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來襲明星何去何從 "吃瓜群眾"不該無底線

劉翔怒了。當看到網上的流言,他決定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女友,並霸氣地喊出“有事沖我來”。
導演車徑行怒了。他一年前的一條微博,竟然被一些人認為是導致剛剛離世的年輕演員喬任梁自殺的原因,並由此遭到謾罵。他稱這起網絡暴力事件已經對他的名譽及個人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他保留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權利。
此外,趙麗穎、陳喬恩等明星最近也屢屢遭到網絡圍攻……
當明星成為一種文化商品的時候,他們是否就應當受到“吃瓜群眾”無底線的消費呢?當網暴襲來,不僅明星們在勇敢地予以回擊,更多富有理性的人們也在堅決地說“不!”
【聲音】
劉翔:“有事沖我來”
“各位親愛的網友,此前關於我的種種流言通常我都一笑而過,但這次的不實新聞已經傷害到我的家人,我不可能再無視這種傷害。目前此事已經交由律師處理,我相信造謠者無論隱藏得多深都一定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微博評論已打開,有事沖我來。)”
9月19日,劉翔在自己的微博裡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事情的起因源於日前有媒體報道疑似劉翔與他父親的短信曝光。而更根據這則短信顯示劉翔的父母並不滿意劉翔和吳莎的戀情,而報道中還稱吳莎有出軌的行為。
9月19日晚,吳莎通過微博發表律師函,對近日不實傳聞作出回應,稱部分網絡媒體憑空杜撰了吳莎有關的負面不實消息,其內容不實、純屬捏造虛構、無中生有,對吳莎的名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貶損。對此,警告侵權行為人立即向吳莎公開道歉,吳莎也將保留追究侵權行為人法律責任的權利。並請立即撤銷和停止轉載不實的文章及信息。
【事件】
去年一條微博今年引來罵戰
事實上,與明星家事相比,文娛人士的微博、博客更容易招來“網暴”。日前,由於喬任梁去世,明星趙麗穎由於沒有發布所謂的紀念文章,被網友在其9月15日一則祝福粉絲“中秋快樂”的微博下寫上“趙麗穎你怎麼還不死”這樣的評論,而該評論獲得了2952個贊。
同樣的,另一位明星陳喬恩也遭到了類似的咒罵。於是,其經紀人不得不發一張陳喬恩滿面熱淚的照片來表明她的悲傷。
與這二人相比,導演車徑行則更是因為去年發的一條微博,招致了一些非理性網友的人身攻擊。在這條2015年9月21日發布的微博中,車徑行轉引另一位導演楊文軍的話,批評喬任梁拍戲時總遲到。然而一年過后,在沒有任何証據的情況下,一些網友便把這位年輕演員的去世歸咎於車徑行和楊文軍的身上,甚至在網絡上對他們進行人身威脅。
車徑行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我那條微博是一年前轉發的,並不是最近才說的。現在發生的事很不幸,但把它歸咎於這條微博,完全是別有用心。任何理性的人都不會做出這樣的判斷。”
車徑行還表示:“這起網絡暴力事件已經對他的名譽及個人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他保留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權利。”
【觀察】
不是所有網友都是“吃瓜群眾”
到底是誰在互聯網上對明星進行網絡暴力?在劉翔事件中,引起爭端的是一家網絡媒體,而一些新媒體和自媒體在傳播娛樂信息過程中,為了增加點擊量或者閱讀量,放棄了對“真實”的追求,更喜歡追求低俗的八卦和小道消息。
在車徑行事件中,車徑行把自己遭到圍攻的原因歸咎為一家經紀公司的誤導,但目前這家公司對此並沒有回應。
同時,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出於不同的目的也來煽風點火,在短時間內造成對一些公眾人物的攻擊。更多時候,他們並非是通過惡毒的詞語來表達,而是對惡毒的言辭進行點贊,從而增加明星的壓力。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是“吃瓜群眾”,更多的人保持著一份理性和冷靜。對於一些網友對明星各種事件的無端猜測,韓寒曾發聲表示不喜歡“吃瓜群眾”這個詞,也不喜歡看到各種段子和猜測。“你也許並不明白抑郁的人對世界的絕望,人前歡笑的人未必關起門也快樂。”
韓寒在微博中說,縱然人都有好奇心,但很多人也有另一面,人前歡樂的未必關起門也快樂。珍惜你愛的和愛你的,理解你不理解的和不理解你的。
網友“欣赟”則表達了對網絡暴力的厭惡。“悲劇的造成離不開營銷號的推送,吃瓜群眾的跟風黑,願天堂沒有任何流言蜚語……”知乎網友李小賢評價:“你可知不分時宜的吃瓜群眾,是最大的惡。”
【反思】
如何遏制網絡暴力
明星遭受網絡暴力,並非一國所獨有。像韓國,此類現象也很嚴重。為了遏制越來越嚴重的“網絡暴力”,2007年韓國社會發起了“善帖運動”。善帖運動主張用事實回帖,用尊敬的態度回帖,然后再自由地發帖。
據悉,善意回帖運動最初是由韓國建國大學教授閔丙哲發起的一場通過發布和回復善意的評論和帖子,減少網絡暴力和網絡欺凌的民間運動。根據善意回帖運動官網的介紹,善意回帖是指在網絡上為他人寫下可以給予勇氣和希望的善意留言。
發起這一運動的想法源起於2007年閔丙哲教授在電視上看到韓國女歌手U-Nee因遭受惡評困擾而自殺的新聞。他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讓他們登錄10名被網民惡意評價攻擊的明星的個人主頁,給那些本不應該遭受毫無根據惡評攻擊的人留下鼓勵和善意的回帖。由此開始了韓國的善意回帖運動並組織建立了官方網站。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已出台《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等都屬於部門規章或行業法規,但沒有明確哪些行為屬於網絡暴力。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彭煥萍教授在關於網絡暴力治理的相關研究中表示,由於網絡暴力形成機制的復雜性、虛擬性、群體性,我國相應的法律規范對於網民權利的保護過於狹窄,可操作性低,在法律適用上仍困難重重。
“網絡暴力的群體性使得網民肆無忌憚對無辜者施暴,其匿名性又使得侵權行為主體難以確認”。她呼吁對個人信息保護專門立法同時實行網絡后台實名制,以營造文明的網絡環境。
【旁觀】
當明星是怎樣一番體驗?
