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9期

后現代語境下我國“神曲”現象研究

以《我的滑板鞋》為例

胡李陽
2016年09月28日11:3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網絡媒介的快速發展和音樂商業化的背景下,《我的滑板鞋》短時間內的爆紅,雖然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但是從后現代語境來看,“神曲”的“神傳播”、社會影響以及逐漸形成的后現代音樂特性,迫使當代流行音樂不得不警惕“神曲”后現代趨勢的蔓延,並致力於音樂創作體系的重新構建。

關鍵詞:后現代語境﹔“神曲”﹔《我的滑板鞋》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52-03

“神曲”在我國當今流行音樂界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現象。隨著“神曲”在網絡中的病毒式傳播和被網友的各色模仿,現代流行音樂的總體氛圍以及人們的音樂欣賞觀念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變化。為了促進我國當代流行音樂良性發展,本文主要從傳播學和音樂學相結合的角度,反思“神曲”現象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神曲”現象的時代背景

“神曲”的概念在我國學術界至今未見定義(此“神曲”不指但丁的名著《神曲》)。作為一個在流行音樂界與各大網絡論壇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本文有必要概念化的解讀,並對其出現的時代背景進行簡要的分析。

1.“神曲”概念解析。“神曲”這一稱謂最早被提出是由於龔琳娜2006年發行的歌曲《忐忑》在表演的時候神一樣的表情。雖然當時這首歌曲並不是為了“神曲”之名而寫作的,可是從它誕生之后,許多網絡歌曲開始被陸續冠以“神曲”之名,例如《江南style》《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如果從音樂學的角度總結,這些歌曲都有如下幾點特征:旋律與歌詞結合極其緊密,甚至歌詞如說話一般﹔歌詞通俗易懂,極少含有象征性語言﹔節奏感極強且曲調不斷反復,但曲式一般是最簡單的兩段體或者三段體﹔演唱較容易,歌曲簡單易學。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這些歌曲的傳播渠道基本是網絡,傳播者基本是網絡歌手,受眾基本是90后甚至00后等年輕一族,在傳播內容方面極為偏重娛樂,進而促成了大眾化模仿的傳播效果。從2006年“神曲”稱謂誕生至今近十年,如今“神曲”的風格早已不同最初的《忐忑》,它更多體現的是高雅音樂的反面,是一種內容通俗化個性化、傳播速度極快、傳播范圍極廣但更新時間極為短暫的流行音樂表現形式。

2.商業化的時代背景。“神曲”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它的本質是流行音樂文化。雖然我國歷史上曾有需要填詞作曲的“宋詞”——它可以被理解為我國早期的流行音樂——但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流行音樂文化,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才走入人們的生活。[1]” 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文化政策的寬鬆,西方流行音樂風潮傳入我國,搖滾樂、鄉村音樂、說唱音樂等外來音樂風格開始在國內音樂市場佔據自己的領地,開啟了我國流行音樂的傳播歷程。《同桌的你》《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等歌曲陸續誕生,極大地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音樂環境和聽眾的審美趣味。20世紀90年代之后,由於電視、網絡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流行音樂的傳播范圍和傳播速度直線提升。為了滿足大眾對於不同音樂風格的愛好,也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流行音樂產業應運而生。

流行音樂以大眾化、通俗化為主要特點,聽眾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學習模仿,不需要過多的嚴肅精神和專業素養。短短的十年間,流行音樂的數量和種類翻了幾番。部分流行音樂為了獲得商業競爭力,刻意在音樂中加入個性元素,甚至捏造自己創作的緣由吸引聽眾注意。在這樣的環境下,“神曲”很快出現並佔領一定的消費市場。由於其極為具備個性,已經有顛覆音樂性本身的趨勢,開始向純粹娛樂、純粹釋放情感的方向發展,需要從后現代語境對之做出深入解讀。正如學者楊旭所言,“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現代化的問題,但是其實現也不能不考慮后現代音樂對其直接的挑戰和顛覆。[2]”

