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不斷"轉身"的導演陸川:片子到最后靠的還是故事

2016年09月22日07:4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陸川:一個不斷“轉身”的導演

  陸川,生在新疆,是圭屯生產建設兵團子弟,在新疆戈壁灘上長大﹔后來隨父母遷入北京,在廣電部大院裡成人。跟北京這座大都市,既沒有特別的親切感,也沒有特別的融入感。天南地北兩個完全不同的水土,浸潤、鍛造了他外柔內剛的性格。他承認,骨子裡“有時候比較混不吝”,“散漫”這兩個字的評語一直跟著他到大學畢業。

  他大學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卻一直喜歡電影、研究電影,后來拿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碩士學位。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電影,不太顧忌周圍人的感受。看他外表,文文弱弱、清清秀秀,但骨子裡執拗叛逆﹔外表白白淨淨,但卻是一個“招黑”體質,是一個有爭議的導演。陸川,十足一個矛盾體。

  “凡是拍2的,我都拒絕了”

  《尋槍》《可可西裡》《南京!南京!》《九層妖塔》《我們誕生在中國》,當這一部部影視作品擺在你面前時,可以發現,陸川一直在尋求變化,從故事片到科幻片,從現代題材到歷史題材,從拍人到拍動物,讓他的好奇心無限放大和滿足。

  之前,有人找陸川拍《可可西裡2》《可可西裡3》《尋槍2》,都被他拒絕了。

  “凡是拍2的,或者拍續集的,我都拒絕了。”陸川的創作幾乎每次都是這樣。陸川編劇的30集電視劇《黑洞》引起業界關注,當電視劇越寫越火的時候,他卻掉頭開始拍電影。《尋槍》是他的處女作,《可可西裡》是成名作,之后拍了爭議最多的《南京!南京!》,然后轉身拍了科幻片《九層妖塔》,拿到首屆科幻電影星雲獎最佳導演獎,再之后又拍了部以“動物”為主角的自然類型片《我們誕生在中國》。9月17日,在騰訊年度發布會上,陸川宣布要拍娛樂電影《兩萬裡計劃》。

  《我們誕生在中國》,看片名,最初很多人以為它是一部革命題材影片。其實它是一部自然類型片,或者更確切地說,它是一部自然紀錄電影,由美國、中國、英國聯合拍攝。

  當初迪斯尼公司找到陸川,是因為陸川曾經導過《可可西裡》,拍過藏羚羊,那部電影很像紀實電影。而陸川接拍《我們誕生在中國》,純粹是出於好奇。“拿動物拍一部電影,我特想知道這是怎麼弄的,因為我覺得弄不成,所以我想試試。”

  “片子到最后,靠的還是故事”

  “我還是要強調《我們誕生在中國》是一部電影,它跟紀錄片很不一樣。這部電影裡,所有的‘人物’都是塑造出來的,聲音都是后期配音,調色師是李安的御用調色師。”在陸川看來,攝影師是百分之百的記錄者,導演是在剪輯台上完成創作的。

  拍攝這部電影的攝影師是100多位外國人,其實當初陸川想找國內優秀攝影師合作,交流起來比較方便,但遺憾的是,國內優秀攝影師每個人手裡都有邀約,都在拍戲的檔期內,如果讓他們拿出一年半的時間拍攝一部戲,簡直不可能。

  《我們誕生在中國》投資是6000多萬元,5個攝制組,在野外整整拍攝十幾個月,在剪輯台上剪了一年多。陸川覺得,這100多位攝影師就像100多位白求恩,大家“在一起干了一件事”,挺純粹的,這讓他很感動。

  這是一個喧囂的時代,但看到《我們誕生在中國》,感覺特別靜,它有一種講故事的感覺,看著很舒服。

  在做后期一年多的時間裡,陸川每天想的就是整個故事到底是什麼?大熊貓丫丫、川金絲猴淘淘、雪豹達娃這3個家庭故事的點在哪兒?

  “片子做到最后,靠的還是故事、故事、故事,不是靠情懷。”陸川坦言,“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打動我的是它的文學精神,它沒有去喊口號,但看完會品出那種精神。”

  從他拍的第一部電影《尋槍》到最近的這部《我們誕生在中國》,后者是陸川“招黑”最少的一部電影作品。

  “做故事片久了,有很多得失心”

  在陸川大學畢業的時候,有幾個擇業去向,要麼去中央電視台拍紀錄片、拍專題,要麼拍廣告,要麼去北京電影制片廠拍電影。當時行業裡流傳一句話叫“金專題、銀廣告”:從收入來講,拍紀錄片、拍欄目最有錢,其次是拍廣告,拍電影是最窮的。但陸川選擇了北京電影制片廠。

  沒想到,10多年過去,整個市場完全顛覆,拍紀錄片“錢景”不佳,反倒電影變成了最有錢的行業。如今資本“追逐”導演的瘋狂程度,陸川是看到了、感受到了。

  “在故事片行業做久了,會有很多得失心,你要考慮票房,這是你睜開眼睛不能回避的一個事,因為現在所有人都在談票房。”陸川說。

  做《我們誕生在中國》,做著做著也讓陸川什麼都意識到了:“我當時覺得這部電影不會有多少人去看,也就在國外放放,但沒有想到現在會有這麼多朋友來看,我有一種回到初心的感覺。”

  2003年1月,當陸川在為電影《卡拉是條狗》剪輯宣傳片時,把覺得最有意思的素材一點點理出來,然后去創造一個空間,創造一個跟生活不太有關系的東西,但能有自己的表達。“那是一種享受。”

  同樣,在剪輯《我們誕生在中國》時,聲音和畫面都是很冗長的,幾百個小時的素材,他們並不知道未來的電影是什麼樣的。

  “我在后期經過一年多的剪輯、篩選,慢慢找到這個故事,找到故事的結構,完成整部電影的表達,每個鏡頭都是從滄海一粟中挑選出來的,重新塑造,重新剪輯,把完全不挨著的鏡頭剪成一個完整故事。”於陸川來說這也是一種享受。(李彥)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