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青報攜手北京時間直播杭州G20 記者感慨學無止境

2016年09月19日07:1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杭州G20直播實戰

  38場、58小時不間斷直播,4天總播放量達1489.7萬次——誰也沒想到,G20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創下多個直播之最的竟然是有65年歷史的中國青年報和她的新伙伴、剛剛闖入市場4個月的北京新媒體集團旗下的“北京時間”團隊。

  這也是中國青年報、“北京時間”這兩家屬性不同、體制不同,甚至“年齡”都有很大差異的媒體攜手后的首度亮相。

  8月31日深夜,中國青年報與“北京時間”發布了一條消息:雙方將創新報道方式,全程全景直播峰會盛況。

  由此,中國青年報報道組成員的行李中多了一堆攝像器材,每個報道組成員都成了 “北京時間”App上注冊的雲記者。中國青年報記者陳婧說,原來總是很羨慕其他轉型媒體在新技術運用方面走在前列,這次我們終於站在了“直播”的風口上。

  一步跨入“直播”時代,這家傳統紙媒的跨躍,離不開其全媒體的嘗試。2015年年初,中國青年報就設立了全媒體協調機制,很多新聞線索都要進行全媒體形態的生產。很多文字稿件見報前,就已經在網站、微信、微博,以及客戶端傳播﹔一個新聞線索,可能既要生產見報稿,也要生產H5,甚至視頻產品。重大選題報道“一魚多吃”已成為常態。

  雖然很多記者,尤其是年輕記者都能輕鬆運用新技術,玩轉各種傳播方式,小視頻、H5隨便搞定,但真的站在了“直播”的風口上,才發現“學無止境”。

  最近一兩個月,中國青年報記者王燁捷已經嘗試著在寫文字報道的同時,拍個小視頻,甚至還在一些直播平台上開了賬號,玩票性地做了幾次小直播。可當直播真正開始的一瞬間,各種意想不到紛至沓來。明明設備的各項數據正常,可導播平台就是接不到信號﹔剛剛“有圖有真相”,准備鬆口氣,網絡又不行了﹔測試階段好好的,可發布會開始時,存儲卡滿了,直播卡了。各種掉鏈子在58小時直播正式開啟前頻繁出現。

  除了技術帶來的困擾外,最大的挑戰是來自直播內容的選擇。58小時的直播方案幾易其稿,報道組每天晚上都要對第二天的直播方案進行打磨,不僅直播的時間表要精確到分秒,更要對直播內容的可行性、新聞性、受眾的關注度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判。這對長期靠筆吃飯的文字記者來說,都是嶄新的挑戰。

  好在新媒體的互動性給了報道組不斷修正直播內容的可能。直播的互動性在於,每一次直播呈現時,觀看人數、觀眾留言等實時數據都折射出這場直播的關注度。

  峰會開幕前,從早到晚都泡在機場的陳婧說,在奧巴馬和普京抵達機場時,有多家媒體在做網絡直播,但隻有中國青年報·北京時間團隊不僅在飛機抵達的瞬間開啟直播的設備,而且在首腦的專機抵達前近1個小時就開始做解說。

  普京抵達杭州的那場直播,曾因信號問題出現了短暫停滯,雖然隻有幾十秒,但已經有觀眾急不可耐,電話打進后方編輯部,當畫面恢復時,這位觀眾連續點了幾個贊。后來,得知直播的是非科班電視人時,這位觀眾感嘆,你居然能滔滔不絕講那麼多!

  陳婧說,面對鏡頭,他們變得不再緊張,完全得益於文字記者所受的邏輯訓練和專業積累。沒有這些“基本功”,就沒有“轉型”的基礎。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報道,記者的專業積累和肚子裡的干貨都是最重要的。

  一開始被新技術來了個下馬威的王燁捷終於在峰會的尾期“網紅”了一把,她和中國青年報記者楊杰合作完成的尋找國宴同款——探秘杭幫菜獲得了多個點贊。

  為了這次直播,出門前,王燁捷把所有之前遭遇到的技術問題都仔細過了一遍,信號測試、燈光……提前做足了功課,所有杭幫名菜都爛熟於心。這次走了心的直播大獲全勝,“北京時間”團隊的后期編導說,見証了一名文字記者成長為直播達人的過程。

  此次參與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直播的記者,大多是85后,直播初體驗給了中國青年報新生代記者全媒體呈現的機會。他們也在思考,除了重大題材外,日常的直播該怎麼做。入職一年的新記者李晨赫最深的體會是,未來的直播一定要用好互動元素,在題材上選擇那些更容易交互的內容。

  站在直播的風口上,一切才剛剛開始。(劉世昕)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