二、“神曲”的傳播與社會影響

本文以《我的滑板鞋》為個案,在討論其特征之前,首先探尋這首歌成為“神曲”主要原因,以及它造成的社會影響。

1.《我的滑板鞋》的“神傳播”。《我的滑板鞋》從2014年5月發行,同年7月即在網絡廣為流傳,被網友稱為2014年洗腦神曲。2014年11月發布MV再次被網友關注。2015年《我的滑板鞋》與成龍代言的洗發水廣告相結合,被網友剪輯為《我的洗發水》,導致了網絡流行語“DUANG”的誕生。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該歌的傳播者龐麥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音樂人。據他所說創作動機是因為有一天獲得了小時候一直想要的滑板鞋,覺得如獲至寶,非常開心。至於歌曲也即傳播內容本身,則極具個性——從旋律和編曲來看,它融合了說唱、嘻哈、金屬等多種音樂風格﹔從歌詞來看,語言極為普通沒有任何內涵,幾乎不需要二次理解。在傳播渠道方面,主要是通過網絡各大論壇和網絡視頻MV等形式,沒有通過諸如演唱會形式的透明式傳播。而在傳播效果層面,則獲得了網民對於這首歌的模仿和改編的結果,甚至引發了新網絡流行語的誕生。聽眾年齡層次尚不明確,但是在網上較為活躍的一般是90后或者00后,他們在聽過這首歌之后進行的是大量的轉發行為。

從整個傳播過程來看,《我的滑板鞋》能被大眾稱為“神曲”,關鍵是由於它在多方面做到了“神傳播”。首先這首歌融合了流行音樂的許多元素,節奏感極強,而“提供娛樂休閑以及情感慰藉是作為大眾文化形式的流行音樂的一種功能和職責。[3]”這在歌詞中體現的很明顯,整首歌沒有描述某一件具體發生的事實,只是在用生活用語感嘆自己獲得滑板鞋的一種喜悅情緒,這迎合了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情﹔而諸如“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這樣反復的歌詞則令人忍俊不禁,具有娛樂效果。曲詞結合,甚至會導致人們無意識地跟著節奏跳舞。

這些因素在當代很多普通流行音樂中都有體現,真正使得這首歌做到“神傳播”的第一個的關鍵是這首歌的演唱方式。歌者的唱腔帶有濃重的個人口音,配合動感的節奏,成為了歌曲的一大亮點。其唱法不拘小節,沒有華麗的技巧,具備相當大的模仿和改寫空間。正因如此,這首歌契合了大眾娛樂狂歡的需求,傳播者和受眾最終一拍即合。

“神傳播”的第二個關鍵則是網絡媒介。這一點可以用“Duang”引發的娛樂事件証明。網友將歌曲《我的滑板鞋》和視頻《我的洗發水》搭配剪輯,制造出該網絡流行語之后進行了病毒式營銷,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這首歌在發行之后的二次傳播。二次“神傳播”是幾乎所有參與歌曲的首次傳播者都沒有意料到的,完全得益於網絡媒介。

2.“神曲”的社會影響。“音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音樂藝術不僅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是人類理想的體現。[4]”因此,“神曲”之神,不僅僅在於其音樂特點本身,更多的在於大眾共同參與的“神傳播”。《我是滑板鞋》引發了聽眾對於神曲的娛樂狂歡,而聽眾的行為又影響了流行音樂市場對於音樂作品的選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的滑板鞋》實際上揭示了聽眾某種意義上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最終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了影響。弗洛伊德曾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山頂代表意識,掩蓋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山體代表潛意識。聽眾在聆聽這首歌的時候,雖然沒有意識到它對於內心的沖擊,但其重金屬的音樂風格和表達出的愉悅心情卻觸動了聽眾的潛意識,使得他們在短暫的瞬間不由自主地轉發或者模仿,甚至將之與其他事件相結合,從而發泄自身情感。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聽眾心理被影響之后,會形成一定范圍的場域,進而會改變周圍的音樂審美環境。聽眾在不同的私人環境下聆聽《我的滑板鞋》,雖然產生了不同的心理反饋,彼此所處的場域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網絡媒介的推動下,各自的場域發生了交織,融合成了一個全新的場域。與此同時,音樂市場無時無刻不在銷售新的音樂作品,這個新場域對於神曲的判斷最終滲透到了其中,影響了音樂市場對於音樂的選擇。在這種情形下,“神曲”或多或少都會流入到市場中,進而再次觸動聽眾心理。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終將在音樂市場中達到質變,進而重構聽眾的音樂消費選擇。

三、后現代語境下“神曲”的本質特性

《我的滑板鞋》由於獨特的演唱方式和在網絡媒介中的病毒式營銷,通過“神傳播”成為“神曲”,引發了聽眾的潛意識共鳴,甚至影響了音樂市場對於歌曲的選擇導向。這一系列的現象,在后現代語境下,都是對於流行音樂現代性的一種超越——“神曲”在音樂性、審美價值和文化性質等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地背離了流行音樂的現代性特征。

1.音樂名氣大於音樂性本身。《我的滑板鞋》整首歌都沒有旋律性,純粹是隨著節奏的簡單說唱。但即便如此,它依然被大眾所接受。這說明,所謂“神曲”不重視音樂性本身,在這一點上它背離了現代音樂的常規特點。

