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走進天津師范大學

2016年09月23日09:08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繼之講堂

“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

走進天津師范大學

尋找方大曾:致敬我們的職業理想

時間:2016年9月25日(周日)15:00

地點:會議中心中報告廳

2015年5月25日,中國記協組織召開了馮雪鬆追蹤採寫方大曾事跡座談會,通過總結中央電視台馮雪鬆自1999年起追蹤採寫方大曾事跡的經驗體會,追憶“七七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探討當代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指出,中國記協舉辦這次活動是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講兩個人的故事——方大曾和馮雪鬆。以歷史為鏡,兩代記者的故事,講的是同一個主題:面向現實,深入實際,不畏艱難困苦,忠實記錄時代,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鼓與呼。這種精神在每個時代都是必要的,今天更應在中國記者中進行弘揚。

為弘揚和傳承這種精神,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馮雪鬆發起“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擬從2015年9月起至2017年7月,走進國內20所知名大學,以講座、展演、交流會的形式,通過尋找方大曾、一個人和一個時代、方大曾的家國情懷等不同主題,從“方大曾是誰”“關注民生的攝影師”“一個人的綏遠之行”“消失的戰地足跡”“家人的等待”和“我們的尋找”多個角度,重現抗戰中一個人的命運和那段國家危亡的歷史。讓更多的青年學子認識和了解這位被歷史遺忘的中國戰地記者的先驅及杰出的攝影家,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提供借鑒和幫助,延續國家記憶,傳承民族精神。

截至目前,馮雪鬆的“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已陸續走進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汕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河北大學等十所國內知名高校,天津師范大學是此次公益計劃的第十一站,也是唯一入選“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的師范類院校。

另外,此次“方大曾校園行”還有一個新亮點,作為剛剛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作品《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書的出版方,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此次專程派人來我校,公益捐贈五十本專著給我校圖書館繼之書庫作為館藏,以便青年學子進一步了解兩代記者關於家國情懷與職業理想的追尋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七十九年前,25歲的方大曾正是以天津《大公報》戰地記者的身份向全世界報道了盧溝橋事變,因此天津對於該公益計劃意義重大。此次公益計劃走進天津師范大學,旨在加強國情教育,弘揚和傳播職業理想、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榜樣的力量傳遞正能量,點燃當代青年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擔當。

馮雪鬆

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作家。現任中央電視台辦公室綜合處處長,歷任中央電視台《神州風採》《半邊天》欄目和紀錄片工作室編導、主編、制片人及澳門記者站首席記者。多次擔任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辦公室成員,參與建黨八十周年、澳門回歸紀念、東亞運動會等重大宣傳報道的主創、策劃和組織工作。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等獎、中國電視獎一等獎、全國人大好新聞一等獎、中國廣播電視獎、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特別獎、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作品、中國電視金鷹獎特等獎、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學學會獎”組委會特別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方大曾

原名方德曾,筆名小方,1912年7月13日出生在北京東城區協和胡同一個外交官家庭,1937年9月在河北戰地失聯,是歷史上第一位親赴現場報道盧溝橋事變的新聞記者和青年攝影家。方大曾“人品純正,熱情,精力充沛”,他關心底層百姓苦難的生活,用相機記錄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北方的社會民生,如《礦工》等。“九·一八”事變后國難當頭,他又以相機和文字為武器,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題材的攝影作品,如《日軍炮火下的宛平城》《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等。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