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想要干掉APP 或將考驗應用商店模式
“什麼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不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這是“微信之父”張小龍9月22日凌晨23分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話。
在張小龍這段話的評論區中,騰訊老板馬化騰第一個留言說:“蘋果不讓叫應用號,也許反而是好事。”
9月22日晚,一些微信公眾號收到了來自微信官方的內測邀請函:開發者可以在微信中快速開發一個小程序。這個從年初醞釀的原名為“應用號”的新功能,推出內測的當晚就在朋友圈刷屏了。
用小程序代替APP
從流傳出來的截圖來看,“小程序”的各類應用會出現在微信的“發現”頁面中,在“購物”和“游戲”下方增加了“應用號”的類別下,錘子日歷、墨跡天氣、滴滴出行、貓眼電影等都出現在截圖中。
目前點擊微信的“發現”頁面,“搖一搖”、“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出現在頁面中,未來微信的小程序從內測到大規模上線后,預計這些功能將從“發現”頁面中消失。
早在今年1月份,“微信之父”張小龍就表示說,要開發一個應用號,為用戶提供APP功能。對用戶而言有2個好處:一是手機裡可以少下載APP,平時打開頻率不高的軟件,可以用微信的“小程序”代替﹔二是換手機時,無需重復安裝軟件。
醞釀了7個多月,這個小程序的新功能終於“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露臉了。
APP多數淪為“僵尸”
微信“小程序”的誕生,是在數百上千萬APP大量存在的情況下出現的。
9月22日,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移動應用平台總經理周濤表示,應用寶日分發量突破2億,APP接入數量達350萬,佔分發行業第一。但是,在數以百萬的APP中,多數APP的流量增速跟不上數量增速,除了類似微信、手機QQ等即時通訊類的應用滲透在40%以上,其他類目比如導航、購物、生活、視頻、音樂等應用的滲透率都在40%以下。
這意味著什麼?大量的APP 躺在各類應用商店中,但刺激用戶下載的動因不足。如今,APP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有分析稱,早期可能2元就能獲得一個APP下載量,之后是20元,現在已經在200元以上。
但在APP獲客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手機市場的變化也讓APP創業者很無奈。“新機紅利在消失,整個手機市場進入換機市場。”周濤給出了一組數據,2015年換機用戶的佔比在75%,今年就達到了88%,第一次購買手機的用戶佔比隻有12%,而每一次換機都意味著APP用戶的流失,一些APP開發者可能耗費了大量資金用在獲取用戶上,但是一旦用戶換了手機,他第一時間不會想到要下載一款APP,除非很需要。
考驗應用商店模式
在剛剛過去的蘋果秋季發布會上,蘋果發布iOS10,最主要的變化是iMessage的新功能,可以發送能動的氣泡對話,以及聊天應用插件等。這被外界認為是蘋果可能正在打造一個除App Store之外的重要市場。蘋果的App Store 和 iMessage 新功能,如同騰訊旗下應用寶和微信小程序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應用商店的這個模式,正在接受新的挑戰。
今年7月,阿裡巴巴收購豌豆莢,有消息稱成交價格隻有2億美元﹔ 近期百度也開始剝離旗下的APP分發業務,擬出售91無線iOS業務。
而在APP渠道分發的行業老大騰訊應用寶,也面臨升級的壓力。比如新一版本的應用寶,就把自己的定位從引導用戶下載APP,升級為用戶需求解決平台,用戶不需要下載APP,可以在應用寶APP內解決需求,比如要聽歌,隻要對著話筒喊一句,就能馬上以發送對話的方式實現,以后打車、買電影票等都可以實現類似的場景。
目前在APP分發市場,騰訊應用寶、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等市場份額預計超過80%,但顯然傳統引導下載的模式正在慢慢過時,如何在海量APP中既能滿足用戶需求、也能為APP開發者帶來流量、使用效率,這是新的考驗。
[業內反應]
創業者們還有必要做APP嗎?
一邊是微信推出小程序內測,一邊是APP生存困境,創業者們還有必要做APP嗎?
“小程序還是未知數,估計和HTML5的交互接近,不能做太復雜的任務。”批來批往CEO叢錫興說,“不會放棄APP的開發,我們B端的客戶,都使用微信,不過,一個小程序很難為這些客戶提供更多專業的支持。”
騰訊公司負責移動事業群移動應用分發和開放業務的副總裁林鬆濤也承認,從APP、公眾號到小程序,或者用機器人交互對話的方式取代用戶下載APP,不管是哪一個模式,短期內都難以做到通吃創業者的需求。
另有創業者對記者說,小程序的不確定還在於很多數據停留在微信平台上,而不在自己手裡,而且隨時都可能被封,就像很多微信公眾號可能會被平台封殺一樣,這對很多APP創業者而言是很介意的一點。(記者 苗夏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