不過,“神曲”雖然忽視了音樂性,但卻很重視音樂名氣的推銷。音樂人和歌曲名為大眾的知曉程度,甚至可以決定“神曲”傳播的數量和強弱。《我的滑板鞋》的創作者龐麥郎由於這首歌得到了公眾名氣后,但凡提到這首歌的名字,人們都會迅速想到作者龐麥郎﹔若提到龐麥郎,對方迅速想到的便是這首作品而不是其他歌曲。也就是說,“神曲”的作者和名聲已然成為了一種符號,這個符號為聽眾的熟悉程度代表這首歌曲的名氣,名氣的大小決定這首歌在市場上營銷的順利與否,而歌曲本身是否具備音樂性,則對“神曲”的傳播沒有很大阻礙。因此,在這個案例中,“神曲”的音樂名氣大於歌曲音樂性本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時光倒退回三十年前,如果一首流行音樂作品缺少旋律性,不悅耳動聽,歌詞膚淺沒有內涵,大眾既不能稱其為音樂,也不會對其過度追捧。

2.娛樂價值大於審美價值。“電視圖像傳播使人們喪失了理性、客觀、深刻、富有邏輯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結構,而這種喪失恰好符合后現代主義的特征。[5]”在《娛樂至死》的作者說出這句話之時,網絡媒介尚未誕生。時至今日,各種新興的網絡媒介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我們對於流行音樂作品的審美。事實証明,網絡媒介使人們喪失理性、邏輯的能力比電視圖像媒介有過之而無不及,它最終使得“娛樂至死”的預言真正成為了事實。

一般意義上的現代流行音樂都非常在意自身的審美價值。不僅旋律要富有線條美,歌詞還應具有文化涵養,整首歌不是為寫而寫,而是出於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狀態。然而“神曲”顯然不同,《我的滑板鞋》雖然有一個看似是核心的主題——表達自己獲得滑板鞋的愉悅——但是這個主題是為了娛樂大眾而寫的。如果是真想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整首歌應該以更為平實的語句進行描寫,而不是配合“魔性”的節奏反復說唱“時尚時尚最時尚”、“摩擦摩擦”這樣幾乎不具備精神含義且刻意引導聽眾記憶的語句。這說明,“神曲”所在意的並不是自身的審美價值,而是由歌曲的某種特性所引起的娛樂價值。

3.商業性質大於文化性質。音樂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曲所映射的一般是現實社會的文化狀態。但是“神曲”的存在改變了這個傳統規律。由於流行音樂從音樂市場化、商業化中誕生,“神曲”又是流行音樂發展至今較為極端的表現形式,因此其所具備的商業性質遠遠大於歌曲的文化性質。結合前兩點,在“神曲”極為重視音樂名氣和娛樂價值,卻忽視歌曲的音樂性和審美價值的情形下,仍然具備較高文化性質的可能性是極小的。《我的滑板鞋》最終與成龍代言的洗發水廣告相結合炒作的事件,極好地體現了“神曲”的商業性質。在這首歌爆紅之后,龐麥郎開始不停地接受媒體採訪,出面各大娛樂綜藝節目,並有意將自己的作品與《小蘋果》聯系以吸引大眾的眼球﹔他還在數個知名網游中擔當形象使者,並為游戲制作主題曲。2014年在上海ChinaJoy展會,龐麥郎為MOBA人氣微端網游《英魂之刃》現場獻唱,且親自演繹《我的滑板鞋》。這一系列與這首歌有關的活動幾乎完全是商業性質,沒有一個與文化性質直接相關。除了創作者龐麥郎個人的商業活動,眾多音樂網站將《我的滑板鞋》列為“年度十大洗腦神曲”之一,並借助這首歌吸引網友前來進而增加網頁點擊率,這也同樣具有商業性質。在“金錢至上”的環境下,音樂的文化性質被大大地沖淡了。

四、“神曲”與流行音樂創作體系的重構

從“神曲”的基本內容來看,“神曲”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為神而神的“神曲”,一種是不為神而神的“神曲”。當代社會的大部分言論所批判的“神曲”,基本屬於前者的范疇。對於“神曲”表現出的特殊個性和帶來的社會影響,流行音樂界應當理性地審視,辯証地批判,並努力建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創作環境。

