。”

  常江說:“直播所營造的是一種‘窺視性’,觀眾在‘窺視他人生活、而不為對方所窺視’中獲得快感。當然,直播所制造的窺視場景並不是真實的,但對窺視者來說,這並不重要。”

  節目出品方則表示:“窺視的場景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孩們通過直播向網友展示了自己的個性,網友也可以通過投票來表達對女孩的支持。這是一種‘全民造星’,也可以理解為‘陪伴成長’。”

  節目仍在繼續。就像一個被各色人等圍觀的廣場,贊也好,罵也好,隻要有人願意埋單,廣場中央的表演就不會停止。(蔣肖斌)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