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網絡安全困擾你,哪“四個人”有責任?

讀報君 研究事兒
2016年09月27日12: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讀報君語

本周正值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各地圍繞“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主題,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網絡安全宣傳活動。讀報君注意到,近年發生的多起網絡安全事件,諸如侵犯個人隱私、詐騙網民錢財、網上黃賭毒、水軍互黑,已經由過去距離自身遙遠的黑客攻擊,轉而影響到眾多網民切身利益,甚至威脅到國家安全,引發公眾憤慨,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讀報君的一位同事剛剛出爐一篇文章,為網絡環境營造支招,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合力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環境

程惠芬

近年來,一些網絡大V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網民的信任,在網上隨意制造謠言、傳播謠言、敲詐勒索,造成惡劣影響。一些商業網站為了追求點擊量,負面、虛假、低俗新聞扎堆,“聳人聽聞”的標題黨一哄而上。虛假信息滿屏飛,反轉新聞更是令人擔憂,而且反轉的速度越來越快。每一次驚悚的“新聞反轉”,都是對輿論生態和公信力的破壞。

如何淨化網絡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網絡氛圍?筆者認為,四個方面的行為主體都需要把好關。

大V:守住法律底線,淨化網絡“霧霾”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網絡大V作為公眾人物,發言不能隻圖自己痛快,棄法律法規和社會責任於不顧。

我們提倡多樣聲音,但並不代表允許各種雜音、噪音充斥網絡。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們既要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願的權利,也要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這有利於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 

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密切關聯,網絡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現實社會的映射與反映,網絡社會的治理不能脫離現實社會,必須網上網下相結合。這就必須引導網民保持理性,積極引導網絡輿論,促進網絡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網絡社會治理為了人民,網絡社會治理同樣要依靠人民。這方面,網絡大V因其影響力大,尤需理性看待社會有關問題,保持公正和純潔心態。

網站:自覺唱好主角,“綠化”網絡生態

“網絡安全”越重要,越需要共建“安全新生態”,越需要政府、企業、機構聯合起來。互聯網企業是網絡經濟的主體,面對“網絡安全”,要唱主角,更要開放共享,才能服務整個產業。人們所說的互聯網空間,既是開放的空間,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習總書記的“4·19”講話給互聯網強化社會責任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方向。不少互聯網企業對此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騰訊網第一時間組織各個崗位的編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利用網絡凝聚共識、發展核心技術、依法治網管網、網絡安全防護、企業社會責任、網絡人才培養等主題,全面、准確、深入地解讀習總書記講話精神。

百度執行總編輯劉敏表示,習總書記關於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一系列論斷,為網信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百度自感責任重大,要在發揮自身優勢堅持技術創新、加強核心技術研發的同時,加強互聯網企業的使命責任感,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認為,習總書記提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習主席強調網絡正能量,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結合自己的技術和產品能力,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做到極致,這就是最好的網絡正能量。”

媒體:不讓真相迷失,贏得公眾信賴

新聞媒體需要從頻頻發生的反轉事件中吸取教訓,增強免疫力,避免過度迎合自媒體的傳播屬性。尤其在信息“把關”上進一步提高審核力度,同時提高編輯記者的人文素養,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活力和張力。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很多新聞剛發生時,真相並不會全部呈現,需要媒體及時跟進,以專業精神抽絲剝繭,厘清線索鏈條,不斷挖掘與平衡多元化聲音,揭示真相,提高公信力。這才是媒體在推動事件真相中所應起的正向作用。

新聞媒體肩負輿論監督的使命,但監督需要通過客觀公正的報道去實現。種種“反轉新聞”事件,包括層出不窮的“標題黨”、假新聞現象,沖刷著媒體的公信力,消解著受眾的信任感。身處新媒體時代,新聞從業者尤應牢記“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萬不可為博取眼球、追求點擊而讓真相迷失。 

公眾:理性辨別是非,提高媒介素養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這在方便了信息傳播的同時也增加了把關的難度。一些發布信息的網民,本身對事件就沒有足夠的了解,想當然地“看圖說話”。而更多的人,在針對新聞發表觀點的過程中,“貼標簽”、“站隊”、草率下結論、說話偏激等等,這更加激化了輿論。

對公眾而言,面對一條新聞事件,不要急於發表意見,這一點十分重要。在如今的網絡信息海洋裡,網民應該提高媒介素養,明辨是非,少一些人雲亦雲,學會冷靜分析。不要一哄而上倉促判斷、迫切歸因歸咎,而應搜一搜新聞消息的來源是否權威,理一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邏輯是否清晰完整,尤其是雙方當事人的說法是不是都具備,根據碎片化的信息去判斷。練就一雙能穿透“信息霧霾”慧眼的同時,不妨給事實的全面呈現留有更多時間與耐心。

當然,網絡綜合治理,還有賴於網絡治理法治精神的弘揚、網絡法治文化的培育及其發展。樹立網絡法治思維,強化網絡法治意識,修復網絡生態空間,建設網絡法治文化“精神家園”,才是推進網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之道。

各司其職,各有擔當,我們生活的網絡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環境,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讀報君邀請大家一起“GO”,定能使那些危害網絡世界的害群之馬無處藏身!

圖片來自網絡

撰稿:程惠芬 編輯:耿磊 統籌:王向令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