1.警惕“神曲”的后現代趨勢。上文在后現代的語境下,探討了神曲具備的后現代本質特性,並認為這種特性已經基本成形,並可能會對現代流行音樂產生顛覆性影響。不過在討論“后現代”的時候,必須要明白“后現代”是脫胎“現代性”之中的,二者不應當分開討論。雖然二者含義的界限一直比較模糊,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后現代性’是對傳統思想文化的超越”並且“最終把對傳統思想文化的批判歸結為人的審美生活——自由生活的徹底實現”[6]。也就是說,有了現代音樂的傳統特征,才有了“神曲”的后現代特性,之所以存在這種特性,是因為“神曲”在音樂商業化的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吸引大眾眼球,力圖反叛流行音樂的現代性特征。

這樣的做法或許有可取性,但“后現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帶來的影響卻是相當令人擔憂的。諸如《我的滑板鞋》這樣主動成為“神曲”的音樂追求的是完全的自由主義,缺乏歌曲的核心主題,其創作者更不考慮音樂對文化內涵的表現,其本身又無法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系統。最終,不僅“神曲”自身將無法對音樂風格做出選擇,音樂市場與音樂的廣大聽眾也將不再對“神曲”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在網絡時代崇尚絕對的自由,帶來的結果隻能是“神曲”的爆炸性增長和公眾音樂價值觀念的混亂。

當然,我們也不能絕對否認所有“神曲”。部分“神曲”諸如《忐忑》《自由飛翔》雖然被冠以這一稱謂,但在創作的初始並沒有刻意地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忐忑》由於歌者表演的神情而被網友強烈關注,《自由飛翔》則由於旋律的朗朗上口而被廣為傳唱,這些都不是這兩首歌最核心的內容。網友在關注這些點的同時,卻忽視了《忐忑》旋律的復雜性和《自由飛翔》渴望自由的美好心情。這些“神曲”不為“神”而寫,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后現代特性但仍保留了流行音樂的現代性規則,最終卻被大眾歸入了“神曲”的范疇。這一現象說明了當代大眾對於流行音樂的選擇觀念已經受到了泛娛樂化和泛商業化的影響。如果不在理性主義的基礎上審視“神曲”現象,反思自己的審美價值觀,聽眾們極有可能淪為真正的“神曲”手中的宣傳工具。

2.重構流行音樂創作體系。為了避免“神曲”后現代特性的持續蔓延對我國流行音樂產業產生不利影響,我國流行音樂界在各大環節中不僅要對“神曲”現象保持警惕心理,而且還應在各方面採取措施重構流行音樂創作體系。

歌曲寫作者、歌曲編配者和歌曲宣傳者屬於流行音樂創作的開端環節。“神曲”在這一環節中,易忽視歌曲的中心思想,寫作者、編配者和宣傳者隻負責對其做技術上的加工,不考慮歌曲本身內容,這造成了音樂內容的碎片化。因此,這三者應圍繞一個明確的含義創作歌曲,重新確定各自的分工內容。

歌曲表演者屬於流行音樂的二次創作環節。“神曲”在這一環節中,往往違背歌曲本該表達的內容,刻意加入一些娛樂元素,導致了歌曲中心內容的偏離和大眾狂歡行為。因此,表演者應認真體會歌曲意境,並使用適合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使得歌曲的二次創作達到藝術美和技巧美的和諧統一。

歌曲聽眾是流行音樂創作的終端環節。在這一環節中,“神曲”的聽眾喜好依仗網絡媒介轉發和模仿,加劇了“神曲”的病毒式營銷,嚴重威脅了流行音樂整體環境。因此,聽眾應加強自身的音樂素養,政府則應出台相關政策普及音樂教育。隻有流行音樂創作的開端環節和終端環節都有所變革,“神曲”的后現代特性才不會愈演愈烈,流行音樂創作體系才會被良好構建。

總之,“神曲”自商業化的現代流行音樂中脫胎成形后傳播發展至今,對社會文化、聽眾心理和流行音樂市場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明確“神曲”的后現代特性的同時,既要在后現代的語境下了解其與整個社會的音樂氛圍無法分割的緊密聯系,警惕“神曲”對於音樂現代性的顛覆與超越,也要在各大音樂創作的基本環節中重新構建流行音樂創作體系。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被歷史檢驗后留下的“神曲”將真正融入現代流行音樂的大家庭,以自身的獨特個性為我國的流行音樂添上一筆生動的色彩。

參考文獻:

[1] 涂園園.傳播學視閾下的中國流行音樂文化回顧與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11(4).

[2] 楊旭.后現代語境下的中國流行音樂文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3).

[3] 王超.傳播學視野下音樂生態的娛樂幻想[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4] 李燕.評當代流行音樂的導向選擇——以《我是歌手》為例[J].音樂創作,2014(3).

[5]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 張世英.“后現代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與超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