由於最近一些明星被他人攻擊,又或意外離世,不想在知乎上一則發布於2014年的老問題意外地火了起來。這個問題就是:當明星是怎樣一番體驗?
到9月20日為止,該問題已經有929個回答了。除了少數普通知乎網友的回答外,大多數回答是以藝人口吻和經歷回答的匿名知乎用戶,談論了自己作為藝人的感受和體驗。那麼做明星到底是什麼體驗呢?
■經常遭遇“網絡暴力”
藝人不免會有一些負面新聞,這時候就得遭遇網絡上成千上萬的謾罵,看看前不久的王寶強婚變,就能知道網友的力量是多麼強大。更有一些熱心網友“面對新聞沒有最起碼的判斷力,連消息的真假都不懂得辨別,就不辭勞苦地來我微博下罵人。”即使沒有出現負面新聞,也總有網友時刻對藝人進行品評、鑒賞,議論他們的穿衣品位、演技、打扮、長相等等。作為藝人,在收獲粉絲人氣的時候,也就不免要面對大眾過度的關注和議論。
當然,也有對此看得很開的藝人,“以前經常上網看評論,現在已經免疫了。微博交由助理打理,自己基本上不看評價了,翻來覆去,罵的也就那幾句。”
■工作太累
“真的很累很累。”長達一年多的工作時間,中間休息時間隻有20來天。“都簽了合同,基本不能違約,這也代表了有可能在這期間遇到更好的劇本和機會無法參加。”忙的時候每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拍戲拍到凌晨三四點是正常的,有時候睡一個小時起來坐飛機飛另一個城市。忙到沒時間陪家人,平均兩個月回一次家。2到3天才會和家人視頻一次。
■競爭激烈,壓力大
娛樂圈變化太快,“昨天還是平起平坐的小伙伴或許還不如你的同行,今天誰就一夜爆紅了。又比如過氣的前輩要做不知名后備的配角,又或者曾經萬眾矚目,現在隻能跑跑不紅的綜藝節目,去很偏遠的夜店走穴低價演出。這些事天天都發生在身邊,很難不被影響,總之心中滋味萬千。”
圈裡面就那麼多機會,不停地有新人進來,不斷地有人過氣。“最恐怖的是永遠活在擔心之中,擔心變老、擔心過氣、擔心負面新聞,擔心收視率票房不佳………” 十個明星九個失眠。
■太不自由
不自由大概是藝人的普遍和深刻的體會。最主要的是工作空間和私人空間幾乎沒有界限,無所不在的狗仔隊,媒體報道,隻要有一點新聞,都能被無限放大。盡管不是在工作時間,隻要是出現在公眾場合,就得擺出明星的狀態,衣著、妝容要得體,面對粉絲各種要求,態度要友好,“隨時切換私下狀態和明星狀態,在洗手間,被人認出來,哪怕是便秘也要裝出明星般的笑容,否則就會有人指責你耍大牌。”
不能像普通人一樣隨意逛超市、商場,“平時想出去逛街基本上不可能,有粉絲每天在公司、片場、家附近等著,包成木乃伊都有人認出來。”
不能隨意做主發展自己的私人關系,“不敢談戀愛,不敢有經紀公司不允許的社交關系。基本上戀愛都是聽公司的,不能和以前的朋友、同學聯系,所以經常有人說明星翻臉不認人,這不是一回事。”
■經紀公司太強勢
“大多數情況是公司強勢、明星絕對弱勢。”很多藝人吐槽,不滿經紀公司為了發展新人,會將新人和出了名的自己捆綁炒作,還有些時候經紀公司也不會考慮藝人的意見,就隨意炒作藝人。 “個人不愛炒作,非常不愛。沒有幾個人喜歡成天被人黑被人罵吧。但是有些炒作完全是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公司或者劇組發起的。這時候自己也很無力。”還有人吐槽自己演出所得的一大半都被經紀公司拿走了。(實習記者 曾師斯 張嬌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